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章(1 / 2)

加入书签

长公主倒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明白燕赵歌做的其实不怎么样,旁人只是冲着她才夸上一句而已,被这么认真地夸反而心里隐隐有几分难堪。

燕侯有心了。赵太后叹道。如此行径之男子,世所罕见。不枉我儿倾心。

母后

我唯独怕的,是他只是讨好于你啊。绍儿,你对燕家,过甚擢拔了。若是有个万一,大晋就要改朝换代了。

长公主沉默不语。

她会不知道吗?她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一个十九岁的九卿重臣,会在长安引起什么样的风波?她会不明白吗?锦衣卫指挥使和守卫未央宫的驸马都尉乃是姻亲,若是串联了会有怎样的后果,她会不清楚吗?

可这都是功臣啊,她如何能做那兔死狗烹之事?如何能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她如何能辜负了燕赵歌?

母后,她不会的。燕赵歌绝不会有不轨之心。

赵太后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也只能摇摇头。

母后。长公主呢喃着,坐到了赵太后身边,肩旁轻轻靠在了赵太后身上,阿娘

自仁宗皇帝驾崩之后,长公主担起辅政的重任,就很少再流露出如此软弱的神情了。她闭上眼睛,近乎哀求地说着:阿娘,我不能再辜负她

大晋不是前朝,并非两宫制度,后宫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干政的,除非有皇帝诏书要求太后垂帘听政。可如今先帝诏书在长公主手里,她才是奉诏摄政之人。但若是赵太后有心,不能干政却能制长公主,孝之一字大过天,连皇帝都不敢明着违逆生母,区区一位长公主又哪里敢违逆呢?

如今宗室的态度还不明朗,虽说是拉拢了蜀王系,可还有秦王系游走在朝野,除此之外还有五位亲王并济南王并未表明对小皇帝的态度。大晋天下郡国并行,若是宗室有异,长安是很难稳得住的。一旦再有变乱,后果不堪设想。

可这是她唯一的女儿,她又怎么忍心看她两难。

阿娘,我已经辜负过她一次了。长公主心里很清楚,若不能说服赵太后不插手,燕家境地便不能稳,尤其是燕赵歌的锦衣卫指挥使,天家家臣的位置,赵太后更是想换就换。我不能再辜负她了

赵太后只以为坊间流言是真的,她的女儿与燕赵歌神交已久,互相思慕却不得。仁宗皇帝后来是将长公主当作储君培养的,长公主年幼时也几乎微服走遍了京畿三辅,与燕赵歌相识也在意料之中,那孩子洁身自好,又有才学,倾心也正常。

更何况燕赵歌已经年过十九,勋贵世家有几个年近二十还未定亲的?不过是在等她的晋阳罢了,一等再等。

我的儿啊,你如何如此命苦 赵太后忍不住叹息。

先是长平,后是高成。

她很清楚仁宗皇帝点长平侯子为驸马的理由并不单纯,仁宗皇帝早知道长平侯府里的那点子猫腻,只是借此手段除掉在北地扎根数十年的长平侯罢了。串联蜀王意图不轨的高成侯也是如此,叶家绝嗣也未必不是仁宗皇帝的手段。

这便是帝王,为了江山,为了皇位,连唯一的女儿都可以利用,都忍心利用。

只是苦了她的晋阳。

赵太后到底还是心软了。

既然燕侯得我的绍儿信任,我便不管了,莫要出了乱子。

长公主不禁松了口气。如此结果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扮可怜这种事到底有些对不起母后,为了燕赵歌却不得不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侧重点?不知道啊。

你们为什么会纠结香囊

感谢在2020-01-28 16:51:14~2020-01-29 18:14: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玐柒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4章 甘愿

公子, 溪南君到了。候在门外的侍女叫道, 虽然溪南君和燕岚都已经站在门外了,但还是要通传的。

燕赵歌盯着手里的香囊愣了一下,也没想着藏, 直接摆到一旁了。

朝廷内外都知道长公主驸马最近在家里做针线活,连街头巷尾的茶肆酒楼都在谈论这个事, 藏着掖着反而落了下乘,不如就摆到明面上。

燕宁越本来在燕赵歌眼前摆弄还不觉得什么, 一听到有外人来就有些不太好意思, 但看着燕赵歌若无其事的模样,他又不好意思藏起来, 也一齐放在一旁。

莫要藏着,女子做得的事,我等男子也做得。燕赵歌道。

燕宁越连连点头。

溪南君一进来就听到了燕赵歌的话。

燕侯此等心态,老夫自愧不如。溪南君口称燕侯,却不是之前称呼的大公子, 便是将燕赵歌放在同等地位上了,并不单单是以长公主长辈身份来说话, 更有同辈相交的意思。

燕赵歌心知肚明,她起身行礼道:晚辈见过溪南君。

燕宁越学着燕赵歌的礼节,也跟着稚声稚气地道:晚辈见过溪南君。

燕赵歌长得好, 也确实有才华,加上又洁身自好,兄友弟恭, 母慈子孝,放到最苛刻的人嘴里都不能说一句不好。溪南君也是越看越觉得这个驸马挑得好,之前的长平高成他不便多嘴,但这个驸马却是真真挑到他心坎里去了。

若是燕家稳得住,陛下又能顺利成人,宗室就不该再有别的想法了。

大晋的制度承接前朝,同样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亲王封郡,郡王封县,五等世爵亦有封国,皇权并不是绝对的力量。早在仁宗皇帝过继偏远宗室子弟而不是在近支里挑选之时,宗室就已经心生不满了,但碍于故太皇太后之威,也只能认了。但如今陛下尚在襁褓,连走都不会走,朝堂政事皆在长公主一人之手,痴心妄想者便蠢蠢欲动起来。

世祖皇帝的兄弟,蜀王系和秦王系是宗室里最有分量的两支,长公主能用分邦建国的手段安抚蜀王系,却不能用同样的手段安抚早就不问政事的秦王系,这也是长公主特意请溪南君走这一趟的原因。一旦蜀王系和秦王系都站在了长公主那一边,剩余的宗室便不敢妄动了。

溪南君心里明白长公主的打算,他也抱着亲眼来看一看能被先帝看重的人到底是什么模样的想法,甚至于不惜搭上仁宗皇帝那一道空白遗诏。

见了之后,论其风度,不愧为能镇守燕地一百余年的燕家子孙。

蓟侯会教子,四个儿子都不差。

燕家风骨尚存。

溪南君心里打定了主意,说了一番教导的话。无外乎忠君报国不愧先帝之类的话。

小定时,男方的近支女眷长辈要说的话都有定数,溪南君说得随然不合惯例,但是于此情景却是极为符合的。结亲是两家的好事情,溪南君也不希望落下什么值得被怨怼的,因此说的很客气。

等念完了,溪南君打开随他而来的侍者手中捧着的锦盒,从里面拿出一支玉质的发簪来,犹豫了一下,还是插到了燕赵歌已经束好的发髻上。

男子二十行冠礼而束发,用发簪或者发带束起。按理来说,插簪都是由其师长来做,燕赵歌虽然早早取了表字,也束发了,但还未行冠礼。溪南君犹豫也是因为这个,他若是动手了,就相当于自认燕赵歌师长的身份,宗室再想针对燕赵歌,他也不能再高高挂起。

锦盒里的东西是长公主准备的,之前听说长公主准备的小定礼都是将门子弟的东西,他便理所当然的以为这锦盒里的东西也是一样的,也没有打开过,却不想是一支男子的发簪。

到头来还是被长公主算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