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1 / 2)

加入书签

我母亲说她年幼的时候穿的都是亲娘缝制的衣服,就是那位康越公主,所以才有福气摆脱临原侯,嫁到燕家来,就算没有孩子她也能一生安稳,因为有我叫她一声娘,我那时叫她阿娘。燕赵歌在她头发上吻了吻,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让母亲给我梳头,母亲说早间梳头的时候要通两三百下才行。阿绍,我给你通五百下好不好?

长公主的心已经软成了一团,她说:好。然后又拉了拉燕赵歌衣袖,道:五百下手要酸的。

燕赵歌看着她笑。

长公主见她笑了,也忍不住笑,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来,就只能叫她的名字:清月

我母亲说得对。小时候穿亲娘缝制衣服的人有福气,我母亲有福气,她和我父亲相敬如宾,后来又生了阿越,逝去的时候也没病没灾的。 燕赵歌吻了吻她的脸,我也的确有福气,虽然后来母亲渐渐疏远了我,但幼时母亲给予我的关怀,让我没能长成纨绔子弟,我读了书,又习武,最后担起了燕家。后来我又遇见了你。

这也算有福气吗?长公主有些心酸地想。前世她遇见燕赵歌的时候,临原郡主没有随行,她就猜到人应该是去了,先前没得知蓟侯府老夫人重病的消息,想来不会是病死的,那十有九八是自尽了,不然那时的燕赵歌也不会那么悲痛。先死了丈夫,自己自尽之后又先后没了三个儿子,燕宁康最后也没落得好下场,这也算有福气吗?

就算死的没有那么痛苦,也算一件有福气的事。但燕赵歌又怎么能说自己有福气呢?她过得那么苦,苦得连蜜饯都尝不出甜滋味来,怎么能叫有福气呢?

阿绍。燕赵歌看长公主眼角流出了一点泪水,就知道她是想左了,但也没有解释什么。她觉得自己是有福气的,但在长公主看来她前世过得却是很痛苦的,解释只会让长公主感觉更心酸。况且燕赵歌性子执拗,认定了的事情就不会改变想法,她觉得自己是有福气的,那就是有福气,她会为了她的阿绍而去改变一些做法,却不会从心底里改变看法。幸好我还能再遇见你。

燕赵歌慢慢地给她通头,人心都是偏的,就像她喜欢长公主,所以也喜欢长公主这一头长发。倘若她还是蓟侯世子的话,做事一定会斟酌再斟酌,无论如何都不能拖累了燕家,但她已经不是了。

她从前将燕家交到了燕宁康手里,哪怕最后燕宁康被逼的自尽,她也不会去怨恨司鉴宏。她恨的只是司鉴宏逼死了她的阿绍。

说分道扬镳太过难听了些,但自此之后各走各路却是一定的。

待通得差不多了,燕赵歌拿过一条发带,将长公主的头发束了起来,挽成一个发髻。

阿绍,我真的很有福气。

能在那个时候遇见你。

作者有话要说:游戏新活动被打死了.JPG

感谢在2020-03-16 17:25:30~2020-03-17 17:14: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吹弹可破岳云鹏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杨潮生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影 20瓶;太乙天枢 10瓶;长安太南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6章 偿还

长公主睫毛上还带着泪花。她能遇见燕赵歌, 何尝不是她的福气?

莫要哭了。燕赵歌轻轻吻去她眼角的泪, 道:母亲不会怪我的。况且只不过是流言罢了,但凡了解一点的都知道母亲嫁进来之前我就搬到外院去住了,除了这阵子之外从来都不在内院住的。

真的能澄清吗?长公主像是在问燕赵歌, 又像是在问自己。

能的。怎么会不能呢?燕赵歌从那大的香木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的出来,我挑了几个香气不一样的, 因为不知道你喜欢哪一个,我就都买回来了, 要是都不喜欢的话, 我改日再去买。

我怎么会不喜欢?

燕赵歌一笑,她蘸了些清水, 将胭脂在掌心化开,用小指轻轻地抹在长公主脸上。

这个胭脂大约是用兰花花瓣做的,带着一股淡淡的兰花香气,味道香而不腻,萦绕在鼻翼间, 随着呼吸被吸入体内,再吐出来的时候, 似乎连呼吸都带着兰花的芳香。

以前我就很想这样了。我年幼的时候责怪我父亲整日醉酒,不肯忙些正事,也不肯好好待母亲, 母亲说他前半生活在蜜饯里,不知世事,不知疾苦, 所以后半生颠沛流离,路途坎坷,才会性情大变。我母亲说,我父亲不是不肯好好待母亲,只是他的情谊都给了我生母,没有半点给别人的余地。燕赵歌一边给她抹胭脂,一边道:我祖父还在世的时候给我说过,我父亲兄弟四个人,他是最小的一个。我三位伯父都是能文能武之辈,所以我父亲得以做个浪荡子,喜好风月,却幸而没有风流成性,不然我祖父再偏爱于她,也要打断了我父亲的腿。

长公主安静地听着。当年燕国的三位王子皆是才华横溢、文武全才,无论哪一位接了燕王之位,燕地都稳固如山,可坏也坏在这一处,三人相争王位,导致燕国动荡,最后覆灭了燕国。她父皇在世时也曾为此而叹息,一人为王足以守江山。

燕赵歌指尖抚过她眼角,细细抹匀了胭脂。

我从前和你讲过,我年幼时名清月,燕歌是我弟弟的名字,我现在的名字,虽是我父亲起的,但来源却是我大伯父写下的一幅字。

赵国覆灭后,一支来了大晋,被代宗皇帝封为赵国侯,另一支去了燕国。

当年赵国覆灭便是因为兄弟相争,我外祖父愧疚不已,因而决定去燕国继续与匈奴征战。外祖父将我生母和我舅舅托付给了我祖父,就死在了战场上。舅舅和我父亲的关系最好,其次是我大伯父。因为赵国的前车之鉴,舅舅劝我大伯父不要兄弟相争,只要保全燕国,做些退让又有什么不能够的。我大伯父既嫡又长,原本是众望所归的燕国太子人选,却因为舅舅的话向我祖父请求镇守北疆,他不想和弟弟们手足相残,却没想到有人希望他永远都留在北疆。

最后北疆关城破了,燕王长子尸骨无存。

长公主熟读这段历史,北疆关城乃是燕国的最北的重城,其后几乎是一马平川,尽管有几座小的关城,却拦不住匈奴人的骑兵。

城到底怎么破的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匈奴人来了,城破了,我伯父死了,接着是屠城。北疆关城一破,后头的几座城是根本守不住的,但还是要守,因为我们姓燕,姓燕的不守,就没有人守北地了。我祖父年纪大了,便由二伯父领兵出征,三伯父坐镇蓟城。后来二伯父也死了,三伯父便带兵去打匈奴。我父亲想上战场,却连一套完整的枪术都使不出来,这时候才知道有多后悔。但也已经来不及了。我三伯父死了之后,匈奴人就兵临城下了,我祖父终于下定决定,去大晋。因为我父亲是仅剩的嫡系,最后走的也只有我们,我许多的伯祖父叔祖父、伯父叔父带兵以身冲阵,死在了城下,城外,城郊,一路上皆是燕姓子弟的尸体。燕赵歌微微一笑,道:阿绍,我有没有和你说过,我前世的死法虽然痛苦,我却是很自豪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燕家人的宿命。

长公主禁不住眼眶一热。

这是什么狗屁宿命,这分明就是他们司姓不肯豁出性命去,整个天下供养着司姓,供养着大晋天家,皇姓子弟却不肯为了疆土马革裹尸,让别人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大伯父镇守北疆之前,曾写下一幅字,赠给我舅舅,以表明自己志向。我舅舅死前,将这幅字交给我祖父,待我弟弟长大成人之后再给我弟弟,他觉得我父亲这辈子也只能这样子了,错过了练武打熬筋骨的最佳时期,又没有仔细读过什么书,文不成武不就的。只是我弟弟在路上生了高热,没能活下来。最后这幅字到了我手里,成了我的名字,就挂在我房里。

她在长公主唇上落下一吻,这个吻是微凉的,带着眼泪的咸涩味道。

我祖父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年他若是当机立断,在北疆关城破城那刻便做好决定,派一支精兵护送燕姓子弟去大晋,燕家就不会只剩下我自己。我祖父因为这个吃了大苦头,悔恨终生,临终前惦记的都是这个。所以我绝不会优柔寡断,无论是逃离长安,还是下令屠杀流民,亦或者是现在。

长公主一怔,立刻反应了过来,问道:清月,你不会是

是我,流言是我自己放出去的。燕赵歌和她平视,低声道:连锦衣卫都不能轻易伸手到燕家里去,外人又怎么会知道蓟侯府里的阴私。

长公主微微一叹,道:清月,你不该这样的。此事之后蓟侯会与你有隔阂,临原郡主也

燕赵歌指尖压在了她唇瓣上,止住她将要出口的话。阿绍,壮士断腕的道理,我们都懂,不是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