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章(1 / 2)

加入书签

郭嘉的友人,也只有戏璕和陈登不会介意合作经商。赵昂相当于自家人,必须带飞。拉上曹洪和夏侯惇,能够避免很多麻烦,还可以顺便让曹操清楚他们是想赚钱,不是聚在一起,弄什么奇奇怪怪的阴谋阳谋。

郭嘉很大方地拿出《天工开物》,将兵器铸造、五金冶炼、舟车机械等不适合私人垄断的明代技术都抄录下来,附在文书上,送到司空府给曹操过目。

司空幕府又增添不少新面孔,郭嘉溜达了一圈,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也在掾属之列,还有以前在陈国见过一面的梁习,现在是西曹令史。

这次官渡获胜,颍阴荀氏宗族,顺势脱离袁绍的控制,回到故乡。

收到荀谌的请帖,郭嘉又确认了一下地址一一采薇阁梅苑。这浪子微微诧异,连荀家最正经的荀谌荀友若,也学会逛青楼了。

采薇阁中,窈窕舞女翩翩起舞,脚上的银铃随着舞步变幻,发出细碎清脆的悦耳声响。

荀谌用手指沾了一些茶水,在紫檀几案上写:奉孝和舍弟在一起,谌不反对,但人总不能只想着自己。请奉孝劝一劝舍弟,让他同意迎娶陈氏女郎,勿使后嗣断绝。

郭嘉原本懒散地半躺着,这时蓦地坐起来,挥手让舞女和乐工都退下,用折扇挑着荀谌的下颌,迫使他抬头。

四周的空气仿佛在迅速变冷、凝滞。被郭嘉锋锐如利剑一般的目光审视着,荀谌如芒在背。

郭嘉的唇角扬起一个轻蔑的弧度:别试图在我面前说谎,友若(荀谌)。上次军医那笔账,我没找你,不是因为我怕你,只不过不希望文若难过,你毕竟是他四兄。

荀谌尽量镇定,眼神还是不受控制地闪了一下,透出几分心虚。

当天晚上,郭嘉和荀彧共进晚餐,荀彧很有耐心地喂小奕儿喝汤。郭嘉心中一动,微微垂眸:文若,你想要孩子吗?

荀彧默然。

郭嘉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文若可以娶妻生子,但不要被家族操控,变成和陈氏联姻的工具,嘉

荀彧捂住了他的嘴:不要说出来,给彧一天的时间,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再谈这件事。

第二天,郭嘉尽可能自我开导:凭什么指望一个汉末的人不看重子嗣?文若至今未娶,已经算是深情,想要孩子,也没错好吧,要敢于正视内心的声音,他根本无法假装不在意!

灯影朦胧,荀彧领着五男一女、高高矮矮一共六个孩子回来了。年纪最小的才两岁,抱在臂弯里,年纪最大的是个女孩子,看起来有十二岁左右,长得还有点像荀彧。

郭嘉目瞪口呆,帮着荀彧把孩子们安顿好,悄悄询问:这些孩子是?

荀彧:是彧过继的子嗣。奉孝,其实不用娶妻,也能儿女双全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绣毂雕鞍骤 10瓶;枫香脂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2章

文若、荀郎、阿兄,彧彧叔~嗯啊这叫一会儿?

书房中,让人面红耳热的声音忽高忽低,郭嘉一个手滑,竹简掉落在地上。

今天早上,不应该在这里和荀彧胡来的,问题是养着七个孩子,天亮以后,也只有待在书房里才不会被打扰。这只臭鹦鹉,居然模仿他瞎喊。

郭嘉单手扶额,认真地考虑要不要把这只鸟灭口,最终还是舍不得,耐着性子教绿鹦鹉念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君子陶陶

轩窗外,戏璕的声音传来:哟,这是和君子扛上了?

郭嘉支起窗子,就看见戏璕轻裘缓带,长身玉立,手中捧着几枝红梅,眉梢眼角俱是笑意。

冷风直往屋里灌,帘幔倒卷,炭盆中的火焰一阵毕毕剥剥的轻响。郭嘉随手拢了一下松松垮垮的衣袍:志才,我跟你讲,君子最最信不得。

是信不得,小奕儿四岁,也是时候请一位西席先生给他启蒙。文若说你累着了,让我去请孔明(胡昭)。好好一个休沐日,我跑腿、送礼、说尽好话,替小奕儿请先生,你躲在书房里逗鹦鹉?

是累,小别胜新婚,你懂的。郭嘉邪邪地笑。

就会欺负文若。戏璕轻啐一声,将支撑窗户用的竹叉杆取下来,雕着蝙蝠和石榴吉祥纹的窗棂缓缓合上,将寒风挡在屋外。

郭嘉:我是被欺负的,你信吗?

胡乱扔在坐榻上的竹简和帛书,被郭嘉快速挪到一边。

戏璕刚好进屋,翻出一只如意瓶,把梅花插上。他瞅一眼书房中唯一能算得上整洁的坐榻,毫不客气地坐下,是那种极随意的坐姿。

郭嘉看戏璕的前襟上沾了少许微尘,替他拂了拂。

戏璕顺手提起几案上的酒壶,仰头悬空灌了一大口,觉得暖和了,才开始谈正事:孔明(胡昭)听说小奕儿似奉孝一般早慧,非常好奇,想先看看这孩子。下午我带奕儿去国子学,若是没什么问题,明天开始,孔明登门授课。

好的,胡孔明赤子之心,倒是难得一见的好先生。不过,拜托志才也继续教导奕儿吧,这孩子越大,性子越像文若,要是将来长成端方君子,也挺愁人的。

戏璕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郭奕,但印象中这孩子十分顽劣,跟郭嘉一样又皮又浪,简直有点无法想象郭奕端方起来是个什么模样。

郭嘉带着戏璕去看小奕儿。

小小的院落,苍松翠竹,梅花掩映。窗明几净的堂屋,郭奕不紧不慢地行礼:戏伯父好,别来无恙。

眼前极标准的、挑不出一丁点毛病的礼仪,让戏璕的眼皮跳了跳,再看看书案上的字,有歪歪扭扭的孩童涂鸦,还有荀彧那优雅端正的字迹。

不用猜,无论是礼仪,还是别的什么,都是郭嘉不在许都的那段日子,荀彧手把手教的。

戏志才静默良久,忽然纵声大笑,笑弯了腰。

哈哈、哈哈哈,奉孝,你可以试一试,把文若的儿子带成小浪子,让他体验一下你的感受。

郭嘉站在门外,他总是随军出征,离家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和郭奕都有些生疏了。刚回来的时候,他想抱一抱儿子,儿子却躲到荀彧的身后,伸出小脑袋,怯生生地看着他。

戏志才这一笑,郭奕才知道郭嘉就在屋外。迎出来,行子侄礼,缓缓下拜:阿翁。

郭嘉摸了摸郭奕的发顶,难得温和慈爱一回:奕儿,这些礼仪很好,但是小孩子不可以总是正坐,会长不高,腿也不直,以后被同窗笑话,还不讨女郎喜欢。

郭奕懵懵懂懂,还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讨女郎喜欢,但长不高什么的,他还真有点怕,没再继续维持坐姿标准。

午后,左俭不知研究什么丹方,蒸出一些上好的松露。这东西荀彧调香用得上,郭嘉拿白玉瓶子装了两瓶,穿过郭府和荀府之间的暗门,去荀彧的书房,把松露放在香料匣子边上。

侍女杜衡知道郭嘉怕冷,又添了一只炭盆。

热气熏蒸,郭嘉直犯困,决定小憩片刻。他迷迷糊糊,越躺越懒得动,干脆取掉发簪,扯松了衣裳,放任自个儿去和周公幽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