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章(1 / 2)

加入书签

燕赵歌躺在榻上翻了个身,闻言轻轻呸了一声。我就是男子,我也愿意入赘给阿绍。

大哥入赘之后,我再没有见到过他。我父亲是个要脸的,他逼不得已将大哥送出去入赘,却只接受了洪家送来的嫁妆,不肯接受过多的救济。后来鲁地旱情越来越严重,我又多了两个弟弟,一年到头种地得的粮食再养不起全家人了,我父亲便去了洪家,希望能借一些粮食来。鲁王次子停顿了一下,道:没有借到。

嗯?长公主狐疑地道:一点也没给?

若是真如此,洪家便是死有余辜。她查过洪家,灭门之前是鲁县数一数二的大户,全县四成的田地都是洪家的,还多是好地。洪家当年的财富还达不到按照陵寝制度被强行迁入三辅地区的地步,却是地方豪强中数一数二的,但大晋律法却也规定了这种地方豪强应尽的义务,其中包括对官道和驿道的修整、大灾之年对穷困百姓的救济。

作为鲁县豪强,洪家是有这样的义务的。

这也是官府没有对商贾下狠手的原因,若是换做前汉武帝那个时候,一道算缗政策下去,全天下八成的商贾都倾家荡产。

洪家那一年在鲁县施粥,未曾停过。还将地租减到了二成。

长公主暗暗点了点头。

我父亲去借粮虽然没有借到,洪家却遣了人来送粮。鲁王次子道:大约是为了照顾我父亲的颜面,我父亲惯来以宗室远亲自居。送了几次之后,我五弟,遇见了一个洪姓子弟,他给我五弟送了许多吃的,大约有半年。我抢了他送来的吃的,洪家发现了这件事,便没有再送粮食来了。

这人是不是司鉴宏?

鲁王次子点点头。

原来这段渊源在这里。长公主听到这里,许多理解不了的事情也都理解了,比如为何综儿刚被过继时,十分惦记司鉴宏,甚至让母亲遣人去鲁地将人找出来,提前封了君。这是救命之恩。

之后,之后我五弟入了长安。我父亲被封鲁王,洪家将我大哥和我大哥的几个儿子送了回来,还将洪氏也送了回来。洪家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未曾妄图让洪氏做正妻,只说看在几个儿子的份上,做个贵妾。我父亲应下了,但我母亲转头就将洪家满门杀了,霸了洪家财产。还说我大哥那几个儿子不是我大哥的血脉,是洪氏偷人生的。洪氏自缢而亡,那几个孩子被赶了出去。再之后,长安来圣旨,说要封洪氏所出长子为君,我母亲便又将人找了回来。

长公主皱紧眉头,问道:只找回来了一个?

只能找一个回来,别的都死了。

燕赵歌在屏风后喃喃道:怪不得

怪不得济南王府的人最后只剩下司鉴宏一个去了北地,其他的怕是都被他杀了。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还有叔伯兄弟

长公主问道:你说的都属实吗?如果不属实的话,便是诬告。诬告是死罪,诬告亲属,怕是要判车裂。

草民所说皆是实话。洪家灭门一事,除了我母亲之外,连原济南太守也参与其中。请您明查。鲁王次子对着长公主叩首,道:不仅如此,便是我大哥济南王也参与其中。您既然过继了平山君,便请您一洗平山君及其兄弟的冤情。

长公主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若是情况属实的话,废掉济南王府却是绰绰有余了,再给他的儿子封个国公之类的,便能堵住长安百姓的嘴,左右也该袭国公爵。

鲁王次子踏出未央宫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他站在未央宫宫门外,许久,才轻轻叹了口气。

偏爱总是毫无缘由的,就像他母亲偏爱长子,他偏爱四弟,而他父亲明明毫不犹豫地过继了五弟出去,却又在临终的时候老泪纵横地叫着小五。大哥不愿意入赘,却不得不入赘。四弟可以一直活到如今的,却饿死在了元兴十年。五弟也可以做他们的五弟,却懵懂地被过继了出去。

这是偏爱?还是愧疚?

是愧疚罢。

母亲这一辈子都对大哥有愧,最终成了扭曲的爱护。大哥只是很不满意入赘这件事,便要杀了洪家满门,杀了便杀了,又为什么要杀孩子呢?那一点点的不顺心,就能成为残害子嗣的理由。

说到底他有什么资格去责备母亲,四弟会饿死,不也有他的责任吗?他嫉妒四弟聪明,嫉妒他有本事,嫉妒他性子那么好,无论是长兄还是幼弟都能一视同仁。在这份嫉妒下,他利用三弟,算计五弟,最后将四弟逼上了死路,成了一具干瘪的尸体。

到现在也不知被人啃食过的骨头到底在哪里。

前些年还以为自己是个狼心狗肺的人,心狠如铁,所以做下这种事却毫无感觉,却越来越感觉愧疚。母亲在对大哥偏爱中的恶毒,大哥放浪形骸中恶毒却不自知,都在加重他的愧疚。

二叔父。

鲁王次子猛地抬头,发现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走到了一处马车旁边,而济南王世子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十分担忧地看着他。

大郎怎地来了?

门房说您出府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看,我担心您出什么意外,便禀了母亲前来接您。济南王世子很腼腆地笑着,道:母亲说您性子有些时候会容易偏激,担心您在宫里冲撞了长公主,我来接您的话说不定可以跟长公主求求情。

鲁王次子眼眶有些泛红,他深吸了一口气,将涌到眼眶处的眼泪憋了回去。

大郎,我们家去。

哎。

便是为了大郎,他这事也必须做不可。

便是兄长,母亲,又能如何?

他从前妄想,若是大郎是他的儿子该有多好,给大哥做儿子太亏了,大哥那种混账怎么配有这么孝顺懂礼的儿子。如今看来,他更不配给大郎做父亲。

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养不活。

等鲁王次子走了,燕赵歌从屏风后头走出来,和长公主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神色都有些凝重。

去鲁地探查一二?

长公主想了一下,道: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洪家又都满门死绝了,找到证据的几率不大。不如将鲁王三次召进来问一问这件事,若也是同一番说辞,便是真的了。

燕赵歌犹豫片刻,摇了摇头,道:不够妥当。不论鲁王次子所说的是否是实话,鲁王三子的言辞都未必可信,他若是坐到了济南王那一边去,便是发生了的事也定然会说没有。但如果反过来,和鲁王次子是一路的,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会说有。

是这个问题。长公主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