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9章 细思极恐(2 / 2)

加入书签

谁还敢站出来说自己是因为失误报错了?

就是兼并之家想,地方官员也不敢为他们背这个锅呀!

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下一步打基础,做准备。

恐怕王安石此时也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吧?

或者说整个朝堂都没觉察出来。

其实,赵曦很有心取消这只对于农民的两税。

怎么说呢,后世取消农业税了,而在取消农业税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跟如今的大宋相比,或许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还不如当下。

可赵曦也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人要一点一点惹,在没本事把所有文官都打趴下之前,还是别做的太狠了。

一旦取消两税,就意味着那些势官富姓,在兼并土地上再没有任何优势。

如果仅仅是划拉点荒芜的田地,顶多了有些怨言,那么取消两税,那就是断人财路了。

干那事,交给臣工们喷自己的借口就太多了。

尽管两税在如今的朝廷税入中比重不到两成(原本还有三成,由于赵曦创立了不少新兴产业,导致农税比例逐年下降),依然改变不了国朝还是个小农经济时代,还是以农为本的时代。

所以,取消两税的想法只能延后了。

当新兴产业增多,劳动力需求增多,人们离开农田可以丰衣足食时,多少能改变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到那时,即便是不用抑制兼并,兼并土地之风也会自然而然的消散。

到那时,或许土地对人来说是拖累。

当然,土地的集约化管理也会应运而生~~

想多了,那需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太远了。

农田水利法就这样算是通过了,而官家最后加的那两点,似乎没有征求意见的意思……

韩琦几次想开口,却找不到能说得过去的理由……耕田锐减的对比图,是农田水利法推行的最大依仗,也是不容反驳的证据。

那是整个国朝州府郡县官员全体奏报的,就是假,也不能说是假。

唉……这朝堂,这国朝,就不能稳稳当当的吗?非得没事找事革什么新!

“本次集议不做保密,不属于保密法令限制范围……”

呃……一时间都想过是不是在朝廷颁布之前,撺掇一下臣工们乱一次?

再看看官家胸有成竹的表情……还是算了吧,指不定又是坑,谁出头埋谁。

其实,这时候赵曦真没有挖坑。农田水利法惠及的是全国朝子民。

赵曦是想在政事堂成文以后,自己签署的同时,以白话的方式,通过国朝各州府的蹴鞠快报刊登,最大限度的广发于整个国朝,让那些最底层的黎民百姓也能真正了解这项政策。

政策被传达者扭曲的事,太常见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