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1 / 2)

加入书签

锦衣卫这次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其他匈奴头领能那么果断地抽身撤兵,就是因为锦衣卫下属的兵马化整为零,奇袭了匈奴的两座城池,佯装出北地兵马已经攻入匈奴内部的假象,吓得他们不得不撤军回援。

此次大胜,除了俘获的士兵和辎重之外,还有几个匈奴贵族。

匈奴人自前朝覆灭,便自诩是前朝后裔,自称刘汉皇帝,广封诸王,除掉匈奴王城龙城,每一座城市便象征着一位匈奴的王。大晋却是不认这匈奴皇帝之位的,只叫其匈奴首领。此次除了匈奴首领之外,一同入寇的匈奴王共有五位,其中两位被锦衣卫吓得撤兵回援自己的城市,生擒两位,斩杀一位。

被斩杀的匈奴王乃是死于此次前锋将领,赵国侯二子之手。

战报后面附有粗略的战功统计,更详细的要等战事结束之后,镇北将军回京述职才行。

但这也足够令人兴奋了。

这六万俘虏可以用于治河,用于修长城,甚至卖出去给殷实人家当奴仆,有能征善战的也可以让其戴罪立功,以功赎身,免于被奴役,若是利用的好,说不准今年都不用征发徭役了。更别提那数不尽的牛羊,足以让户部吃得直打嗝。

长公主盯着战报许久,提笔写了张字条,叠起来交给宫人,命其送到燕姓侍中手里去。

燕赵歌自北地第一封战报发来,便整日地守在宫里。皇帝知道她担忧北地战事,也担忧镇北将军,便给了她这个便利。

但是!你们怎么能用朕的人情来谈情说爱!

皇帝还在一旁看着,见长公主如此大胆,顿时怒从心头起。他道:皇姐,捷报我也听完了,剩下的都是要事了,左右没有旁的事,我就先去看太子了?

明明你才从皇后宫中来。长公主知道他的意图,也不说破,点点头,允了。

皇帝若无其事地走出殿内,立刻叫人将刚才送信的宫人截住,区区一张字条他还是看得的。等把字条截住,他仔细一看,却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谈情说爱的话语。

而是匈奴首领已亡,侍中以为新首领为何人?

皇帝:???

你们天天送信来送信去,就聊这个?

我不信!

他恐吓了送信的宫人一番,务必让其相信只要透露出去这件事就会全家死翘翘,吓得对方差点失禁,才放人走了。

燕赵歌正在御书房里整理文书。

侍中是皇帝的随从,理论上什么都干,但皇帝要是敢让她去端虎子,长公主就能让他吃不着好果子。皇帝也不愿意让燕赵歌干这个,虽然每天都要怒骂一顿对方,但是平心而论他还是很欣赏燕赵歌的,端溺器这种事自有别的宫人来干。但燕赵歌每日候在宫里没什么事做,也不能天天来蹭吃蹭喝的,皇帝看她闲得很,干脆就把她丢进御书房里整理一些不重要的文书了。

战战兢兢的宫人送来了长公主的字条,燕赵歌虽然疑惑,但也不会开口,宫里的水深着呢,她担任侍中至今能平安无事有少许原因是父亲是镇北将军,更多的还是因为长公主的照看和皇帝的刻意为之,宫里的那些个肮脏事儿才沾不到她身上,也没有哪个宫人敢给她下套儿。

看了字条,燕赵歌会心一笑,这都是惯例了,她和长公主以前经常玩这种把戏,互相猜测对方的想法,本来是为了彼此印证,防止各方面的推测出现漏洞,后来却变成了心意上的互相试探,只是可惜直到最后,谁也不肯让步,什么也没试探出来。洋洋洒洒写了一通,又交给这个宫人。

劳驾,送回去罢。

宫人又战战兢兢地走了。

在殿外守了半天的皇帝将回信拿过来,看完之后眉头皱得简直可以夹死苍蝇。

臣猜测是匈奴首领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匈奴各部头领之间彼此并不信服,任谁上位也不能让其他人安心接受统治,所以维持现有状态是最好的选择,选幼子则是因为便于操控,身后又没有势力可以依靠,不会有人愿意效忠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的。

你们真的在聊天下大势?!

皇帝放走了传信的宫人,感觉十分怀疑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沉迷MC来着dbq

每次码字的时候我都坚信自己没有错字,那种蜜汁自信宛如我学高中数学万幸我不学高数。

感谢在2020-01-10 18:01:34~2020-01-11 19:50: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这货不是幻觉、阿酌、爸爸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余痴 20瓶;Sans而行、阿酌 8瓶;空客、太乙天枢 6瓶;yuniia 5瓶;玐柒 3瓶;yurin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章 蜀公

捷报传来的当夜, 未央宫里大宴, 皇帝宴请在京公侯与重臣,长公主、皇后、太子皆出席,为出征将士贺之。

等详细的战报传到朝臣手里, 无数的朝臣公侯都沸腾了。

此番大胜,北地一定会诞生一个新的军功集团, 这个倒是无所谓,因为里面已经被皇帝掺了沙子进去, 抱团是不可能的, 不互相捅刀已经是很给面子了。沸腾是因为,赵国侯第二子头上的军功。作为先锋将军, 率领骑兵八百,,生擒数千,斩杀匈奴王。前朝赫赫有名的冠军景桓侯随大将军长平烈候出战,以轻骑数百奇袭匈奴后方, 斩捕两千余,生得单于叔父, 因此得封冠军后,食邑一千八百户,这般事迹即便是几百年, 传到大晋,也依然为世人津津乐道。

赵国侯第二字就算封不到冠军后,食邑却也不会差太多。

可惜斩杀匈奴首领的功劳算在了常乐王的头上, 若是算作镇北将军或者赵国侯第二子的军功,想来能封一个万户侯出去。

粗略估计,此次大捷至少能封出七八位千户侯出去,百户侯十几位左右,底下功爵不计其数,宫里如果愿意松松口,镇北将军说不定有机会晋位国公,不过很难。左相不禁摇了摇头,镇北将军的幼子是宗室女所处,定然是要封侯的,不然作为燕家与皇家的纽带,势力太单薄了些。

蜀国公作为宗室,自然也出席了,他和其余宗室诸王坐在一起,神色平静,似乎皇帝以蜀王第五子为常乐王一事根本没有影响到他。

这次宫宴只是浅尝辄止,真正的狂欢还要等到北地兵马班师还朝。

临出宫前,蜀国公递了手令,求见皇帝。

皇帝晚宴上喝了酒,有点微醺,在寝宫里的时候还有些迷惑,听到宫人禀告蜀国公求见,也没有多想,直接道:宣进来。

皇帝总共见过蜀国公三次,第一次是先帝驾崩他登基的时候,蜀国公从蜀地而来奔丧,那时候蜀国公头发都是乌黑的,身强体壮得不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等到第二次,年初下旨诏诸王入京,蜀国公那时显得十分苍老,黑发中掺杂了大半的白发,脊背也有些佝偻了。现在是第三次,又和之前不一样了。

罪臣裕详昧死拜见圣上。

蜀国公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也攀上了不少老人斑,拄着手杖,颤巍巍地对着他行礼。皇帝连忙让他免礼,若不是惦记着蜀国公的前科,他甚至想扶对方起来。无论如何,这是宗室的老人,他是晚辈,只要不是大宗正那般倚老卖老的老不死,他多少该尊敬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