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组团下南洋(2 / 2)

加入书签

通惠镇的事情办完后,过了两天赵君就开始返航回到扬州,开始着手组织船队下南洋。这样庞大的商船队单靠赵君一家自然难以承受,况且远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手,而赵君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考虑,于是回去以后就和洪小娥商量,决定拉拢扬州一些大商户一起组团。

洪小娥对于这个决定自然赞成,其实凡是能赚钱的买卖洪小娥没有反对的,说这件事她亲自去办。赵君知道她的能力,而且又是本地人,所以都很放心。

经过半个多月的联系磋商,最后定了四家,其中三家赵君都算熟悉,一个自然是洪明汉,发这样的大财当然不会错过老丈人,第二个就是原来赵君卖给清酒配方的做酿酒生意的吴家吴会,第三家则是做粮食生意的黄家黄茂,在扬州防御之战中,黄家帮助了赵君稳定粮价,事后赵君兑现诺言把自己军队军粮供应交给了他来做,自然赚了不少。这三家或多或少都和赵君曾经有过交往,算是知根知底,第四家则比较陌生,而是建康府的一个海商,叫李德贵,他本来就是做海运贸易生意。

李德贵加入这个商团也是个偶然机会,他在扬州办事的时候,偶尔听说越国候赵君的一个小妾正在私下联系大商户准备组团去吕宋岛,作为一个海商很明锐的发现了这里面的大商机,于是经过一番打听,听说实际上是赵君在背后操作这件事,更坚定了他组团的决心,于是主动联系洪小娥,要求入股。

这对于洪小娥无疑是雪中送炭,前面联系的三家虽然财力雄厚,但是都缺乏远洋航海专业技术人才和贸易经验,李德贵的加入刚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最后达成了连同赵君算上一共五家组成了一个叫扬州海运贸易商团,按照赵君占三成、洪家、吴家、黄家各占两成,而李德贵则占一成分配股份,前四家主要以现金入股,而李德贵则以出技术、人力入股,最后李德贵选为这个商团的总掌柜,负责具体业务,而其余各家则各派一名管事进入了商团总会,形成最高决策层。毫无例外,洪小娥就成了赵君这一方的代表。

而赵君这三成,他拿出了一成股份分给属下,主要是后来加入神武前军和扬州水师高级将领,让牛皋、杨再兴这些老牌心腹羡慕不已。特别是牛皋嚷嚷着上次冶铁坊入股他出的太少,没法向老婆孩子交代,这次无论如何要让自己参合进去,赵君实在没办法就答应了他的额外请求。

商团组建在紧张的进行中,在通惠镇的韩世忠早就文书禀报赵君,护航商团的三艘战舰以及船员都已经安排妥当,等待赵君的命令。

而从杭州返回的赖布衣也带来了好消息,在扬州成立宋锦织造署经过赖布衣等人在杭州的艰苦运作,朝廷上已经同意,不久就将旨意传来,这让赵君松了一口气。

但是他后面所上的两个折子却让他失望之极,一是设立通惠镇设立市舶务的申请被否决,理由是在秀洲已经设立了市舶司,而通惠镇的一切贸易则直接有秀洲市舶司管理,而是关于打击海盗之事,朝廷原则是同意,但是区域只能限于杭州湾以北,其以南地区则有明州水师管辖,扬州水师不能越界。

对于朝廷的这两个折子的批复,赵君明显感觉到一个问题:秀洲、明州水师全部是御前巡卫军首领刘广世的地盘和部队,难道刘广世开始作难自己?这点引起了赵君的警惕。

但是朝廷已经批复,自然无可挽回,于是赵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韩世忠派十艘战舰对扬州商团进行护航,同时作为打击海盗训练士兵之用,你明里不让,我就暗地来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