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1 / 2)

加入书签

宁越想跟着你习武,他要当将军。

燕岚沉吟了起来。

燕宁越继承燕地是还不行的,不说有没有这个本事,燕宁越肯定争不过燕赵歌,燕地的军民也不会愿意。燕国覆灭不到二十年,燕地百姓还记着当年大晋不肯出兵救援蓟城的仇呢,就算当时大晋太上皇崩了,先帝为了稳定局势无法出兵,算是事出有因,百姓们也要在大晋身上记一笔,毕竟大晋是宗主国,眼睁睁看着属国灭了是怎么回事儿。这点子隔阂起码要两代人才能渐渐被遗忘,这才过了一代人而已。而且要一个大晋宗室之后做蓟侯,要是没有燕赵歌估计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现在燕赵歌还在,他敢说,燕地军民怕是要反了天了。

让宁越走武举的路子罢。

临原郡主的眉头拧了起来,好端端的勋贵子弟做什么要去走武举?和一棒子泥腿子争?这哪能行。

燕岚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无奈道:你不要指望北地,北地迟早要被天家收回去的,连咏月都没有机会,就算我把宁越带到北地,他最多到校尉就会被限制住,这如何能和武举比?武进士可是天子门生。

临原郡主一想也是,勋贵子弟做到重臣的虽然有,却不多,幸臣却不知凡几,比起正儿八经科举武举出身的远远不如。要是能在勋贵和士林中左右逢源,倒也是好事。

宁康过些日子许是要拜师,到时候我问一问老先生,要是还有精力,就连宁越一起收了。

临原郡主点头应下,心下却不以为然。一个二甲进士能有什么大才,就算父亲是故丞相,人走茶凉,这么多年又能剩下多少恩泽,何况不懂得借势做官,故步自封的老学究而已,哪里能给她儿子多少助力,况且又要分燕宁康一半。

打定主意要给燕宁越仔细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燕岚又岂会看不出她的心思,只能暗暗摇头,傅老先生不过是在养望而已,先帝时担心污了傅丞相名声而不肯出仕,傅丞相逝去后又守孝三年,士林勋贵哪个敢不敬佩傅老先生?若是这下不计前嫌收了燕宁康,名望怕是要直达天听了,朝堂上虽然没有空位,但太子三师三少都还空着呢,以傅老先生的名望,被任太师太傅都极有可能。若是有机会和太子做同门的师兄弟,哪里还需要咏月的提携,反而是咏月沾了光罢了罢了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他也不再说什么,总归临原郡主是宗室,是有自己的门路的。塞进宗正府和宗室们一起读书说不定也是个好出路。

燕赵歌自然不知道父亲和继母的一番谈话,知道了也不碍她的事,现在要紧的,却是如何提醒父亲在北地要小心。前世燕岚于战场上遇袭重伤,北地军队大乱,被匈奴占了不少便宜,今上以广南侯暂领镇北将军,将重伤的燕岚送回长安,等燕岚逝去,击退了匈奴的广南侯就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镇北将军。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前世燕岚死的太突然了,六月底重伤,九月初伤势过重而过世,燕岚被送回长安的时候早已不省人世,伤口溃烂得不成样子,又发着高烧,没几天就咽气了。他根本来不及和燕赵歌交代后事,不说别的,燕赵歌甚至不知道长公主知晓她身份这件事,不然她也不会会错意了。

燕赵歌提笔的手一颤,笔尖上的墨汁就落在了纸上。

守在一旁的季夏拿过脏污了的纸,又给她换了一张新的,问道:世子今日似乎心神不稳?平日里燕赵歌练字都是很稳定的,连写十几张也不会有一个错字,今天写了一下午了,连一张干净的都没写出来。

怎么又想到长公主身上去了?都怪父亲,好端端的说什么婚事,说婚事就罢了,做什么要扯到长公主身上去,害得她一下午都静不下心来。燕赵歌叹了口气,干脆放下了手中狼毫,不写了,再写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罢了。思绪纷扰,静不下心。

季夏给她收拢了桌子上的纸笔,一边动手一边道:既然静不下心,世子不如出府散散心?

燕赵歌闻言,忍不住笑了,怎么?这次不是让季钧给我唱曲儿了?还是说有人给府里抵帖子吗?看季夏点头,她倒是愣了愣,没想到真的有勋贵给蓟侯府递帖子。

燕家祖上既不是和世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也非代宗皇帝争皇位时的从龙功臣,在长安又没有姻亲,家里有没有待字闺中的女儿,极少有勋贵会给府里递帖子,仅有的几次都是赵国侯府递的,因为是为了给女儿相看夫婿,都被府里回了。

难不成是赵国侯府?

等季夏拿帖子过来,燕赵歌看着那个赵字,就知道是自己猜对了。

燕国和赵国裂土封王已经是穆宗皇帝南狩之前的事了,本是作为北方屏障的,结果挡住了异族,却没挡住叛军,使得穆宗皇帝不得不南狩。赵国覆灭还要在燕国之前,永昌十年,赵王太子急病没了,赵王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剩下的两个王子一个手握兵权,一个背靠大晋,谁也不肯服软,恰好那一年冬天雪大,草原无粮,引弓之民争相南下,手握兵权的王子怕出征得不到粮草,背靠大晋的王子怕给了粮草对方反攻邯郸,赵国就此覆灭。手握兵权的王子带着兵马去了燕国,背靠大晋的王子便去了长安。

现在的赵国侯算是燕赵歌的堂舅,他和燕赵歌的母亲清月公主都是末代赵王的嫡孙。

燕赵歌打开看了几眼,忍不住笑了,赵国侯二子赵允让的嫡长女明日及笄,请他过去观礼。因为赵国侯世子没有女儿,赵允让的嫡长女便是赵国侯的嫡长孙女,怪不得要大办。

一点诚意都没有,明日及笄今日才送帖子来?燕赵歌哼笑道,去,回了帖子,本世子明日一早就去观礼。

看来提醒父亲的事情,要落到赵国侯身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了一点。

你们认真看一下人际关系啊,燕赵歌亲生的弟弟早就没了,这仨都是同父异母。这样我好苦恼的,是不是写的太繁琐了。

第14章 赵侯

赵国侯府是当今太后的娘家,赵太后给先帝生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虽然最后皇子没保住,但这并不是赵太后的错。之后先帝过继了今上,等今上登基,赵太后也很识大体,并没有仗着自己是太后就妄想插手朝政,或者将自己的娘家人安插到朝臣里去。

赵国侯府虽然出了个皇后,但也没将宅子挪到皇城底下的那几个坊去,不像皇后的娘家,先前还蹦跶着想要尚长公主,之后就被皇后拍回去了。长公主也是你们这帮子臭鱼烂虾能肖想的吗?滚回家去面壁思过!作为枕边人。皇后可比谁都清楚长公主在皇帝心里的地位。

虽然皇后把自己的娘家人拍回去了,但长安的勋贵多如牛毛,随世祖皇帝北伐的,助代宗皇帝争位的,南狩之前的勋贵复爵的,还有各种外戚,想尚长公主借此一步登天的足以绕长安城一圈还多。皇帝油盐不进还惹不起,太后也不是随便就能见的,但长公主的外家,赵国侯府就在平康坊,随时都能递帖子,是个勋贵就能递帖子。

赵国侯府和蓟侯府只有一墙之隔。先帝当年念着燕赵两家守望相助了一百多年的情分,将赵国侯府隔壁的宅子赐给了蓟侯府,那时候老赵国侯的女儿已经成了皇后了。

按理来说燕赵两家离得这么近,又是姻亲,应该多走动走动的,但无奈两代赵国侯都想着要和蓟侯府亲上加亲,蓟侯府就只能退避三舍。而且就算燕赵歌是个男儿,燕岚也不愿意就这么给燕赵歌定了亲。燕家是燕国后裔,手握重兵,却又在长安没什么根基,按理来说连燕赵歌都会被先帝赐婚,起码要赐婚三代晋室才能安下心来,确保燕家不会说反就反。是燕岚跪在先帝身前,讲述燕赵歌的身份,哭着恳求先帝允许燕赵歌不出镇不出仕,吃喝玩乐安渡一世,先帝才收回了那份心。

这次大办及笄礼的是赵国侯的嫡长孙女,燕赵歌要比她年长一辈,而且赵国侯的女儿都嫁出去了,不然她还不敢来,生怕赵国侯一句亲上加亲善莫大焉抓她去做女婿。

燕岚是从来不出席这些宴会的,他在长安的时间寥寥无几,与其偶尔去一家,干脆就都不去了,省得被说闲话。只要不是家里有待字闺中的女儿的勋贵家,燕赵歌都会以蓟侯世子身份应邀,先说上几句家父公务繁忙无暇拜访恕罪恕罪,觥筹交错几轮后打道回府即可。

因为蓟侯府特殊,勋贵们也知道蓟侯世子可以代表蓟侯,但临原郡主不能代表蓟侯世子,所以给蓟侯府的帖子都是两份,一份给燕赵歌,一份给临原郡主。

但是出门还是要一起出的。

燕赵歌做着孝顺的模样,给临原郡主当了一回车把式,下车的时候又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给足了临原郡主面子,临原郡主自然也礼尚往来,温声细语慰问一番,演出一副母慈子孝的场景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