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9章(1 / 2)

加入书签

杨书记和吴队长看向顾希,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个星期500斤面粉生产不生产的出来,一个星期500面粉就是60块钱,那一个月就是240,杨书记和吴队长已经被这大钱给惊呆了。

没有问题。顾希承诺,但是,我有件事想请郝社长帮忙。

哦?郝社长眯起眼,他起先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挺好的,希望待会儿说的事情别破坏他对年轻人的印象。

是这样的,咱们开了食品厂,肯定需要农村们帮忙,人家其他厂里有福利,但是咱们厂刚开,恐怕没有好的福利,所以我想请郝社长帮忙,咱们供销社里一些瑕疵的布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顾希道,然后到了年底,我们可以用面粉换一些红糖、水果糖之类的吗?

我还以为什么呢,那个没问题。郝社长一口答应了,同时对顾希更加满意了,会为别人考虑的领导才是好领导,他欣赏这种人。况且,他看出来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非常精明的。他只说年底给厂里的村民府里,这样的年底府里,自己也不好拒绝。

顾希等人从公社里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拿着郝社长批准的文件了,杨书记和吴队长感觉还在梦里似的。说实话,他们是不敢那样跟郝社长谈条件的,他们再一次肯定,带上顾希是个正确的决定。

不过乔医生,你要在溪头村定居?吴队长问的小心翼翼。

是的,我打算在溪头村落户,我爸爸已经去世了,我妈也改嫁了,而我姐姐在溪头村,所以我打算在溪头村定居下来,希望队长和书记不会拒绝我。顾希道。

怎么会,欢迎都来不及呢。杨书记道。他已经把顾希看成金疙瘩了。

顾希笑了笑:那您帮我选一块好的地基吧,等我造好了房子就搬过去,卫生所和食品厂就在现在的卫生所那,等将来我们把食品厂经营的好了,建造厂房和职工宿舍

听着顾希的规划,杨书记和吴队长两个人都混呼呼了。

不过还有几个问题。顾希接着道,首先,红薯粉和土豆粉需要大量的红薯和土豆,这些红薯和土豆跟村里的粮食是分开的,食品厂虽然挂的是溪头村食品厂,但并不是让每个村民都可以进出,可以来干活的地方。我们要开荒一大批的红薯地和土豆地,开荒的人给工分,但工分记在食品厂这边,而不是记村里,到时候食品厂凭工分给他们福利。其次,刚开荒的地就算种植红薯和土豆也需要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制作红薯粉和土豆粉需要的材料就需要去收购。但是去买的话关乎到本钱,而且也容易落人口舌,免得被说成投机倒把,所以我们用换的,不管是红薯还是土豆,每10斤换一斤面粉。农村里红薯和土豆多的是,10斤换1斤有些人家舍得换。

而且这年头,粗粮换细粮,二十斤换一斤的也有。

好,听你的。吴队长没有意见。

还有厂既然已经有了,厂里的干部就要到位,厂长、副厂长等都要有,不过刚开,都是挂名的,没好处。顾希道。

杨书记和吴队长对看一眼,杨书记道:乔医生,厂长就选你。如果不是乔知青,就是他和老吴,可人都有私心,选了老吴他心里会不舒服,选了他老吴也会不舒服,既然如此,还不如选乔知青,更何况这件事还是他提议,他一手促成的。

对,就选乔医生,咱们都这些农村泥腿子都不懂这些。吴队长也没有意见,而且他的想法跟杨书记私心的想法是一样的。

顾希道:那我就不客气了。他也没有推辞,毕竟杨队长和吴队长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那采购红薯和土豆的事情就交给吴队长了,吴队长担任采购部经理吧。

我我还能混个经理啊?吴队长受宠若惊。

吴队长作为大队长,经常在公社开会,开会的时候和其他村的大队长也肯定熟悉,所以这采购红薯和土豆需要去其他村里,有你负责这一块最妥当。顾希道。

吴队长一听,还真是这个理。

杨书记心里酸酸的,这老吴当干部了,他呢?

杨书记当副厂长吧。顾希又道,副厂长和采购部经理职位是一样大的,就是负责的事情不同。吴队长负责采购,也就是主外,杨书记负责场内的事情,比如开荒土地的事情,比如红薯土豆丰收的事情,比如村民闹事,都需要杨书记负责,也就是主内。

哈哈哈我还能当个副厂长啊,没问题没问题,这事儿我管了。杨书记爽快道。

厂里的会计让勇强来当吧,他有经验。顾希道。

那咱们村里的会计?杨书记问。

村里和厂里是分开的,不是一起的,这个要明确。如果村里和厂里混为一谈,村里人倒是要想着占厂里的好处了,可没有付出哪里来的好处?顾希道。

这事情交给乔医生,我们就照着乔医生的决定办事。吴队长没有意见。

两位,咱们村里有干活积极,人品好的妇女或者汉子吗?一周500斤的粉,咱们需要2500斤的土豆或者红薯,还需要石磨或者米凹,需要手脚快的妇女注意卫生,需要力气大的汉子拉石磨顾希慢慢的分析,还有,要签订协议,以防有些人把制作面粉工序外传,到时候损失的可是我们溪头村了。

这个要仔细,不能让大家外传。吴队长道。

对,不能。杨书记附和,他和吴队长最关心溪头村的损失了。

到了卫生所,顾希观察了一下卫生所的情况,对吴队长和杨书记道:卫生所太小了,等以后我们资金充足了,一定要建造厂房。

杨书记和吴队长笑着,他们也期待。

我们村里公用的石磨有一个,然后私人的有两户人家有石磨的。乔医生,你准备要几个石磨?杨书记道。

顾希回答:三个石磨都准备着,搬到卫生所来。吴队长先去收购红薯粉和土豆粉,到时候把账记下来,等面粉做好了,我们再还面粉。

我家拿出200斤红薯。吴队长道。

我家也拿出200斤红薯。杨书记道。

当天下工之后,杨书记和吴队长召集村民开会,说了食品厂的事情,因食品厂才开始,前期不能保证有福利,而且开荒山地,种植等工分都是算在食品厂的,不是算在村里的,所以大家对食品厂的信心很低,也因此,没有几个人愿意来。

因为进了食品厂,就会耽误村里上工,到时候食品厂没有福利,村里工分没有,来年吃什么?所以保守派的村民不愿意冒险。

不过,他们虽然不愿意来冒险,但10斤红薯或者土豆换一斤面粉,他们还是愿意的。第二天,吴队长在村委办公室登记红薯和土豆,顾希的三个徒弟都去帮忙登记了。

溪头村有100来户人家,到最后用来换面粉的红薯和土豆加起来,竟然有8500斤,其中5500斤是红薯,3000斤是土豆。

红薯和土豆放在村委操场。

材料有了,要需要员工。村民不愿意来,吴队长和杨书记就召集自己的家人,吴队长家两个儿子去开荒山地,两个儿媳在村里上工。杨书记家两个儿子,一个杨富国已经跟着顾希了,还有一个长子在村里干活,所以他叫村里有亲戚关系的。

妇女主任和会计也叫上家里的男人跟着他们的脚步。

一天下来,杨书记一共召到了15个汉子上山开荒。当然,开荒的山是属于村里的,是属于大家的,不能免费给食品厂使用,所以食品厂以地基的价格买下了这些地,钱先欠着。

第三十七章 开始赚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