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章 大宋的学霸实在太多(2 / 2)

加入书签

赵君心里有些惭愧,自己可是接受了二十一世纪的数学知识才堪堪和杨辉能交流,怎么能和人家一千年前的古人相比?

“杨卿,你才是咱们大宋少有的算学高手,朕已经钦定你为理科状元,就不用参加殿试了。”赵君笑着说。

“官家,何为理科状元?”杨辉一直没搞懂这个词的意思,于是小心翼翼问道。

“就是专门为算学等杂学设立的状元,原来殿试钦点的状元我将称为文科状元,将来我们大宋每届就有两个状元郎了,哈哈。”赵君越想越得意,想当年自己高考也就是一本线以上,距离本省的状元不知道要差十万八千里,现在自己可以钦点状元了。

“只是不参加殿试?是否有些不妥?”杨辉虽然心里高兴,但是赶紧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

“今年的理科状元非你莫属!如谁不服,尽管找朕,朕做裁判,再出十道算学题和你比试,看大宋谁能超过你?!”赵君一脸霸气。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杨辉心一下放下里,状元啊,自己一辈子做梦都没想过。

“杨爱卿,我准备成立一个大宋皇家学会,由你担任会长,官职就暂定为六品,挂在礼部名下,其任务就是研究包括算学在内的各种如天文、地理、水利、格物等各种杂学,朕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揽此类人才,你们可以潜心研究各自感兴趣的东西,可好?”

杨辉一听说自己既当官而且又能专门学习研究自己喜欢的算学,顿时高兴的心花路放,大声说道:“多谢官家。”

“当然,你们皇家学会的人不仅要自己潜心学习研究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请官家明示。”

“教书!我要在杭州办一所新式学堂,除了教四书五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诸如算学之类的知识,让这些知识发扬光大,你就兼任这个学堂的校长,可否?”

“臣愿意。”杨辉赶紧回答,教书育人当先生,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也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啊,况且是皇帝亲办的学校。

几天之后,礼部就发出了一个公告,钱塘举子杨辉已经被大宋皇帝钦点为理科状元,并且授予新成立的大宋皇家学会会长一职,兼任正在筹办的大宋皇家学堂校长一职。

既然状元又是接连兼任两个带有皇家二字的机构职务,杨辉这个名字马上成了这一届省试的新星,其风头盖过了马上就要进行的殿试。

殿试的时间放在了三月二十日在集英殿进行,赵君的三个秘书中梁清和史浩是第一次就被录取,而王十朋则是经过理科加试也顺利过关,最后三百四十九名贡士参加了这次殿试,最后经过考官批阅卷纸,赵君又经过自己筛选,选出了前三甲,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

本来赵君以为自己所出的题目在平日的御书房里,经常给史浩、王十朋、梁清三人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和自己的观点,相当于提前泄露试题,成绩应该力压群雄。等赵君选出三份自己认为满意的卷子,打开糊着的名字,才发现王十朋和梁清位居榜眼和探花,而状元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汪应辰

汪应辰选择的题目是《大宋与周边国家对策》文中分析了大宋周边几个国家的优劣和大宋的关系,并提出了对策:“痛击金、联合西辽,防范西夏、优厚大理、高丽的总策略,并且特别指出自大宋建立之后,先有西夏、辽,后又金,都是从北方崛起的蛮夷,严重威胁大宋的安全,现在听闻漠北又出现了一个叫蒙古的蛮夷,比金更加野蛮,不可不防。

这一论点让赵君非常惊讶,南宋初年竟然就有人能预测一百年后的蒙古之崛起,眼光不可不谓独到而长远,于是就毫不犹豫的钦点为状元。

其实赵君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汪应辰就是这一年状元,而仅仅才十八岁!看到如此年轻的状元郎赵君感慨万分,不得不佩服大宋学霸是在太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