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1 / 2)

加入书签

只见燕赵歌缓缓道:长公主自先帝驾崩,凭遗诏辅政,长城内外皆知我大晋帝姬才貌双绝,万国无双。之良质冰清玉润,之华服闪灼文章,之貌容香培玉琢,之态度凤翥龙翔。其素若春梅绽雪,其洁若秋菊被霜,其静若松生空谷,其艳若霞映澄塘,其文若龙游曲沼,其神若月射寒江。即便非长公主,此等人物,臣也必然心悦。

皇帝忽然又不生气了。他在心里连连点头,夸得好夸得好,文采真不错。至于有冒犯的地方,看在燕赵歌夸得诚心诚意的份上,朕就不追究了。

长公主被夸得下意识偏过头去,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当,又转了回来。燕赵歌这张嘴真是天赋异禀。

一直候着的太后也愣了愣,和皇后面面相觑。

微臣早先于殿试初见长公主,便已被长公主气度折服。长公主才逾苏小,貌并王嫱。韵中生韵,香外生香。品拟飞仙,情殊流俗。明月前身,可人如玉。逸气凌云,神仙益志。慧心青眼,雅态芳思。不慕繁华,依子空谷。谁其友之,唯松与竹。孤高成性,静而能安。谁其配之,唯桂与兰。臣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皇帝听得面色古怪,真是头一次见到有人能把示爱这种事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燕赵歌真是个妙人啊。

长公主俏脸上已经浮现淡淡红晕了。她有心想回避一下,但又觉得回避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只得硬着头皮坐在这里,但从身后传来的两道目光给了她颇大的压力,一时间只觉得如坐针毡。

若是问臣是否愿意尚长公主,是,能得天家之垂青,尚长公主,实乃臣之福分。

若是问臣是否心悦长公主,是,如长公主一般的女子,前无古人,想必也后无来者。

臣不敢谎骗太皇太后,若是能与长公主两情相悦,臣愿意尚长公主,入赘皇家,日升日落,伴于长公主左右,倒茶研墨,即便臣之子孙代代,皆冠皇姓,臣也心甘情愿。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前失燕地,后丧母舅。臣少多疾病,常卧床褥,先帝悯臣孤弱,赐太医日夜医治,是以臣得以苟全性命。陛下之赏识,长公主之赞许,猥以微贱,当侍左右,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不敢不肝脑涂地。

这是勋贵子弟?怎么说的比那些个读书人还好?

太后和皇后又对视了一眼。

燕赵歌顿了顿,挺直腰背,郑重地拜了下去,缓缓道:今臣亡国末裔,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太皇太后之恩典,臣才学浅薄,寸功未立,虽寤寐思服,然实在惶恐,自觉非长公主之良配,不敢奉诏,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皇帝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了。高兴吗?这个混蛋居然敢不尚他皇姐。生气吧,又把他皇姐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真是令人头大。

太皇太后叹息不已,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你孙女太好了,我配不上,入赘都不配。这如何能强求?就算强求了吗,也不是个知心人啊,她在地下也不会安心。

罢了罢了。是老婆子为难你了,快些起来,莫要在地上跪着了。

微臣敬谢太皇太后。

燕赵歌不想娶长公主吗?她想。对于她来说,娶和入赘没有任何分别。

但后世她与长公主朝夕相处,彼此之默契,只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这样的她都不能令长公主心悦,十年相伴都得不到的,现在又怎么可能呢?

燕赵歌知道太皇太后只是为了求心安,看其神色,估计也就几个时辰了,承下也无妨。可她不能,她如何能欺骗一个时日不多的老人呢,此时应下了,若是不能做到,太皇太后在地下也不会心安的。况且叶家满门忠烈,她要是现在应下了,皇家绝不会给她反悔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部分古文分别出自《陈情表》《警幻仙姑赋》《梅兰佳话》

关于庙号的问题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1)为什么开国皇帝是高祖不是太祖我在第.二章就讲清楚了,请回去看一下。

2)朱棣的庙号成祖是明世宗上的,原本的庙号是太宗,这和他抢了侄子皇位这件事没关系,你说的因果关系根本就不对。

3)世宗和代宗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世世代代祭祀,有时候也暗喻世代转移,最有名的当属汉世宗孝武皇帝、汉世祖光武皇帝。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世宗写作代宗。朱祁钰死的时候没有庙号,他的谥号是侄子成化皇帝上的,庙号是南明上的,王夫之曾经讥讽过南明朝臣为朱祁钰上庙号代宗是不学无术,我建议你先看看唐代宗的资料再想朱祁钰的庙号的问题比较好。

从来就没有任何一本讲述【庙号与谥号】的书里有说过代是代替的意思。

从来就没有任何一本讲述【庙号与谥号】的书里有说过代是代替的意思。

从来就没有任何一本讲述【庙号与谥号】的书里有说过代是代替的意思。

重要的话说三遍。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我从今年夏天就一直在找资料,一直到开书才敲定了庙号,并不是随随便便写的,已经解释过的问题请不要再问一遍,我会觉得你在杠我。

最后,代宗的例子为什么不举唐代宗呢?

第25章 相悦

快些起来吧, 我知你是个好的, 是我家绍儿没这个福分。

燕赵歌跪坐在榻上,太皇太后攥着她的手,叹息道:这些年也苦了你了, 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你就是我孙儿了, 哪还轮得到临原侯。

这话有些刻薄了,燕赵歌只当听不见。

臣祖父去得早, 祖母也未曾给臣承欢膝下的机会, 若是太皇太后愿意,臣愿意为太皇太后披麻戴孝, 以敬孝心。燕赵歌说道,语气十分诚恳。

这话其实是在哄太皇太后,临原郡主是宗女,作为她继子的燕赵歌也算半个宗室子弟,太皇太后去了她肯定是要披麻戴孝的。前世燕岚不在长安, 又没有多少宗室亲王在京,她还为太皇太后守过皇陵。不过这一世长公主宣六位封王进京, 想来燕赵歌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太皇太后已经有些糊涂了,想不到那么多,燕赵歌心诚又懂事, 愿意为她披麻戴孝,她乐得如此,自然不会拒绝。

人这一辈子难得糊涂, 老婆子临死前糊涂了一阵子,能清醒也是幸事。是老天爷赏脸,给我留了些时间。

燕赵歌下意识要说一些宽慰的话,对上太皇太后浑浊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已经没什么光彩了,她又不由得将话咽了回去。

还有多少时间,没有谁比太皇太后自己更清楚了。

燕赵歌不喜欢说些违心的话来奉承,两世为人,她一贯坦诚,对着风烛残年的太皇太后也没必要再说些虚的。

叶家没了,可我还在,好歹我还姓叶。那些个祖田产业,都姓叶。趁着我还清醒,就都交代下去。

皇帝立刻唤来候在殿外的太史官员来记录。

太皇太后说得很慢,一边想一边说:叶家的田产不多,江南的祖田祖产,还有些私产,世祖皇帝和代宗皇帝赐下来的庄子铺子,就都归综儿,入内务府,算作皇家私产,不要进国库,我不放心,所有的地契都在寿宁宫存着,待会儿拿给你。你父皇走时,我看过内务府,剩的不少,却也不多。户部惯于寅吃卯粮,国库总是亏空,综儿你年轻,莫要被诓骗了,国库出去的东西,三成都被吞了,内府拨下去的才是实打实的,老百姓会念着你的。

皇帝含着泪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