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章(1 / 2)

加入书签

长公主已经意识到了这位贵人是谁,但她仍然问了一句:这位贵人,是宗室里的哪一位?

是福王。

长公主皱起了眉头。她早在看到比沈湘江三王看着还年轻的福王就应该意识到不对劲的,据她所知,为了让代宗皇帝放心,福王从未习武过,甚至不肯读书,只知道吃喝玩乐,而被世祖皇帝斥为不学无术。既然只知道吃喝玩乐,那没道理仁宗皇帝都病逝多年了,福王的体格却仍然这么好。

怪不得,怪不得福王的酎金短了这么多,他对着皇位觊觎了这么久,准备了不知道多少东西,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如何不得意?他如何能不得意?

代宗皇帝还对福王稍作防备,但仁宗皇帝和先帝可对着福王半点防备都没有,仁宗皇帝只顾着盯着燕侯,先帝又是个甩手掌柜,她初掌权,哪里会想到福王有这等心思呢?广陵是富庶之地,前世蜀国公夺位又是否得了福王的助力呢?

福王为什么要你去做这件事?

罪臣不知。广陵太守道:罪臣只能听命于福王,其余一概不知。

你还知道什么?哪怕是一些蛛丝马迹和猜测。

广陵太守对着长公主伏地叩首,哀求道:长公主,请您一定保全罪臣寡母。

本宫一定。

罪臣猜测,福王应当想要离间天家与皇家的关系。广陵太守低声道:顾太守病逝之前,福王就曾遣人送信给罪臣,让罪臣早做调任广陵的准备。从此推断,罪臣以为,杀害洪家满门或许也是福王一手推动的,让鲁王府与天家离心,与先帝离心。

长公主的身体猛地晃动了一下,她感觉大脑一阵眩晕,几乎要站不住身体。她道:还有什么,一一说来。

罪臣曾经去往福王府,拜见过福王世子。那时福王世子喝醉了酒,曾说过一句,便是曹王,也不过就是一条命罢了。

一条命,好一个一条命罢了。

长公主脸色煞白,几乎要晕倒了,强撑着扶住桌子吩咐道:唤燕侯进来。

燕赵歌一直站在外头,只隔了一道屏风,什么都听得见,听到声音不等宫人传话,立刻跨步进了御书房,看到长公主脸色吃了一惊,连忙将长公主扶到榻上坐着。

长公主心神耗费太多,靠着引枕,低声道:你替我问。

燕赵歌点点头,看着广陵太守,沉声道:曹王是怎么回事?

罪臣不知,罪臣只听到这么一句话。

之后又问了些别的,广陵太守皆一一作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将问过的又问了一遍,回答稍有不同却没有出入。燕赵歌看向长公主,长公主微微点了点头,燕赵歌便让广陵太守将这些事都写在纸上,又让他按了指印。

事关洪家一百余口性命,又涉及到曹康王。你既然从礼王世子口中得知曹王,便应当知道曹康王是哪一位,于天家又有多重要,此事事关重大,我若放了你出宫,福王一定会暗害于你,最后死无对证,就如同你曾经做的那些。燕赵歌道:我将你送进锦衣卫昭狱,锦衣卫皆是我的人,便是苍蝇也插翅难逃。此举是为了保住你性命,并非是为了将你拿住问罪。

罪臣明白。广陵太守将官帽脱下,又解开腰间的绶带和装着官印的鞶囊放在地上,低声道:锦衣卫拿人问罪,是从不需要解释的。等此事了解,罪臣便自杀谢罪,请您保全罪臣寡母。

燕赵歌亲自将广陵太守锁住,送进了锦衣卫昭狱,又命亲信看住他,明令道:除自己和长公主之外,无论是谁,哪怕是太皇太后和太后亲制,也绝不准见广陵太守,违者全家流放。

她办完这件事,回了皇宫,长公主已经在晋阳殿里躺着了,脸色好了许多,但仍然少了几分血色,看得出心神消耗过甚,思虑过重。

咏月,我从前一直以为,曹王兄是因为积忧成疾才病逝的。我还曾私下里看清曹王兄,竟然这样就逝去了,并没想到这其中会有福王的手笔。

燕赵歌抱着她,轻声安抚道:这只是广陵太守的一面之词,事情未必就是如此。

长公主摇了摇头,道:便是假的,此时从广陵太守嘴里说出来也成了真的。福王酎金不敬祖宗,又命人杀顾世泽,还有觊觎皇位的嫌疑。曹王兄的死就算和福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了说服宗正府,支持皇家废掉福王府,这个帽子也必须扣在福王头上。我已经命人将诉状送到寿宁宫去了。

燕赵歌长长叹了口气,道:如今只能庆幸于,毒王从来不曾掌握兵权。

长公主靠在她怀里,感觉到了深深的疲倦感。

我从前,为什么会喜欢掌权呢

大约是因为从前没有喜欢我。燕赵歌轻轻吻了吻她的耳朵,道:如今喜欢我了,就不喜欢掌权了。

长公主笑了起来,你真讨厌。

作者有话要说:酎金失侯是汉武帝时候的事情,具体可以百度百科,和酎金夺爵说的是一件事。

经常会有人将酎(四声zhou)金打成酌(二声chou)金。

酎指的是酿过好几次的美酒,酌是指斟酒。

一万字更新!爽吗!爽的话就大声地告诉我!如果爽的人多,我还会继续加更的!

不爽就算了(小声)。

感谢在2020-04-18 17:35:33~2020-04-19 22:21: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思凡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殇 20瓶;十里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8章 落定

元初元年元月十一, 御史令上疏弹劾福王、济南王酎金一事不敬先皇, 济南王犯不睦之罪,请长公主彻查。

宗室大臣里,福王站在第二个, 仅次于大宗正溪南君,而济南王却没在朝上。济南王不学无术之名是人尽皆知的, 仁宗皇帝也没指望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有多大能耐,于是便默认了鲁王系可以不上朝, 但在这关键时候, 济南王被弹劾却无法自辩,尤其是朝廷上几乎没有人和济南王有交情, 能为他说话,只要长公主点了头,济南王落马已经成了定局。

大晋勋贵宗室千千万,有几个干干净净的?

况且御史虽然惯来闻风奏事,但事情涉及一位亲王、一位郡王, 若是敢不和天家通气就弹劾,大宗正率先就会跳出来和御史令对骂。但看大宗正沉默以对的模样, 显然这弹劾是得到了长公主授意的了。

福王沉默着,将官帽摘下来,轻轻放在地上, 最后屈膝跪了下来。

微臣有罪。

福王张嘴就认了下来。

长公主听着,目光深深地看了福王一眼。虽然识趣是好事,但太过识趣的话, 会让人有一种心思被猜透了的感觉。皇帝的心思若是被朝臣猜的明明白白,那离被朝臣耍得团团转就不远了。

锦衣卫指挥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