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5章 自己说了算(2 / 2)

加入书签

不管经义大家,还是诗文名人,都得吃饭不是?这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文化产业,最终所衍生的内容,产生的效益将不可估量。

“说正经的!”

赵曦听出王中正话外之音了……这小子!

“回官家,政事堂确定了四处辩经地点,规定每日放衙后开始辩经……”

“薛子正向政事堂递折子,建议朝廷与组织辩经的商家采用出售入场券的方式谋利,被司马相公和欧阳相公驳斥,认为文华不该沾染铜臭……”

估计这也是政事堂不跟自己说的原因吧。

薛向也算是潜邸的人,出这样的主意,政事堂直接压回去了。

可惜了……

这事自己还真不能说什么,也算是被自己抛出去的帽子压回来了。希望最终朝堂能明白了。

“政事堂邀请了部分致仕老臣,比如曾公,还有没有明显学派痕迹的翰林学士为评判……”

皇城司因为辩经的事,几乎到了每日一报的程度,这还是经过筛选了之后的信息。

那些零零散散的的信息更别说有多少了。

就这样,一个跟蹴鞠类似的辩经在汴梁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赵曦也想过自己去现场看看,也知道这不现实。

原因嘛…~皇城司探知的文化水准真不敢恭维,有时候带回来的奏报,就是辩经现场的奏报,纯粹就是热闹,没一点门道,甚至断句都有偏差的。

皇城司探知很重要,赵曦登基以后更清楚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了。只是真要是成士子了,谁会屈尊做皇家的家奴?

想想而已,知道不可能。就跟赵曦特别想去看看辩经现场一样。

做帝王其实真的很苦逼,活动范围太局限了,就内苑这么大的地方为主。

倒是能出去,要不就是兴师动众,要不就得避开朝臣……否则肯定被喷。

像辩经这样的盛事,朝臣们肯定不会错过,自己要真去,那就是去找骂的。

算了,先让你们玩着吧,等最后就知道是被玩了……

确实是盛事,朝堂的各部门,在办理公务的间歇,每每议论的,都是关于辩经的内容,甚至在公廨里都时不时的参杂着辩经。

皇城司在这方面的奏报要清晰很多,相比于辩经,他们更侧重于朝堂臣工的日常。

赵曦都有些不确定这是好还是不好,要按这时代的价值观,那怕是不办公,也必须辩明白经义,可在赵曦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

算了,又得算了,毕竟还没出现耽误公务的事,都是皇城司的奏报而已。

怎么说呢,赵曦还算理智,也头脑清楚,不会也不想被皇城司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

就跟他不能因为整个国朝热衷于经义争辩而左右一样,同样不会因为现在汴梁辩经的结果,而左右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想法。

经是古圣贤的经,释义是现在文人的释义,而选拔人才却是朝廷在选拔,是为他赵家王朝选拔。

也就是说,这事还是得自己说了算。无论是庭辩规则和内容,还是科考如何取才,都应该是自己说了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