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6章 原因(2 / 2)

加入书签

地面是黄土,但却不是后世赵曦见到的那种黄到发白的土壤,也不是那种草木不生的地貌。路边的荒草杂乱无章,可一样的郁郁葱葱,根本不是赵曦记忆中那种荒凉苍茫的印象。

扎营后,赵曦便问苏颂。

“回官家,延川以北,永兴军辖区。”

这一路,官家很少问起,苏颂一直以为官家是熟悉了沈括做的沙盘,都也没有多想。没想到这时候官家又问起了。

果然是已经到了陕北高原,可看这地貌似乎不应该不能植被造林呀?赵曦很疑惑,便随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

“此土质可能耕作?”

“官家,土质适合耕作。早年属于边境,地广人稀,这些年国朝稳定强盛,丁口剧增。这一路走来,臣发现,前几年臣等勘察时还是荒芜之地处,开垦了些许耕田。”

“由于国朝产业发展以及粮食无忧的原因,开荒种田的趋势不算明显,也就没有出现大范围开荒的景象。臣以为,随着丁口增多,势必会出现大范围开荒种田的情形······”

苏颂以为官家是看到这样的荒芜情形忧心,就做了些解释。

“此地原本是怎样的情况?”

“原本?前朝有记载: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蔽野。官家,前朝时,此地应该多为山林地带。”

“前朝时,这一带均为放牧马匹的主要地区,树木森林为主。本朝自西贼作乱,自秦州以北,西北军伍为抗击西贼,不得已建造营寨,便多从附近取伐木营造,几十年便成了如今的境况。”

苏颂说着,还用脚随意的踢地面的土,似乎还能看到曾经的树木根系。

在前些年他跟沈括等人勘察时,就对这样的现象痛惜······有官家做过的水土流失实验,他对保持水土治理黄河水患的观点很认可。

官家这样问话的时候,苏颂也大概明白了官家的意图,官家的关注点并不是荒芜,而是在考虑水土保持的问题。

这些天晃荡的,苏颂都忘记官家出行的目的了。

赵曦并不是不清楚,只是需要证实,因为看到的跟他记忆的不同。很显然,这时的黄土高原并没有恶劣到难以挽回的程度。

“明日向东吧,朕向靠近黄河看看······”

赵曦大概明白了,原来这黄土高原环境恶劣的起始,便是由本朝开始的。

先帝时,西夏扰边,国朝屡战屡败,为了防御西夏的进犯,在东起麟府二州,西至秦州地区,兴建了约200多个堡寨。这些堡寨建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对这里原本就较少的林木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为了加强这些堡祭的军事力量,在这里驻扎众多军队,而为了解决军队给养,又招募屯垦,发展农业······如此一来,又怎样会不让环境越来越恶化?

还好,看现状并不是无法逆转。这是国朝的造成的,就由国朝来改善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