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师兄在学文艺学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6(1 / 2)

加入书签

“是老于吗!”欧阳老师看向鹤师兄,“是你导师吧。”

鹤师兄点点头,下嘴唇都快咬出血了。

“那你快去吧,哎呀,老于真是好久不见了。”我带着如释重负的鹤师兄走出教室,听到身后欧阳老师还在给陆云枫说,“等会儿得让老于往这边坐!可得好好聊聊!”

鹤师兄差点原地摔倒:“我没事。”他虚弱地拒绝了我的搀扶,跟着我来到了楼道空荡的那一侧,“于老师呢?”他看上去真的已经六神无主了。

“没有老于,是我在喊你。”樊殊抱着胸,靠在墙上,冷冷地看向鹤师兄。

见是樊殊,已经陷入失魂状态的鹤师兄恢复了一半:“你找我什么事?”

“看看你失魂落魄的样子找点乐子。”樊殊轻蔑地说。

???

哥?哥是你吗?昨天你才在给我说很喜欢鹤师兄这个朋友啊!

等等……他说的是“你”不是“您”是吧?

樊殊的话效果非常立竿见影,因为鹤师兄立刻就怒发冲冠,宛如生吞三斤鹤顶红:“樊殊!我昨天才帮了你!”

“你就是不帮我,有区别吗?反正都不是我做的。”

“你你你……”

“看你这样我就放心了,”樊殊假笑道,“优秀开题稳了——虽然就算你发挥得再好我的优秀开题也是稳的。”

“你等着!啊你这个贱人!你等着今天给我抬轿吧贱人!”鹤师兄怨气冲天地走了。

“你看,这不就打起精神来了吗?”樊殊淡定地给我说。

“……”

果然,在这个世界上,爱永远没有恨深。安慰或许常常失效,但对一个人的恨,一定能够让那个人勇敢地站起来,火力全开地张牙舞爪。

果然,等再回到教室的时候,鹤师兄已经踌躇满志地投入到最后的准备中去,连深入敌窝也并不在乎,一心只想好好学习。无论陆云枫在前方和欧阳老师进行多么膈应人的对话,鹤师兄都毫不在意!

狗师兄给我发微信:谢了兄弟。

狗师兄:那天……对不起了。

我看了半晌,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决定还是先把手机放到口袋里,假装太忙了没看到。

“你呢,你怎么样?”我问正帮我发果篮的樊殊,“师兄?”

樊殊平静地将果篮挨个摆在桌子上:“没什么感觉。就是……”

“怎么了?”

“没事,”樊殊说,“可能我多心了。”

没过多久,我就在樊殊的帮助下弄完了所有准备工作,而这个时候,学生们全部到齐,老高、老周他们也到的差不多了。能够容纳近两百人的主楼最大会议室,被挤得满满当当的。在会议室的最后一排,负责记录这一切的录像机也无声地进行着工作,记录着即将群星璀璨的两小时。

最后一个到达的是已经年近九旬的年教授。在年教授做完开场白发言之后,可能是文艺所十年来最盛大的开题答辩会正式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读者@半个世纪 @十里桉歌 @我是一只呵呵的营养液!

(感谢之前的读者。之后大家不用再给了,比赛应该是已经结束了。)

☆、开题答辩(1)

开题答辩的顺序是抽签定的。第一个答辩的就是狗师兄, 只见他走上台,拿出一张已经被折得皱皱巴巴的纸,衣服也和平时一样,衬衫最上面的口子还没扣上:“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野合’故事与主题想象: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小说中的性叙事研究。”狗师兄淡定地念着题目,完全无视了他所造成的小规模轰动。

因为要答辩, 所以硕士生都坐在前排,我们研一属于旁听, 只能在后面坐。鹿子跟我咬耳朵:“太强了吧, 直接这个题目,我看老高脸色都变了。”老高在我们所属于相当保守的老派学者,对于学术题目有着本能的轻微洁癖。

我小声地说:“狗师兄是研究福柯的。”

“原来如此……”

福柯, 《性经验史》创作者, 新历史主义的奠基者, 以其学术上的狂飙突进与私生活上的狂野著称。这是一个学术史上绝无仅有的icon型人物, 学术与人格合一,其同性恋的身份支持他研究性学,而他的性学研究又鼓励他在某些领域上的实践探索……并且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如果对福柯感兴趣, 那么从这个角度切入,以文本为载体,分析背后的意识想象, 那狗师兄选这个题目是完全合理的。

这个题目听上去有点浮夸,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是属于那种无论怎么写都会出彩的题目——这种题目其实是很难想的。

毕业论文题目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划水式。大多数题目都属于这一类,可谓是写了也白写, 白写也是写,反正要毕业,随便白写点。你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可以不用浪费带宽下载了。

一种是点睛式。这种题目的论文内容本身可能不是很深,但题目实在是太亮、太新了,角度找得太好了,只需要随便挖挖就能出石油。一挖一个坑,一掴一掌血。一般来说,硕士论文篇幅短(对于文科论文来说,几万字属于相当短小的篇幅),硕士生能力又还不够抗“硬活”,老师们都会建议硕士生去写这种题目。不过这种题目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能够想出来的,基本就在硕士阶段领先了百分之九十的同行了——而且这种题目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事半功倍”,后续根本就不需要花太多心力,省心省时还讨好。

最后一种是硬刚式,比如“王国维诗学研究”,“鲁迅研究”。这种题目本身不够新,做的人也已经太多;题目又比较大,一不留神,很容易就陷入砸手里了。但这种能够做出花来的,其前途基本可以说是不可限量,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会远超过第二种。以鲁迅研究为例,该类研究的传统走向一贯是朝高大全走,并且所有人都觉得鲁迅研究已经够多了,完全不可能有任何新意了。但是1988年,汪晖发表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大家才知道,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鲁迅,而汪晖也由此一战成名,从此声名鹊起。

我正在和鹿子分析着呢,就听到我前面的陆云枫一声冷哼:“呵,哗众取宠。”

鹿子不高兴了,直接踹了前面凳子一脚,差点没把陆云枫踹下去。陆云枫好容易稳住,回过头他压低声音低吼:“你干什么!”

鹿子笑意盈然:“帮你哗众取宠啊。”

“你!”

现在是众目睽睽之下,陆云枫又是最看重老师面前面子的,自然不能当即骂回来,只能恨恨地剜了鹿子一眼,权当是回敬了。

我在底下给鹿子竖个大拇指,鹿子用前排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说:“自己学校的师兄自己护。合理探讨可以,杠精小心我不客气。”

不知道是不是鹿子的话起了作用,陆云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直没说话,只是恨恨地瞪着台上,也不抄笔记,手上死捏着笔记本电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厢,狗师兄已经答辩快完毕了。他是个懒人,开题报告写得相当之短,也没做PPT,全靠现场胡诌。不过他口才一向鬼神难测,因此现场效果反倒非常之好,好多学生和老师都听得入迷了。要知道,不是所有学者都能把知识点讲得深入浅出的,甚至于,能抑扬顿挫地念稿子,都算是这一领域的口才佼佼者。像狗师兄一样,把答辩答得像说书,仅此一份。

唯一有些微词的是老高。他还是觉得这个题目太狂野了,而且从实际的角度,也不适合后续的成果发表。如果从福柯角度来切,确实也不够新。

真正的答辩现场,基本不可能全是表扬——全场怼才是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开题,这关系到你后续写作,如果这个时候和稀泥,到时候学生写不出来论文毕不了业才是害人,所以老师们都挺严格的。狗师兄能做到只有老高等几个人批评,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他的回应也是相当淡定,其态度简要归纳就一句话:全盘接受,死不修改。

他的导师老季是个人来疯,题目越狂他越来劲,所以老季对老高的顾虑完全不以为意。在老季的压制之下,老高节节败退,最后表示自己不管了,爱写啥写啥。

狗师兄轮结束。

而狗师兄之后的几个师兄师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纷纷被喷得怀疑人生。如某师兄在说完自己的题目之后,因为题目本身属于德国文论范畴,但外文材料严重不足。为了挽尊,便说自己正在学习德语,希望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德国专家老于一推眼镜,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老于:¥#%#¥%#¥

师兄:啊?

老于:这你都听不懂,你还想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语言能力?我说的是“你中午吃了吗?”!

师兄:……

又如另一位师姐,独辟蹊径,挑了西方一位极其小众的理论家做切入口,本打算剑走偏锋,结果博览群书却少言寡语,每次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玩手机的吕哥居然抬起了头:

吕哥:我看过。

吕哥:你是要研究他的读书理论吧?

师姐:是,是的。

吕哥:可是我觉得,研究也挺花时间的。你在决定研究一个人的理论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个人的理论配不配你研究。

吕哥:恕我直言。(推眼镜)这个人的理论挺差的。(再推眼镜)而且今年有一本新书,我看基本已经完全驳倒了他。你要我借你看吗?上个月刚到手。

师姐:……谢谢老师QAQ

场面一度非常惨烈。要不是外校老师一般都会挽尊,又碍于这么多人面前要面子,我觉得有几个师兄师姐都快当场哭出来了。

又过了一个人之后,便轮到鹤师兄了。

欧阳老师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而陆云枫……陆云枫好奇怪啊,我心想,他跟鹤师兄不是对家吗,之前别人都到BN大读书了,还锲而不舍地继续做小心眼,怎么这会儿一直在看笔电,一副对狗师兄完全不关心的样子呢?

我想偷看一下他到底在看什么,可惜他贴了防偷看膜,我一个字也看不见。

鹤师兄走上了台。他的题目是:艺术的摇摆,或阿多诺的二律背反。

虽然提前就看过,但我还是很惊讶,因为鹤师兄一向是研究哈贝马斯的——他以前想跟欧阳老师读书,欧阳老师就是做这个的。狗师兄说,他整个本科都在读哈贝马斯,真要说起来的话,我们所的研究生中没有人比他更熟哈贝马斯了。

我记得他研一的时候,各种课业论文还有不少跟哈贝马斯相关。结果到了现在,他居然写的是阿多诺。虽然阿多诺也是德国人,可是……

我忍不住看向欧阳老师。欧阳老师是昨晚临时接到通知顶替的,他不一定有时间看过鹤师兄的开题报告。

果然,欧阳老师皱紧了眉头,眼睛死死地盯着鹤师兄,手下还一直在飞快地记着笔记,表情非常凝重。

而陆云枫依旧在看笔电。

鹤师兄倒是恍若未觉。或许是当时樊殊的鼓励太有用,他临场发挥得相当之好,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而当时樊殊看报告时给我说的几个漏洞,在现场的正式版中,也被完全改正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等到鹤师兄汇报结束的点评环节,吹彩虹屁最强的居然是老于。

老于虽然是鹤师兄的导师,但一向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之前的答辩中,他也始终冲在怼人的第一线。不过这一次,他完全没有批评鹤师兄一点点,甚至可以说护得不行,简直就像是老母鸡护小鸡,其慈爱之色令老高侧目,令吕哥把手机收下去,令腹黑老周差点橘子连皮吞。

“真是海似恩师啊。”鹿子感叹。我们楼常年挂一个毛笔横幅,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那是师恩似海!”

不过,我也知道老于为什么会这样。

他在给鹤师兄报仇呢。

想必他也是知道一点当初的内情。不过就算是不太清楚,以老于的智商,此刻也肯定反应过来了,因为欧阳老师正在不停提问呢。

作者有话要说:情感的付出总是不平衡的。有的时候你付出了很多,但对于对方来说,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不优秀的学生罢了

补充说一下汪晖那篇文章吧。文章是真的好,但是现在被很多人认为涉嫌抄袭。汪不承认,认为只是当年学术备注不够规范。我不太清楚这桩案子的是非,所以在这里附注一下。

PS:狗师兄的论文题目来自于同门师兄。鹤师兄的论文改编自赵勇教授《艺术的二律背反,或阿多诺的摇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再解读》。

☆、开题答辩(2)

如果说, 我们将对鹤师兄开题不多的那些质疑分为十斗,那么欧阳老师可以独占九点九斗。

是的,基本上都被他包圆了。

其实一开始还只是占九斗,但是随着欧阳老师质疑次数的增加, 我们学校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之间都站到鹤师兄那边去了。脾气比较好的还是打圆场, 脾气比较爆的都直接上手护了。

毕竟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被外人训成这样,多少有些不开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