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4章 这是责任(2 / 2)

加入书签

至于给太后和皇后娘娘的,就不当着相公们说了。

其实都一个意思,就是说明一下去向。

赵曦去哪了?去灾民的营地了。

赵曦先是去了讲武堂,带了自己的大儿子,以及周桐、王舜臣、高敬亭和种建中。

不仅仅要现身教育儿子,他也想看看国朝真实的底层百姓。

逃荒而来的灾民,应该算是最惨的百姓吧?他也能对如今的底层百姓有个客观的印象。

真要是没事就白龙鱼服的出去,估计会被朝臣喷死,可这时候关心灾民,倒是个很好的借口。

赵曦没看过什么千里饿殍图,这里也不算饿殍满地,但给他的震撼真的是叩心了。

他是君王,某种意义上,整个国朝的人的存活他都有责任。

而这时候,就汴梁城外的这副景象,让他一阵阵的脸红。

一直以来,他自以为经过他多年的谋划,国朝又是后世传闻最为富有的时代。可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有点无地自容。

这根本就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说严重点,这就是一处垃圾场。

人畜共生,到处飞舞着蚊虫,刚走近一点,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能压的不敢呼吸。

凌乱而随意搭建的窝棚,五花八门,看不出原本的材质和颜色,入眼的只有污浊。

在这凌乱的环境下,时不时会有孩童跑窜着,都是一脸的菜色。没有嘻闹,即便是有人声也是有气无力的。

在这片狼藉的外围,零零散散的有开封府的衙役溜达着……他们是来看管的,也仅仅是看管。

远远的躲着这片污浊。

在离城墙很远初,搭着个棚子,着吏员服饰的小吏,正忙乎着登记进入这个垃圾堆的新垃圾~…这还是开始,灾民正在逐渐的向汴梁而来。

可赵曦还是感觉自己的措施迟了,不及时更不周全。

不来这个现场,永远无法知道怎样处理最合适。

“曙儿,他们也是子民,君王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儿子眼圈红红的,似乎也有些走心。

行了,十来岁的儿子有这份心就够了,具体怎样处置,他还需要学习。

周桐和高敬亭似乎不忍,而王舜臣和种建中没一点不适。

“舜臣,建中,你俩见过这样的情形?”

“回老爷,在西边,每次西贼扰边,被攻破的城寨后,再夺回来,比这要惨很多,最起码见不着死尸,也不是家家缟素……”

还有比这更惨的……赵曦能想象的到,有这些灾民做底,他能想象到更惨的情形。

君王,真不是只考虑朝堂就可以了。

“老爷,自从老爷西行那次之后,如今西边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了。每次家里来信,都会说起老家的改变。”

好像是感觉到赵曦的情绪了,种建中赶紧又加了几句。

“你们倒不用宽慰我,西边到底如何,我还是有点了解,最起码在跟西贼对攻时,现在的新军肯定不吃亏了,也不会老被射屁股了。”

“至于民生,只有国泰,即可民安。只要没战乱,没灾荒,人们总是能想辙凑合活。”

“你们是军卒,守卫疆土是你们的责任,驱逐外侵也是你们的责任,开疆扩土同样是你们的责任。”

“安定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而安定不会随便得到,需要军伍用实力给百姓打出安定来!”

话题有点不合时宜,但引出了这个话题,赵曦倒也没回避自己的野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