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80:肥妻喜临门 第10节(1 / 2)

加入书签

王喜梅听到杨梦阑的话,深感赞同的点了点头。强子在这里呆了一会儿,已经没有那么害羞了,一边吃着葡萄干,一边听着两人说话。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王喜梅才起身要带着孩子离开。

“对了妹子,你家有面引子没有,有的话借我一块,我也没备着。”杨梦阑突然想起要做燕麦蜂糕,便随口问了句。

“那个……我上次蒸馒头忘记留了。”王喜梅不好意思的低头说道。

“没事,那我去张嫂子家再问问。”杨梦阑浑不在意的摆摆手,将王喜梅送出了家门。自己也跟着去了张嫂子家,借面引子。

张嫂子二话没说,就把面引子借给了她。

杨梦阑回来之后,将昨天做好的油炒面收了起来,装入袋中。又把燕麦、玉米面、黄豆面、葡萄干、枸杞混合拌匀,加入面引子、水,和成稍软的面团。将面团放置半小时后,有发了的迹象,再蒸25分钟关火。

做出来的效果不如现代那般好,却比大饼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不仅蓬松了许多,而且带着微微的甜味。这种天气,这些食物不容易坏。杨梦阑就只吃了一块,其它的都放在厨房晾凉,作为明天之后的午餐。

傍晚的时候,又把长出芽的豆芽,重新换了水。

第38章 挤摊位

次日,杨梦阑拍了几瓣蒜,将姜、大葱全部切碎,又把辣椒粉、白糖和提前做好的辣椒酱,全部放在一个碗里拌均匀,调成酱。再把调好的酱,一层一层的抹在腌制好的白菜叶子上。抹好后,放入坛里中,密封。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杨梦阑也不期待能有苹果和梨之类的,可以作为辅料。

剩下一切,就只有等了。

几日之后的早晨,杨梦阑发现箩筐里,已是满满的一萝鲜嫩的豆芽。她将背篓放好提前准备的大塑料袋,然后将所有箩筐里的豆芽,都倒入了背篓。

她起的早,走的也早,到了市场,市场才刚刚热闹起来。

“大哥,可不可以……”杨梦阑背着北篓,走到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刚刚开口,就被打断。

“不可以,不可以!走走走!”那中年男子不耐烦的挥手,“不买东西,当什么害!”

“妹子,过来,到姐这边来。”

杨梦阑正尴尬的要离开时,就听到耳边一声爽朗的声音。她转头看过去,是一个长的膀大腰圆的、三十上下的大姐。她那壮壮的身体,倒和自己有的一拼。

那大姐摆摆手道:“别搭理他,他那人就那样,小气又刻薄。你是过来卖东西的吧?在大姐这儿卖就成,看你背着个背篓,也用不了多少地方。”

中年男子听到那名大姐的话,正恶狠狠的看过来。却只见这摊位的大姐,下巴一扬,挑衅的看了过去。那中年男子摸了摸鼻子,悻悻的转过头去。

后来,杨梦阑才知道,这大姐性子泼辣,人虽然热心,但是,但凡有一点她看不顺眼的事情,她就会跟人去吵,完全不管三七二十一。大伙儿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虽然有些不喜欢她,但是与她还是面上热络,却又不敢轻易招惹她。

“我姓孙,叫孙玲,他们都叫我孙二娘,看你年纪不大,叫我孙姐就成。”孙玲一边给杨梦阑腾出了一块地方,一边问道:“妹子,你这是要卖什么?”

杨梦阑擦了擦汗,才揭开背篓上的干粮布,鲜嫩的豆芽立刻露了出来。“就是自己发的一点豆芽。”

听着孙玲说话的语气,还有做事的方式,就知道她不是那种耍心计的人。这让杨梦阑心中,也升出几分亲近来。又听到她那上外号,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哟,瞧这豆芽长的,可真好。我就不行了,就是生点豆芽,还老是有烂的。”孙玲正眼馋的看着豆芽,见杨梦阑抿嘴笑着,便好奇的问道:“妹子想什么事儿呢,这么高兴?”

杨梦阑被孙玲这样直接问出来,也不瞒她,就坦白的告诉她道:“听到嫂子的外号是孙二娘,就想起了我那个外号。”

“叫什么?”孙玲一边看着摊子,一边好奇问道。

杨梦阑站起身,拿腔拿调的说道:“杨贵妃。”

孙玲上下打量了杨梦阑的身材,也笑了起来。豪爽的笑声,吸引了一群人,往她们这边看。

第39章 卖豆芽

市场上的人,给她起孙二娘这个外号,是讽刺她作风彪悍。而那些人,给眼前这小姑娘起‘杨贵妃’这个外号,怕是也没安什么好心。 “他们那是笑话你胖,你倒是想的开!”孙玲见杨梦阑一直笑盈盈的,她又是个实心眼的,有话也藏不住。

杨梦阑倒是挺喜欢她的这种性格,虽然看着脾气不太好的样子,但却没什么坏心眼。她裂嘴一笑,“好歹还是四大美人呢!我可是赚了!”

孙玲也喜欢杨梦阑这个性子,待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见有顾客上前,她笑着看了杨梦阑一眼,便招呼顾客了。

杨梦阑也清清嗓子,高声喊道:“豆芽,新生的黄豆芽!”

她虽然胖,但是声音却很是好听。一声声叫卖之后,便有人走上前问道:“这豆芽多少钱一斤?”

“两毛一斤。这都是我自己发的,您看看,新鲜着呢!”杨梦阑笑盈盈的推销着。她从小打工,卖东西对她来说,也是小菜一碟。根本没有其他刚做生意的那般羞涩,落落大方的推荐着。

“行,给我来一斤。”那人看着豆芽饱满鲜嫩,便痛快的说道。

“好嘞。”杨梦阑要称豆芽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买称,于是问孙玲借了称,给人称了一斤。

有了头一份,很快其他人也围了上来。这个季节的菜本来就少,而豆芽的价格不贵,两毛一斤能称不少,加上杨梦阑的豆芽,确实比其他人的好。她的豆芽,买的也比别人快。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那一背篓的豆芽,只剩下了小半篓。

人群刚散一波,这时又走来一人,他弯腰伸手翻看了一下豆芽,问道:“姑娘,你这豆芽怎么卖的?”

“两毛一斤……”杨梦阑边说边抬头,这才发现问话的人,是一个四十上下,身穿军装的男子。她只瞟了一眼,就继续笑盈盈的说道:“都是当天发好的,新鲜着呢。”

那人又看了看,确实如这姑娘所说,很是新鲜,连一颗发黑的都没有。比其他那两家的都好。“是不错,你这能送货吗?长期供应吗?”

杨梦阑一听,心中不免有点小激动,但是她没有忘形,慎重的问道:“同志,您要多少?要送到哪里?”

“看你自己家生的豆芽,也多不了,有多少就送多少过来吧。最好能有百十来斤,就送到xx军区。一周送一次。”那个中年军人缓缓说道。

原来,军队采卖也是要统一采卖的,基本上固定一两家。只是,最近战士们吃白菜吃腻了,他身为炊事班长,就想着给战士会换换口味。省得那帮小兔崽子,总是叫嚷着快成兔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