阅读历史 |

第282章 机构改革(上)(2 / 2)

加入书签

对于赵君提出的改革,实际上将行政、司法、监察三权分立,互不干涉,而一起向皇帝负责,赵君本来还想设立立法院想想还是算了,有些太超前,这会牵扯到选举、司法独立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和皇权冲突,现阶段他需要更多的权力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至于宋朝士大夫一直所提倡的虚君实相,等完成自己霸业以后再考虑吧。

但是对于这套方案几位大臣的反应各不一样。张浚、何铸喜上眉梢,这实际上提高了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地位,他们作为主要负责人实际上就和宰相李纲平起平坐。

而李纲则是眉头紧皱,心里矛盾不已,一方面御史台和大理寺独立出去,变相了削弱了作为宰相的他的权力范围,但是从另一方面,成立政事堂,将原来属于三省的权力全部集中于此,同时也加强了他的权力。而且李纲心里还隐隐有一种感觉,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相权和皇权的某种对立,现在赵君作为皇帝很是霸道,如果下一任皇帝呢?如果比较软弱,那么政事堂、监察院、大理院这三者实际上的宰相就会起主导作用,而且这三者也是互相牵制,避免了一支独大,作为生性正值的李纲也不愿意出现如蔡京那样的权相。

“官家,枢密院竟然改成武将负责?而且取消兵部?”吕颐浩看到后面失声叫道。

“的确如此,改制后的枢密院则是大宋最高军事机构,将直接向皇帝负责,从此文武彻底分开,互不干涉。”赵君声音斩钉截铁。

大家都知道赵君是武夫出身,对于军队自然看得很重,但是没想到竟然如此改制,那么这样一来动文人和武夫都平起平坐了,这可是在座的几位大臣有些接受不了。

“官家,此举不妥。”李纲发话了:“这样会造成武将权力过大,拥兵自重,唐后代藩镇格局则是前车之鉴!太祖定下的重文抑武之策不能改变!”

众大臣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这可可触碰了这些士大夫的底线,他们不得不反对。

“重文抑武?难道让我大宋再经历一次靖康之耻?看看吧,百年来重文抑武所得到的恶果!一个国家,如若上到朝廷命官下到普通百姓都瞧不起军人,不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如何让他们为这个国家尽忠?”赵君声音变得激昂起来。

众大臣听了沉默了,靖康之耻给这些天天嚷着以文治国的士大夫们狠狠一个耳光,再美妙的文章也无法抵挡金人的刀枪!

“官家说的颇有道理,但是唐朝的藩镇之祸也是事实,不得不防!”李纲据理力争。

“唐朝的藩镇割据的确危害甚大,直接葬送了大唐的江山,我们的确要防范。”赵君缓了一些口气说:“但防范的办法不是重文抑武,而是文武彻底分开,互不隶属和干涉,请问众卿,即便是手握雄兵十万的将军,如果他没有粮草,没有地盘,如何割据如何造反?藩镇的最大危害不是那些将领手握雄兵,而是同时又是当地的最高行政官员,文武不分,集于一身,权力太大,到后者甚至世袭,成了彻底的独立王国。所以,我们大宋的军队经过改制以后,将领一律不准兼任当地的行政官员,你只管专心练兵打仗即可,况且我们军队也要进行改革,目的除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之外,还有提高军人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扬州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就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官家,这里有一个问题。”何铸突然开口,大家都望着他。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