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TXT全集下载_14(2 / 2)

加入书签

宝娘想到那个少年,在香梨树下对她浅笑、她被莫九郎唐突时柔声安慰她、皇子虎视眈眈时他主动站在她前面遮挡,顿时有些不好意思,“阿爹,女儿不想嫁人。人家什么都没说,咱们说这些作甚。”

杨太傅笑了,“好,不嫁,不嫁。”他一边笑一边心里默语,阿爹会让他们主动来提亲的。

他摸了摸胡须,“时辰不早了,宝儿今儿就在后院吃饭,吃了饭之后自己读书写字。”

说完,他就起身了,宝娘把他送到栖月阁门口,停住了脚步。

吃饭的时候,宝娘总是跑神。刘嬷嬷有些担忧地看着她,难道老爷跟二娘子说了什么。

宝娘把一筷子菜夹到碗里,又从碗里夹到盘子里,等一会儿之后,又从盘子里夹到碗里。刘嬷嬷可以确认,二娘子心绪不宁。

她给宝娘盛了一碗汤,“二娘子,夜里冷,喝口汤。”

宝娘回过神来,“多谢嬷嬷。”

喜鹊也发现了宝娘有些不对劲,但她什么都没说,悄悄让其他人都离远些,她和刘嬷嬷陪在宝娘身边。

宝娘意识到自己走神,连忙和刘嬷嬷解释,“嬷嬷,宫里吃饭的规矩好重啊。”

刘嬷嬷轻笑,“是呢,我听说,贵人们吃饭,就算再喜欢一样菜,最多只能夹三次。”

宝娘开玩笑,“端起盘子都赶到自己碗里,一次就够了。”

一句话说的刘嬷嬷和喜鹊都哈哈大笑。

喜鹊笑的治打嗝,“二娘子,要是那样,不消一刻钟,立刻成了满宫的笑柄。”

宝娘狠狠往碗里多夹菜,“连吃饭都吃不好,再富贵,又有什么意思。还是家里好,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宝娘晚上吃的比平常多一些,胃里饱饱的,人会增添幸福感。

她现在屋里走了许久,自己整理了衣柜。喜鹊也不拦着她,吃了饭动一动,总比干坐着强。

宝娘一边整理自己的衣裳,一边思绪飞扬。那个艳光四射温柔和蔼的漂亮阿姨,原来是原身的生母啊。宝娘,你听到了吗,你不是野种,你阿娘又漂亮又温柔,算起来是你阿爹的原配,现在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虽然她不能认你,但这天下做母亲的,没有一个不心疼自己的孩子的。

等了半天,没有半点回应。宝娘叹了口气,阿爹说我不能在家躲着,可我出去了,别人都能看得出来,风雨即将来临。

你放心,我会听阿爹的话,好生过日子。

到这里,她又想到杨太傅说的话。宝娘心里有些纠结,上辈子单身了二十六年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结婚。现在她还不到十三周岁,杨太傅就要给她说亲事了,对方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男孩。而且,人家男方屁都没放一个,杨太傅说的好像明天赵家就会来提亲一样。

宝娘有些哭笑不得,她大致了解了,这里的小女孩们,都是这个年纪定亲,等十四五岁嫁人,很快就会生孩子。

宝娘低头看了看自己,她洗澡的时候发现了,身体开始有发育的迹象,可等个两三年能长到什么程度呢?最多从飞机场变成旺仔小馒头。那么稚嫩的身体,难道就要开始为□□吗。

宝娘烦躁地抓了抓头,今天的经历告诉她,确实有很多人在觊觎她,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她爹是太傅。

赵家是合适的人选吗?直觉告诉宝娘,她好像不讨厌那个小帅哥,但是要做夫妻的话。宝娘捂住了脸,年龄也太小了,这是过家家吗?

半晌后,宝娘拿开自己的手,放下衣裳,回到了厅堂,让人把刘嬷嬷叫了出来。

刘嬷嬷进来后,宝娘挥手,所有人都出去了。

宝娘双目囧囧看向刘嬷嬷,“嬷嬷,是阿娘让你来照顾我的吗?”

刘嬷嬷眼神忽然变得犀利,沉默了片刻之后,她点头,“是的,主子让我来照看二娘子。”

刘嬷嬷以前并不是太后身边的人,她是琼枝姑姑的人。当年,琼枝姑姑让她去寺庙照顾二娘子,并告诉她,小主子在她就在。

刘嬷嬷当时的孩子已经五岁了,她毅然受命,并让琼枝姑姑帮忙照看她的孩子。

琼枝姑姑给她打包票,“你放心吧,你的儿子会好好的,你男人也会等你回来。等小主子大了,你们一家再团聚。”

当时宝娘只有一岁多,刘嬷嬷贴身照顾了她十一年。琼枝姑姑只跟她说了个大概,她记住了自己的使命,保护二娘子,别的事情不要多管。

她的身契还在琼枝姑姑手里,所以她在杨家就跟客居差不多。

宝娘见她承认了,点点头,“嬷嬷,昨儿我进宫,阿娘什么话都没跟我说。”

刘嬷嬷安慰宝娘,“二娘子,主子有很多不容易。”

宝娘看了刘嬷嬷一眼,“嬷嬷,阿爹说,会有人拿我的身世做文章。嬷嬷把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我吧,让我有个准备。”

刘嬷嬷问宝娘,“二娘子想知道什么?”

宝娘想了想,“嬷嬷你能联系到我阿娘吗?”

刘嬷嬷摇头,“二娘子,我不能。”

宝娘又问,“那,你要一直在我身边吗?”

刘嬷嬷笑了,“主子没开口,我就一直陪着二娘子。”

宝娘看向她,“嬷嬷,你有儿女吗?”

刘嬷嬷被这话问的沉默了半天,“我有个儿子,比二娘子大了三岁多。”

宝娘心里忽然有了些歉意,“嬷嬷,对不起,为了我,让你们骨肉分离。”

刘嬷嬷听见这话,连忙接口道,“二娘子不必自责,因为伺候二娘子,我儿子脱了奴籍,听说现在日子好过的很,若不然,我们家世世代代都要服侍人呢。”

宝娘看向刘嬷嬷,“要不,嬷嬷回家去?我也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刘嬷嬷摇头,“主子没发话,我不能走。再者,我在二娘子身边十几年,也舍不得这里。”

宝娘笑了,“什么时候嬷嬷想走了,跟我说一声就行。”

刘嬷嬷笑问宝娘,“二娘子还有什么想问的?”

宝娘忽然有些扭捏,“嬷嬷,阿爹说要给我找婆家,可我还不想嫁人。”

刘嬷嬷眯着眼笑,“二娘子,老爷都是为了你好。二娘子放心,老爷给二娘子找的,定是天下出色的男儿。”

宝娘抚弄了两下衣袖,,“嬷嬷,你跟我说说赵家吧,阿爹说,说要把我嫁到赵家去。”

刘嬷嬷有些惊讶,然后又恢复了正常,“二娘子,我知道的也不错,只听说国公爷夫妇一辈子琴瑟和谐,家里一个妾都没有。世子爷兄弟二人也是,都守着正房太太过。赵家人丁少,却非常团结。国公爷兄弟二人一直没分家,都住在一起。我还听说,赵家因为寒门出身,规矩不是特别重。还有,国公夫人和主子是姐妹,二娘子去了赵家,这也算是亲上加亲呢。”

宝娘听说赵家没有妾,顿时眼睛亮了起来,“真的没有妾?我看这京城里各家各户,哪家都是妻妾成群。阿爹,阿爹说他喜欢阿娘,家里也有太太和两个姨娘呢。”

刘嬷嬷叹了口气,“二娘子,老爷这样的身份,总要娶妻的。太太这样挺好的,她一年不出门外头都没人问,更管不到二娘子头上。至于两个姨娘,二娘子看在三娘子和四娘子的份上,就当家里多两双筷子吧。”

宝娘也并不是想追究杨太傅娶妻纳妾的事情,她也没有立场去追究。

她忽然问刘嬷嬷,“我听说阿娘不是李家亲生的?”

刘嬷嬷点头,“这在京中不是什么秘密,但主子们只认李家,至于那文家,主子只惦记生母的坟茔,其余人,全当普通亲戚吧。”

宝娘放下了心,不是李家亲生的,就没有血缘关系。

宝娘忽然又想笑,自己在这里盘算这么多,还不知道人家怎么想得呢。

刘嬷嬷想了想赵家少年,心里也止不住点头,老爷倒是好眼光。只是,一个是当朝太傅,一个是边疆重臣,两家想结亲,怕是不容易,圣上也不会答应。

刘嬷嬷心里也清楚,二娘子这样的身份,非得嫁个家世好的,不然等以后事情闹出来,普通人家哪里护得住她。

宝娘问了这些后,就打发刘嬷嬷下去了,自己洗洗就睡了。睡梦中,她迷迷糊糊的梦见自己要出嫁了,花轿刚进门,忽然就来了圣旨,说要抄家。士兵们拿着大刀进了院子,一顿乱砍。

宝娘忽然就被吓醒了,她擦了擦汗,平复了一下心境。在这个王权大于天的时代,即使她是权臣的女儿,也整日活得小心翼翼。

她这头被吓醒了,那头,也有人为了她做了噩梦。

赵府里头,赵传炜刚被惊醒。他梦见杨家二娘子嫁人了,新郎官就是朱翌轩。那个讨人厌的小子,十分挑衅地说请他喝酒,把他气得冲上去和他打了一架。

赵传炜擦了擦额头的汗,半晌过后又有些不好意思,怎么会做这样的梦,真是的。但他回想一下梦中的情景,一想到宝娘要嫁给别人了,他心里忽然就很不是滋味。

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真的像书君说的一样,看上人家小娘子了。

赵传炜摸摸脸,我这样到底对不对呢,阿爹阿娘知道了会不会骂我。我回京是读书来的,却整日想这些事情。

可情之一字,一旦陷入,别说他一个少年郎,就算是大罗神仙,你也在劫难逃。

赵传炜迷迷糊糊睡了一觉,就被书君叫醒了,“公子,公子,起来了,今儿要去祈福呢。”

听到祈福两个字,赵传炜顿时惊醒了,对,他今天要去大相国寺,还要带着南平郡王府那个讨人厌的小子。

他快速起身,换衣裳,洗漱,吃早饭。昨儿回来的时候,世子爷已经叮嘱过他了,既然是做特使,一定要守规矩,这是皇差。

赵传炜今儿穿的一身素色衣裳,头发只用一根带子绑着。从今天早饭开始,他就要茹素了。

吃过了饭之后,他就在家里等着。

没过多久,礼部来了个员外郎和两个主事,朱翌轩是副使,跟着一起来了。

世子爷上朝去了,老太爷接待了礼部官员。

孙子第一次办皇差,老太爷非常重视,亲自给三个官员塞了茶水费,“三位大人辛苦了,孩子年纪还小,请三位大人多指点。”

员外郎再三抱拳,“老太爷放心,这都是有成例的,公子只管照着规矩来就错不了。”

赵传炜辞别祖父,带着书君出门了。

一行人一路无言,到了大相国寺。

方丈早就候着了,双方见过礼之后,方丈就带着两位祈福特使去了正殿。东西都预备好了,就等着他们来了。

二人一起跪在佛前,朱翌轩的位置略微靠后一点点,这个时候谁也不敢错了一丁点。

念经他们不懂,只双手合十,诚信祈福就行。

这样跪了一个时辰之后,今天的功课就算做完了。剩下的时间他们可以自己安排,但不能离开寺庙。

两位少年郎一起到了禅房,方丈拨了两个小和尚来伺候他们。

小和尚送来了茶水,又退了出去。

赵传炜喝了一口茶,“二公子,我才回京城,要是哪里做的不对,还请您指教。”

朱翌轩客气地回话,“三公子是正使,该是您指教我才对。”

赵传炜想起昨儿夜里的梦,心里安慰自己,不过是个梦,不要想多了。

两个少年郎就这样在大相国寺里住了下来,每日跟着师傅们虔心祈祷,做功课前焚香沐浴,中间跟着僧侣们到城外施粥。施粥的过程中,他们再也不是什么贵公子,就把自己当普通杂役,帮着抬粥,盛粥,维护秩序。

冬天来了,城郊总有些百姓家里困难吃不上饭,大相国寺是皇家寺庙,舍粥是每年都要做的功课。

两位少年郎知道对方是劲敌,不论是做功课还是外出,都干的非常起劲,传到景仁帝耳朵里,觉得这两孩子都很不错,提前预备好了赏赐,就等他们祈福结束。

祈福结束后,二人一起去谢了恩。

景仁帝叮嘱赵传炜,“我听你大哥说你要走科举,回去好生读书,缺什么了,只管来说。”

说完,他又看向侄子,“你快家去吧,明儿就有惊喜等着你呢。”

二人谢过恩,领过赏一起出来了。出了皇宫之后,二人辞别,各自归家。

这五天的相处,赵传炜发现对方并不像普通宗室那些只会吃喝玩乐的子弟,是个有真才实干的人。平日里二人也经常一起讨论学问,偶尔还会过两招。抛开宝娘的事不说,单论他们两个,有这些日子的相处,也积累了一些香火情。

到了家之后,王氏拉着他絮叨了许久,“吃了这么多天的素,人都瘦了。你肚子里油水少,也不敢给你补过了。我让厨房给你熬了些清淡的肉粥,三弟先回去洗漱,歇两日再去读书吧。”

赵传炜又去见了老太爷,老太爷亲自带着孙子吃饭,多的一句话没问。

等夜里世子爷回来了,拉着他去书房说话,“明儿你就去学堂吧,过了年就要考县试,时间不多了。若是名次太差也不好看。”

赵传炜问他哥,“大哥,三舅来信了吗?”

世子爷疑惑,“如何问起三舅了?”

赵传炜想了想还是没说,“我就是问问,没有就算了。”

世子爷从九岁开始起就离开父母独自在京城打滚,火眼金睛,弟弟的一句话,就让他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这中间一定有事儿。

如今赵传炜身边人都忠心的很,别说是他这个大哥了,老太爷都别想打听出一句话。

世子爷也不问,他让人仔细查了前些日子弟弟的行踪,除了去杨家有些奇怪,别的地方倒还正常。

他心里止不住猜测,难道是年纪到了,惦记人家小娘子弟弟的亲事,他也不好插手。父母态度不明,他只能再去一封信。

但赵家人的信件一直被朝廷监控,他有重要的事情时,都是走密信。

朱翌轩回家的路上心里暗自揣测,是什么惊喜?难道父王替我求亲了?不对,不会这么容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