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潘家和徐家的前世今生(1 / 2)

加入书签

下午两点多,江小虞回来了。她看到沐语在屋,赶快进来,说:“沐语,上午安澜来电话,她开车出来和出租车发生了小刮擦,她赶时间,要我过去等交警来处理。”

小虞喝了口水,说:“你不在,我只能和小曼说,出去做调研急忙赶去。等交警处理完后,我不会开车,等安澜回来又耽误了时间。没啥事吧!”

“没事,”徐沐语点点头,说:“你是得去考个驾照了,有时间得去学开车吧!”

江小虞笑笑说:“不急,等我差不多能买车时再说咯!”朝徐沐语挥挥手,她回了自己屋。

……

沐语想起爸爸徐一明的电话,心里很不安。爸爸说,徐氏企业工程回款不及时,债务数目庞大,资金链严重短缺,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

徐家最早在义乌商品城,做小商品批发的生意。徐一明从部队复员专业到地方,分到一家国营企业做保安。每个月区区几百元,都不够养家糊口。他看好了小家电的市场,从单位辞职下海,专做节能的灯管和灯具。

徐一明看到,小家电的升级换代很快。他感觉,节能型家电是一种趋势,于是开始筹资自己办厂,不仅自己生产节能产品,也为大厂家代理生产、加工小配件。

代理加工生产,业务时好时坏,有大单时就忙,没单时大多都闲着。徐一明开始创办自己的品牌。他很敬业,抓生产质量,出台很多销售优惠政策,渐渐有了很多回头客,慢慢地有了长期的客源,工厂的规模越做越大。后来,做成了几笔大的出口生意,打开了出口外贸市场。

“明晟”家电自成格局,在国际市场也独树一帜。徐一明稳扎稳打,用了几年的时间,兼并收购了几家效益不好的国企,在上海成立了总公司。自此,徐家在上海扎下跟来。

……

杜凌风的父亲,杜勇和徐一明是部队战友。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是连长的杜勇从部队某舟桥旅转业回到北京,分配到华电下属一家基建公司。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杜勇向单位申请,远赴中东地区进行油田管道的劳务输出。在那里,杜勇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年后,杜勇回国砸了铁饭碗,成立了自己的企业。靠着打工赚的三百万资金,和亲戚朋友又借了二百多万,开始承包路桥等各种工程,做基建项目一路畅通。很快,杜氏的工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十年前,中标到内蒙一个电站的基建项目。在部队当过兵,扛过枪的人,很向往内蒙草原的一望无际。他喜欢自己开车,在大草原上驰骋。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雪,一人独自驾车的他,在草原上迷失方向,一路横冲直撞,汽车偏离了大路,翻车掉进了沟里,杜勇再没活着回来……

徐一明和杜勇的情分很深。听到这样的噩耗,徐一明放下一切,买张机票直扑内蒙。杜勇的生意越来越大,怎么能出这样的事?

杜勇提携过他,并告诉他:”现在,只要有力气有本事,你就不该受穷,不应该窝在工厂里,应出来自己干!”杜勇借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靠着这笔钱和自己的真扎实干,到底从商品市场起来了。

徐一明赶到内蒙时,看到的是战友冰冷的身体。他是个重情义的人,杜勇拉了自己一把,他要替杜勇安排好后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