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欲妆慵》TXT全集下载_12(1 / 2)

加入书签

此后一年,王媱及笄,卫海也是及冠之年,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亲。

……

“原来我父亲和母亲早就两情相悦。“崇光心想:叔父果然说的都是假话。

太后点头:“哀家那时也待字闺中,常看见你母亲跟他书信互通情信。”

崇光陷入了思索,

太后接着说:“容儿,你可知道,先帝当初为何在你父亲死后,接你入宫?”

崇光摇头,期待地看着太后。

太后道:“一来,哀家开口跟他求了,哀家无能,这一生没为先帝诞育子嗣,你是哀家姐姐的女儿,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哀家不忍看你可怜,也想养个有血缘的女儿在身边;二来,你夫父亲为国尽忠而死,先帝也是感念他的忠勇。”

“容儿明白了。”

说完这些话,已是日中了。太后留崇光在寿康宫里用了午膳。

用膳时,崇光在想太后今日宣召自己的意图,短短数日,太后宣召自己两次,今日绝不仅仅是只为拉着自己闲话家常。午膳后,崇光也没急着离开,反倒是好奇太后接下来会要做什么,别是要商量她和瑞王的婚期?

但无论如何,今日从太后这里知道了一些事情真相,证实了叔父之前的谎言,也算不虚此行。

结果还真是应了她猜想的结果。

太后让宫人上了膳后的茶点,同她喝茶时问:“陛下既然已经赐婚你和玄庚,那这桩婚事,也该尽快办了,你意下如何?”

“容儿倒是觉得此事不急。叔父和禹哥哥刚走,家中也无主婚的长辈,不妨再等一等,等到叔父或禹哥哥回来。”

“你叔父和兄长此行归期都不定,要等他们归来,你都多大了?你放心,哀家和皇帝会亲自为你们主婚。”

显然,无论自己说什么样的理由推辞,太后始终一意孤行,崇光马上又道:“容儿以为,此事太后不能只问容儿一个人,还应该去问问瑞王殿下,看看殿下的意思。”

太后笑道:“容儿跟哀家想到一处去了,哀家早上已叫人去通知了太妃和瑞王,午后来寿康宫,想必他们很快便到了。”

崇光心里只叹糟糕,此时要溜只怕艰难。

太妃和瑞王前后脚如约而至。

一通寒暄之后,太后也不浪费口舌,单刀直入:“今日叫太妃来,是为再一起商量这两个孩子的婚期。”

太妃喜道:“妹妹早选好了日子,早想来找姐姐商量了。”

“那说来听听。”

太妃说了好几个吉日,太后都点头赞许,最近的日子竟比太后寿辰还早。

崇光几次要开口,却被太后打断了话,她急得去看瑞王,希望瑞王能帮忙说上两句,可是瑞王自进殿起,仅瞥了她一眼后,便再不看她,进殿到此时,未发一言。

太后和太妃协商一致,选定了婚期,来问他们两人。

崇光找了个借口不同意,又被太后三言两语化解了,太后认为不是问题,又去问瑞王的意见。

瑞王的表现却让崇光意外,他点了点头:“全凭母后做主。”

婚期于是商定,就在下月初,且在太后寿辰之前。

崇光心知自己无力转圜,借口先行告退,一出寿康宫,便直奔皇帝的明德殿。

谁知皇帝今日偏偏不在宫中,据明德殿的下人说,皇帝今早已动身去了临近京城的一座城,名叫宁南,是微服出巡,归期未定,不过临行前听他身边的李公公说是下月初才能回来。

崇光心中直叹不妙,太后莫不是故意选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定下婚期,等皇帝回来,自己已和瑞王成亲了。

她带着如玉离开,焦急地往宫外去,却不想,在宫门外不远的地方碰见了瑞王。

瑞王在等她。

崇光恼怒他的不守信,不想理会,见了瑞王像没看见一样从他身边径直走过。

瑞王却追至她的身边道:“容儿别担心,可否听我解释。”

“王爷有什么好解释的?解释之前说的话不算数吗?”

“算数。”瑞王将她拉至一边,小声道:“我这么做,是皇兄吩咐我的。”

“怎么会?”崇光说什么也不相信,“陛下明明答应了要解除这桩婚事的。”

瑞王道:“皇兄是要解除这桩婚事,只是要我们配合演一场戏罢了。他没有跟你说过么?我以为他跟你说过了。”

崇光摇头,心中怀疑瑞王这话的真实性,什么戏要配合演到答应这近在咫尺的婚期?

“我不会嫁给王爷。”崇光态度坚决,立场坚定。

瑞王愧疚道:“是我不好,只是演场戏而已,你我二人最终不会拜堂的。”

“陛下人在哪里?王爷知不知道他在宁南城哪个地方?我要当面去问一问他。”

瑞王摇头:“你还知晓他去了宁南城,我连他去了宁南城都还不知道。”

“告辞。”崇光转过身便走了。

回到卫府的崇光静坐了片刻,起身开始亲自收拾行李。

如玉本想帮忙,突然有人来叫自己。

之前崇光吩咐的关于监视那位温小姐的事情这些天有了些新的进展。如玉之前凡是打听到关于温小姐的什么事情,都会去告诉崇光,比如温小姐幼年那去寺庙中遇见世外高人,高人指点说她命格极贵的事情。自温小姐及笄时起,凡是登门提亲的人都被温家拒之门外,温小姐常去寺庙中祈福。

今日,派去打听的人来告诉如玉,温小姐和她母亲一起方才坐着马车出门了,经打听原来是动身前往宁南城,宁南城是温小姐母亲的故乡。

如玉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崇光。

还真是巧了,皇帝去,她也去。

崇光一气之下坐在一边,手中刚收拾好的行李一下子摔在床上,全部散开了。

“如玉,快收拾行礼,咱们也去宁南城!”

☆、第35章

如玉皱眉:“可是郡主, 咱们不知道陛下人在宁南城何处啊?去了后要怎么样才能迅速找到陛下呢?”

崇光一想也是,托腮略一思索,忽然击掌:“那个登徒子不是深得陛下信任吗?说不定他知道。”

“登徒子?郡主说的可是安平侯世子?”

“对, ”崇光果断起身, 将如玉朝门外推:“快去备马车, 准备去安平侯府。”

安平侯府的小厮进去通禀,崇光和如玉站在府外等待。

不一会, 刘茂急切地从府中跑出来, 一见如玉,眼中明亮得发光, 迎上来打招呼:“不知今日刮的是什么风?竟将郡主这尊大佛给刮来了。”

崇光虽然不喜欢他, 但毕竟是自己有求于人, 遂一改之前的态度,语气十分客气:“本郡主今日入了宫中,本有要事找陛下相告,却得知陛下他人去了宁南城,他向来亲近世子, 不知世子是否知道陛下因为何事去宁南城?又在城内哪个地方?”

“郡主可算是找对人了。”刘茂笑得合不拢嘴,“在下正准备明日动身去宁南与陛下会合。”

崇光大喜:“那世子是否介意我一同前往?”

刘茂双手交握对崇光二人低头一揖, 咧嘴笑道:“当然不介意, 能与郡主和这位如玉姑娘一同前往, 是在下的荣幸。”

见他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往自己身上扫,如玉羞得低下了头。

“那明日我和如玉在城外等候世子。”

回到卫府, 如玉将一切都收拾好了, 崇光去了叔母陈氏的院子。

出这趟远门,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总要说个理由, 让家人放心。

她很快想到了陈氏之前苦口婆心地劝她为自己将来、为卫府着想主动去勾引皇帝,打算顺着陈氏的心意去说。

陈氏听闻她白日入宫去见了太后,一见她出现,热切地迎上来询问。

崇光当即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拉着她“诉苦”:“叔母,容儿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叔母说的十分有理,容儿应该为自己、为卫氏的将来考虑。可是今日姨母宣召容儿入宫,却是为了商议和王爷的婚期,最后将婚期定在了下月初,容儿不想嫁给王爷,从寿康宫里出来后去找陛下,谁知,陛下竟去了宁南,且要数十日才能回来,容儿此时有个大胆的想法……”接下来的话,崇光附在陈氏耳边悄悄说了,说完,心里不住感叹,自己真是不要这张脸皮了。

陈氏百般赞成,一个劲儿地怂恿她尽管放心去宁南,还怕她忘了那日给支的招数,又重复叮咛了一遍。

崇光臊得脸红,强忍着装出一副笑眯眯万分感激叔母支招的样子。

叔母这关算是这样就过了,可还有堂嫂。“那阿嫂那里……”

“她若问起,我就说你回你母亲娘家那边探亲去了,容儿尽管放心。”

看着叔母陈氏脸上一副十拿九稳的神情,好像对她此行充满了信心,崇光心底里却在噗嗤发笑,皇帝是那么好勾引的么?

自他做了皇帝,成日便是一副不可亵渎和侵犯的冷漠样子,就算她对他相思成疾,已入膏肓,主动去勾引他,也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何况,她还没病入膏肓。

次日,怕那安平侯世子先等着自己,崇光早早起来梳妆拾掇。

天蒙蒙亮,出府时,一片此起彼伏的鸡鸣。

马车驶到城外停下,如玉掀开帘子出来察看。

不远处,男子骑着一匹乌骓英姿勃发地朝她们策来,郎然的笑意在如玉眼里渐渐清晰。“如玉姑娘,早啊。”

如玉回了句“世子爷早”,急忙收回目光坐回帘子里。“郡主,世子来了。”

外面接着响起刘茂的声音:“这位车夫兄,请跟着我的马走。”

“郡主,咱们这就出发了啊。”

直到马车驶动,刘茂依旧没等来那帘子里两位姑娘发话,又继续叽叽咕咕、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她们找话,就这样自言自语地向前行驶了好一段路。

“此人话真是多。”崇光受不住,小声跟如玉嘀咕。

如玉却笑道:“这位世子爷还真是有趣。”

崇光摇头,躺下来睡起回笼觉。

一觉醒来时,却还没到,只走了一半路。

姑娘家身娇体弱,其中一个还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郡主,思及此,刘茂特意在前行得慢,若是他一个人,早已快马抵达了宁南城,眼见路已走了一半,怕她们受不住,便停了下来歇息。

如玉扶着崇光走下马车透气。

刘茂想方设法地凑到如玉跟前套近乎,又是给她们递水,又是拿干粮的。

结果自然而然收获了崇光看透而嫌弃的表情。

刘茂也不沮丧,继续想下一个套近乎的办法,谁知,一向嫌弃他的郡主此时竟主动找话。

“世子跟陛下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是在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娶王妃时?”

“在他娶容儿之前,便认识了。”刘茂想起自己那位薄命的妹妹,顿时有些萧索。

一听到容儿,崇光总是觉得在唤自己,常常忘了,这世上不只一个女子小字唤做容儿。

曾经的吴王妃刘萱,小字也唤作容儿。

刘茂忽然的沉默让崇光很快意识到自己这话题不妥,容易勾起别人伤心事,咬了下唇道:“对不起,我不该提起令妹的。”

刘茂苦涩一笑:“正是因为很早我就和吴王相熟了,容儿后来才会嫁给吴王,我不知道这对她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怎么会是坏事?”崇光记起曾经天宁在佛堂里对自己说的那番话,每次朝臣提议立后,皇帝都说自己念着故去的王妃,从而推脱掉。难道是吴王妃不喜欢玄箴?

“不知道郡主有没有心上人,女子和心上人在一起就一定会觉得幸福吗?”刘茂问。

“当然不是,心悦彼此才会幸福。”崇光说。

“我从前和吴王相熟,彼此经常往来,容儿因此喜欢上了吴王,她后来把心里话告诉了我,并跟我说她想要嫁给吴王,我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我知道,吴王一心想着成就大业,心里根本就没有她。”

崇光像是被人猛地提起了脑中的弦,抬起双眼专注地望着刘茂。

刘茂接着道:“于是,我告诉容儿,吴王心里没有你,你嫁给他不会幸福,他也根本不会同意娶你。”

听到这里,如玉急得想要追问后来吴王为什么会娶刘萱,还是拼命忍住了。

“容儿因此有些生我的气,见面都不想与我说话。我有些无法理解,感觉她变得急躁了,从小到大,她性情温柔,善解人意,即便生气也不会不对我说话。不久的一日,她忽然晕倒了,大夫把过脉后,说她最多可活一年。我忽然明白了她为什么会那么急躁,她有痨病,我是知道的,我只是没想到病情会恶化得如此之快。”

“所以,你将此事告知了吴王,吴王出于同情便答应了?”崇光问。

刘茂摇头。“吴王是我视作生死之交的好友、兄弟,我虽想完成我妹妹心愿,但却也不想拿此事去为难兄弟,更何况,我知道,吴王也绝对不会同意。”

“那吴王为什么还是娶了令妹?”这回是如玉追问的。

“因为先帝。”刘茂道,“这时,吴王来找我借酒消愁,我听他说,先帝逼他娶妻,他不想娶但他已经一次又一次拂逆先帝了,这次已无任何办法再忤逆先帝,我便趁机跟他提议娶我妹妹,并说明了我妹妹的病情。吴王回去考虑了几日,后来答复我同意娶,但向我表明这是场有名无实的婚姻。容儿想得太简单了,她以为跟心上人在一起便会幸福,其实不然,恰恰相反,当自己奉出全部真心而心上人却对自己视若无睹,只会更加痛苦,婚后半年,她就去了。”

崇光有些挪不动脚步。那日瑞王告诉自己,先帝有意将自己嫁给太子,玄箴在先帝寝殿跪了整整一夜,回去后不久就娶了王妃。他是因为自己才忤逆先帝,以至于像安平侯世子说的,他没有任何办法再拒绝,只能从先帝的意思娶了不爱的女人做王妃?他为什么要去求先帝?不会是对自己……

“郡主,该上路了。”刘茂催促。

登上马车,去宁南城的这剩下一半路,任凭马车如何颠簸,崇光再也睡不着了。

几个时辰后,马车终于在宁南城中停下。

刘茂过来掀开帘子,请崇光和如玉下马车。

两座威武的石狮子一左一右地雄踞在两侧,其中大门敞开,其上飞檐凌空,双龙滚脊,正中的匾额上题字“安南王府”。映入崇光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幕。

安南王?元观皇帝那位唯一在世的兄弟,崇光仔细想了想,记忆中没有他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