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6章(2 / 2)

加入书签

“官家莅临讲武堂了?”

赵曦很疑惑的看了看富弼,猜不透他这话的意思。随便吧,真以为自己是坐不住?

“官家,有奏报来了,需要官家许可,老臣才能阅览。老臣是来等看奏报的。”

富弼尽量显得轻松,连说话都不像平时的他。对于这次探路者行动,赵曦已经指示过皇城司,可以与首相分享信息的。

“先让富相看看吧。”

赵曦招呼一声,先去更衣了。去讲武堂,赵曦的装束历来都是短装扮的,每次去都会在那些设施上走一圈,今天却没有。

“官家是否早就预料会是这样?”

“什么?”

富弼问的没个眉目,赵曦都不知道前方是怎样回事,怎么回答是不是?

富弼把奏报奉上来,赵曦才看皇城司的奏报。

原来,高敬亭在收拾所有痕迹后,准备继续西进之前,根据前面几队留下的信息,详细的向朝廷做了奏报。

“马匪、盗贼,是肯定要有的,富相也未必想不到。至于没让他们携带物资,朕倒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看来第一步走的还算不错。”

“富相,随后跟文阁老说一声,开始少量向青塘以西派遣军卒吧,”

“现在派遣军卒?”

“对,既然探路者已经清理了道路,也找到了水源地,自然就可以驻扎军伍。况且,最后的这支偏师,朝廷本来就是要分散派出的。”

“另外,最后一队的皇城司探知,不能折返太远的路程,需要分段接力,就跟驿站一般,以此来传递信息。”

······

高敬亭收拾干净一切,把所有的物资全数藏匿在马匪的据点处。没办法,带不走的,太多了。

一伙三五十人的马匪,多年的积存,他们五队探路者,任务是作战,不适合携带太多货品。况且,看情况,再往前,应该还有更多的物资被前四队留下了。

高敬亭不知道朝廷派兵的时间,只能将一些适合储存的物资留下了。

随着枢密院的命令下达,国朝各州府驻军,开始零散的向西集结。或做商贾,或做脚夫。或做探亲的远行者。

王韶已经开始准备着对青塘城的征伐,而这些所有零散集结的军卒,由章惇和苏辙安排处置,携带一定的物资,避过青塘城,一路向西。

待集结在西面的军卒到一定数量时,也就是河湟督府进攻青塘的时刻。这部分集结的军伍,不仅仅需要接应探路者队伍,还需要对青塘逃窜的进行伏击。

按照朝廷的诏令,对于向西逃窜的青塘人,必须是全歼,绝不能在这条线上再出现其他的势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