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TXT全集下载_5(2 / 2)

加入书签

方丈笑着看向赵传炜,“赵公子别来无恙,令尊可好?”

赵传炜躬身行礼,“多谢大师关爱,家父安好。”

方丈笑眯眯的,“真是凑巧,你们两家烧香的由头一样。但这头香只有一柱,贫僧也为难呀。”

赵传炜看向宝娘,宝娘已经去了围帽,也看向他。

宝娘想到杨太傅的话,主动开口,“既然三公子年年都要烧香的,我多一年少一年也无妨,让三公子烧吧。”

赵传炜看向了方丈,“大师还记得您给我的批语吗?我今儿出门,遇到的头一个熟人就是杨家二娘子,还是让二娘子烧吧。”

方丈说了句阿弥陀佛,“二位互相谦让,既然如此,让佛祖来决定吧。”

方丈拿起旁边的竹签筒,摇了摇,抖出一只竹签。

看到签文后,方丈笑了,“二位施主,佛祖的意思,今儿的头香,需得两位有缘人。”

宝娘有些为难,“大师,这香如何烧法?”

方丈笑的慈眉善目,“贫僧让人摆两个香炉,平僧这里烧的是长香,一板六根,二位施主一人三根,正正好。”

宝娘不在乎烧香的方式,欣然接受,赵传炜也同意。

二人一起回到大殿,僧人在佛前摆了两只香炉,递给二人一人三炷香。

宝娘跪在僧人的指引下点香、行礼、叩拜,她的额头触及到地面时,内心默默祈祷,求佛祖保佑我的家人平安康泰,保佑宝娘能有个好去处,保佑太傅一切顺利。

旁边的赵传炜磕头后正想起来,从眼缝中发现宝娘正闭着眼睛念念有词,他犹豫了一下,没有起身。

等宝娘祈祷完了,她侧脸看了一下赵传炜,正好四目相对。

赵传炜对她点点头,宝娘心领神会,二人一起起身了。

寺庙后院,徒弟问方丈,“师傅,这头香还可以一起烧吗?”

方丈眯起眼睛,“都是豪门子弟,不一起烧,打起来了,你去劝架?”

徒弟嘿嘿笑了,“还是师傅有法子。那什么有缘人的事儿,真的假的?”

方丈斜看了他一眼,“既是有缘人,定然要多行善事,多做善事,自然有福报,你看,赵三公子的身子骨不是越来越好了。”

徒弟继续笑,“师傅普济度世,徒儿自愧不如。”

烧过了香后,宝娘带着妹妹们去了杨家常去的禅房歇脚。

杨默娘偷偷看了一眼宝娘,又垂下了眼帘。

宝娘笑问她,“有什么话就说,不要鬼鬼祟祟的。”

杨默娘低声问,“二姐姐认识赵三公子吗?”

宝娘点头,“前儿在卫家校场上,三公子替我解了围。”

杨淑娘转动眼珠子,“二姐姐,这是不是那天一壶春楼底下的那位公子?”

宝娘再次点头。

杨淑娘捂嘴笑了,偷偷说道,“二姐姐,赵三公子长的真好看。”

杨默娘拍了她一下,“要死了,这话也是你能说的。”

姐妹三个歇了一阵子,又往回折返。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24 15:19:45~2020-05-27 12:06: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五斗米 30瓶;竹子、橘子酱 10瓶;小太阳是大吃货 7瓶;23155266 6瓶;烟花三月 5瓶;kk_liunn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章 甥舅乐亭台作画

杨家姐妹走了,赵传炜还在禅房中静坐不语。

书君有轻轻碰了他一下,“公子,咱们该回去了。”

赵传炜没有说话,他脑海中如同被塞了个炸雷。

刚才给菩萨磕头时,宝娘的金钥匙从衣裳里掉落出来,虽然她很快又藏了起来,还是被他看见了。

赵传炜心中阵阵疑惑,阿娘说他小时候身子弱,怕他夭折,特意在佛前给他求的,连妹妹都没有,如何杨二娘子却有个一模一样的?

这金钥匙和普通的样式有些不同,把手那里做了个活扣儿,是可以拧开的。他贴身戴了十几年,一眼就认了出来。

赵传炜心里又有些吃惊,难道阿爹阿娘背着我给我定了亲事?

书君又叫了他一声,赵传炜反应过来,“走吧。”

他把问题按入心底,脚步轻快地带着书君一起走了。

到家之后,王氏立刻让人叫了他过去。

一进院子,两个侄女赵燕娘和赵婉娘团团围了过来,小一些的赵婉娘屈膝行礼,“三叔,恭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呀”

王氏笑嗔小女儿,“连你三叔也打趣,看你阿爹回来不罚你。”

赵传炜笑了,“大嫂,我虽年纪小,也想寿比南山呀。”

王氏笑了,“我让厨房给三叔做了桌酒席,等会子摆到三叔院子里,三叔带着这些小猴子一起,在院子里翻跟头都行。”

赵传炜给王氏鞠躬,“多谢大嫂。”

王氏笑眯眯的,“三叔需要什么,只管派人来要。”

赵传炜和王氏说了几句话之后,带着两个侄女和一个侄子回了自己的院子里。

赵家老太爷还在世,大房两口子也住在国公府,大老爷的几个孙子孙女等会也会过来。

赵传炜年纪小辈分高,是府里的孩子王。原来他在福建,家里有妹妹和二哥家的侄儿侄女,如今回了京城,大哥家和堂兄家的孩子们又归他统领了。

老太爷听儿子说过,

赵传炜才进院子,大房两个孙子就冲了出来,“三叔,三叔回来了。”

赵传炜笑着往屋里走,“昨儿的功课都做好了没?要是没做好,今儿不许参加我的宴会。”

说话间的功夫,祖父老太爷让人送来了贺礼,是一方砚台。

老太爷年轻时是武官,虽不通文墨,却喜欢收集这些东西,然后分给儿孙们。

赵传炜接过礼物,很快,王氏也送来了贺礼,连姑太太家里也派人送来了贺礼。

国公爷夫妇三十多岁又得了一双儿女,宝爱如珠,为了他的前程才送他回京,回来之前给各路亲戚都送了信,请大家代为照看,还托了亲弟弟东篱先生把赵传炜捎带了回来。

厨房里上了席面之后,赵传炜带着一群侄子侄女们在屋里吃酒,也不分大小,嘻嘻哈哈一起笑闹。

正高兴着,赵传炜的亲三舅,东篱先生摸上了门。

赵传炜亲自去迎接。

一进屋子,东篱先生就打趣,“好小子,自己在屋里快活,也不晓得去解救我。”

赵传炜给他倒了杯酒,“我才不去,外婆压着三舅说亲事,我去凑什么热闹。”

东篱先生在外头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跟家里人在一起时随性的很,“你外婆年纪大了,我也不好忤逆她,你得想法子帮我呀。我一个半大老头子,娶人家小姑娘,也忒造孽了。”

赵传炜哈哈笑,“三舅风华正茂,您一回京,多少小娘子都争抢着要来看您。”

东篱先生抬腿踢了他一下,“我明儿告诉你阿爹,说你回京后不老实,勾搭人家小娘子。”

赵传炜立刻瞪大了眼睛,“我什么时候勾搭人家小娘子了?”

东篱先生啧啧两声,“那天在一壶春,你对着人家小娘子笑什么?定是看人家长的貌美。”

一屋子小辈顿时都哈哈笑了,赵传炜立刻给东篱先生倒满了酒,“三舅来给我贺寿,还要挤兑我。”

东篱先生笑眯眯喝了酒,“你赶快想法子,把我弄出京。我家里的人一个都使唤不动,今儿要不是说你过生辰,你外婆还不肯放我出来呢。”

承恩公夫人快七十岁了,一辈子操心这个小儿子没成亲的事。母子两个一个抓一个逃,每隔几年京城都能上演一次,京中的人早就习惯了。

东篱先生闲云野鹤一般,每年一半的时间打理他的东篱书院,另外一半的时间游山玩水,日子好不快活,早就断了成亲的念想。

甥舅二人关系亲密,私底下说话也没大没小惯了。

他自己喝了口茶,“三舅,不行您就成亲呗,三舅母过世那么多年,您总得给她留个上香的人吧。”

东篱先生也喝了口酒,“我问你,养儿子是为了作甚?”

赵传炜不假思索,“养老送终呀。”

东篱先生回答,“养老送终我有一群侄子呀。”

赵传炜挠挠头,“那,以后总得有人给三舅添坟上土烧香烧纸吧。”

东篱先生鄙视他,“你说,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灵魂,若有灵魂,会不会投胎?”

赵传炜想了想,“听说无大恶,可以投胎的。”

东篱先生又喝了口酒,“那不就对了,我又不是大恶人,以后死了没多久就会投胎,我都投胎了,还给我烧个屁的纸啊。至于埋在土里的臭皮囊,百年之后都是一堆烂泥,更不用惦记。要是死后不能投胎,必定是个恶人,那就更不用给他烧纸了。”

赵传炜嘿嘿笑了,“三舅,您跟我说这些没用,您去跟外婆说吧。”

东篱先生看向他,“你送我出京城,我明年带你出去玩一个月,干不干?”

赵传炜眯起眼睛,半晌后放下酒杯,“成交!”

甥舅二人一个举起酒杯一个举起茶盏,在空中碰了一下,一起仰头喝光了。

晋国公府里热闹的很,太傅府里,宝娘也正带着妹妹们玩耍呢。

回到家之后,姐妹三个先去见了陈氏,陈氏送了宝娘一匹料子,陈姨娘也送了一双亲手做的袜子。

又去了正院见莫氏,莫氏是宝娘名义上的生母,她送了宝娘一对金镯子。

坐了一阵子后,姐妹三个就告辞了。

宝娘走在前头,两个妹妹后头跟着。到了垂花门那里,宝娘忽然鬼使神差般回头看一眼。

秦嬷嬷对着宝娘狠狠呸了一口,正好,被宝娘抓了个正着。

宝娘扭头就走了,今儿她过生辰,不和这老刁婆子计较,明儿让阿爹把她儿子弄去种田种地,看不累死他!

她先把两个妹妹打发回了各自的院子,等晌午饭时刻再来。

杨太傅本来的意思是让她晚上办宴席,家里人都在。宝娘拒绝了,她晌午带着两个妹妹一起过就行。

回到栖月阁之后,宝娘换了身简单的衣裳。

姐妹三个晌午一起吃饭喝茶,又在宝娘的院子里一起睡了一觉。

起来之后,杨淑娘建议,“二姐姐,三姐姐,咱们一起去院子里玩耍吧。”

宝娘看向杨默娘,杨默娘从来不会败人兴致,忙点头答应。

三人一起去了花园的亭子里。

丫头们摆好了东西,姐妹三个先略微吃了些时兴的瓜果,洗净了手之后,看着满园春色,宝娘又忍不住手痒。

两个妹妹一起凑趣,杨默娘弹琴、杨淑娘吹箫,宝娘画画,姐妹三个兴致高昂。

等画干了之后,杨淑娘伸头一看,“呀,二姐姐,你把我们都画了下来呀。”

那画正是取园中景色,分花拂柳中,隐隐见一角亭台,亭中三位少女,一抚琴、一吹箫、一泼墨,美轮美奂。

杨淑娘看的高兴极了,“二姐姐,你这幅画送给我吧。”

宝娘笑了,“你莫急,明儿我再拓两幅一模一样的,咱们一人一副,就叫游春图。”

杨默娘也拍手叫好。

等太阳偏西之后,姐妹三个出了亭子,又一起采花、划船,好不快活。

等两位妹妹都回去之后,宝娘又去了厨房。这回,她煮了碗银耳莲子汤。

她掐着时间,等杨太傅回来的时候,她正好端着粥去了前院。

杨太傅拉着女儿坐在了身边,“今儿玩的高兴不高兴?”

宝娘点头,“高兴,我去烧了头香,跟妹妹们一起吃晌午饭,一起在院子里弹琴吹箫。阿爹今儿累不累?女儿煮了碗粥,您喝两口润润嗓子。”

杨太傅接过了碗,看了一眼里头的东西,高兴地一口接一口吃了下去。

第16章 再教训兄弟觐见

过完了生日之后,宝娘又恢复了每日用心读书的规律。

她把宝娘的记忆吸收了许多,特别是在急难之时,总能爆发出强烈的陌生情绪和力量。而且,她发现调动思绪越来越容易了,好像有人在故意输出一样。

宝娘坚信,原身肯定还在。她骑马的时候,她回答杨太傅的考问时,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她。

宝娘喜欢这个小姑娘,倔强、真诚、优秀、勇敢。我虽然不如你好,我会努力做到让你不失望的。

宝娘学习更加用功了,每天上午,她跟着岳先生学经史子集,下午跟着另外几位先生学音律、厨艺和女红。到了晚上,她就去向杨太傅请教学问。

每隔几日,她还跟着家里的拳脚师傅学鞭法和马术。

当日她说要学武,本是闹着玩的,谁知杨太傅当真了,亲自给她买了条鞭子,“你是小娘子,弄个旁的兵器也不好戴,这根鞭子是特制的你可以藏在身上,谁也看不见。”

那鞭子做的虽然小巧,却特别结实,又软又细,藏在袖中不起眼,当成腰带都没人发现。

有了这根鞭子,宝娘曾经在大街上抽过调戏民女的浪荡子,外出游玩时打过出言不逊的莽汉。

她越来越喜欢这根鞭子,学鞭法也更加用心。

杨太傅前些日子发现女儿忽然发了疯一般学习,心里有些疑惑。等他抽开手,了解了当日正院发生的事情。

莫大管事把野种两个字在嘴里嚼了半天都不敢开口,他和老爷形影不离,二娘子的事情,他全程跟随,如今秦嬷嬷这样口出恶语,莫大管事也很生气。

杨太傅抬眼看着他,“说。”

莫大管事再不敢相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