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1 / 2)

加入书签

乔知青,是县长来了。郝社长把穿着中山装的县长介绍给顾希认识。同时,还有县长身后的其他供销社社长。

县长您好,我是乔望,欢迎您来。顾希赶忙请他们进来。

乔知青你好。县长带着大家进来,然后环视四周。小小的卫生所,但是干干净净的。从箩筐到木盆,到石磨,还有车间坊,每一处都非常的干净。这里是你们制作面粉的地方?县长问。

是的,地方有些小,但是力所能及了。顾希道。

地方虽然小,但是环境整洁,卫生才重要。县长道。

顾希招呼他们去药房坐一坐,然后去厨房给他们倒水,又拿出两个西瓜招呼他们。

看到西瓜,县长等人很是吃惊。顾希道,是山上的野西瓜,摘了一直没有吃。然后他又去叫来了杨书记和吴队长,一些人聊了一会儿,走的时候,其他社的社长也定了每两个星期1000斤的面粉。

本县一共8个社,加上邻县的5个社,一个13个社,这个量非常的庞大。而且,他们也没有这么多的土豆和红薯。所以,顾希表示为难。但是本县的其他7个社社长道,他们会提供土豆和红薯。也就是说,以后每周,他们送来1万斤的土豆或者红薯,交换食品厂的1000斤面粉。

如此一来,吴队长不用去收土豆和红薯了,顾希觉得很好。

9月10号,周一,来了两个社,送来了2万斤的土豆和红薯,其中土豆4000斤,红薯6000斤,运走了2000斤的面粉。

9月11日,周二,来了两个社,送来了2万斤的土豆和红薯,其中土豆5000斤,红薯5000斤,运走了2000斤的面粉。

9月12日,周三,来了两个社,送来了2万斤的土豆和红薯,其中土豆5000斤,红薯5000斤,运走了2000斤的面粉。

同时,这三天把19000的土豆全部做完了,一天8000斤的量,还有5000斤是红薯,一共出粉7300斤,郝社长拿了1000斤。

9月13日,周四,最后一个供销社来了,送来了1万斤红薯,运走了1000斤的面粉。

好在这7家供销社是两个星期拿1000斤。

9月13和14这两天做的都是红薯,因为没有土豆了,16000斤的红薯,出粉3200斤。

目前食品厂货存没有土豆了,但是有86000斤的红薯,这周五晚上,顾希和吴队长他们一起吃饭,顾希好奇的问:其他社用10000斤的粮食换1000斤的面粉,他们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这件事情我去打听过。杨书记道,他们公社花钱向村民收的,咱们村民去卖土豆红薯,这叫投机倒把,但是公社主动收的话,这就不是投机倒把了,而且这件事县长也知道,就更加没问题了。他们一个月收2万斤,收的可不仅仅是村民的土豆和红薯,还有村里的。村里的粮食一部分上交之后,年底再发给村民,余下的粮食都村里存着,但存着的粮食会坏掉,像他们这样,公社直接收的话,村里的存粮就可以去卖掉了,其实挺好的。

有些村民喜欢钱,有些村民喜欢面粉,叫我说还是面粉好。你有钱买不到面粉啊,而且说亲的话,面粉拿出去那多有面子。吴队长道。

顾希笑了笑没说这个了:咱们现在开荒出多少山地了?

有15亩了。杨书记道。这一块他在管,所以很清楚。

秋土豆可以播种了。顾希道,夏薯也准备一点,虽然有些晚,但晚一点丰收就行。

第四十章 我想当助理

已经准备了,土豆苗和红薯苗都是向其他村借的,等食品厂有了这些苗再还回去,反正他们种不光,留着也是浪费。这个杨书记早就准备了,他也不会让顾希烦心。

对内有杨书记万事足。顾希道,等来年有了厂房,自己地里种的红薯可以丰收了,我们食品厂可以烧红薯酒了。

红薯还能烧酒?吴队长喜欢酒,听顾希这么一说,顿时觉得喉咙痒。

顾希道:当然能,只是技术问题,不过目前这环境太小,不方便。对了吴队长,你最近不去采购红薯了,我家的房子的事情,能拜托您吗?

没问题,你图纸画好了?吴队长知道顾希自己画了图纸。

画好了,我就一间主卧房,两间客房,很简单的。顾希道。

那你把图纸给我,我这两天就给你开工,材料什么的你有要求吗?吴队长问。

这方面您熟悉,您帮我把把关就好了。顾希没要求,反正过几年要重新造的。

那就瓦片房的,太出挑的不好。吴队长道。

行,没问题。

9月15日,周一。

20个临时工来了。

这一周做了40000万斤的番薯,出粉8000斤,卖出6000斤,还剩下2000斤。

9月24日,9月份最后一周,这一周还是40000万斤的番薯,出粉8000斤,加上货存6120,一共14120,13个公社,卖出13000斤,还剩下1120斤

因10月1日是国庆节,加上9月底29、30,顾希让工人放了三天假,然后9月28日那天,他用面粉去郝社长那里换了100斤的水果糖,一斤面粉一斤水果糖。

9月28日下午下班前,他把15个开荒的汉子和10个工人的工资结了,工资是张勇强付的,但是顾希审核的。算上顾希、吴队长、杨书记、张勇强、杨富国、吴三林、牛叔,都有工资。食品厂非常的简单,除了普通员工之外,领导只有三个人,顾希、吴队长和杨书记。顾希是厂长,60块钱一个月,杨书记是副厂长、吴队长是经理,他们的工资一样,是45块钱一个月,这工资还是他们讨论出来的。跟国营厂的工资没法比。但是溪头村终于有厂了,厂里终于有工人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发了工资之外,还有福利,他们是面粉厂,福利可以选择面粉,也可以选择红薯,选择红薯的话一个月20斤,选择面粉的话一个月四斤。

厂里的工人都是溪头村里的,他们自己家的红薯都够吃的,当然选择面粉了,一个月四斤面粉,存几个月还能派上用场。

正式工32人,发了148斤面粉,20个临时工,每人也有1斤面粉。然后32名正式工每人一斤水果糖,20名临时工每人半斤水果糖。

这个福利下去,正式工不说,就是临时工也很高兴,虽然才半斤,半斤水果糖也有50来块了,给家里的孩子慢慢吃。

其实最高兴的还是吴队长家,他们家有4个正式工人,拿了4斤水果糖、16斤面粉,还有120块钱的工资,这才是最羡慕人的。

有些人暗地里羡慕的很,但是没有办法,当日招人是公开的,大家不愿意去,吴队长才让两个儿子替上。就是他们想要说吴队长偏心,也没地方说起。因为全村公开招人,大家都知道。

于是,有人暗暗向吴队长和杨书记打听,问还要不要人,两人口风一致,他们没有决定权。大家都是村里人,要了这个不要那个就不好看了,这个决定权还是给顾希比较好。再说,他们本来就不敢决定,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会计家也好,她儿子在厂里当会计,她男人在开荒地里上工,虽然也辛苦,但是也有两个工人了。妇女主任家也有男人在开荒地里,一个男人管着一亩地,平时那些汉子还要忙着去各个供销站送货,村里的牛车、自行车数量有限,他们都是拉车拉去送货的。所以别看一个汉子守着一亩地,他们真正辛苦的是送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