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1 / 2)

加入书签

李术说什么都不敢去赴宴,孙权派人去催,李术干脆反了,跑回庐江郡拥兵自重,凡是不服孙权,叛逃的人,李术都收留在自个儿的地盘上,还说什么有德见归,无德见叛。

孙权小儿,他们背叛你,归附我,是因为我比你有德。

孙权大怒,写了一封表状,请郭嘉转交给曹操: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扬州刺史严象,宜速诛灭

这封表状有点长,内容总结一下就是在甩锅。孙权:截杀扬州刺史严象这件事,是李术干的,和我哥孙策无关。现在我要讨伐李术,为国除害。那个啥,如果李术向曹公求救,曹公你可不能偏袒这个恶人哦。

要知道,李术这个倒霉蛋也只不过是执行了孙策的命令,去杀严象。严象一死,标志着曹操在江东的势力彻底清零,孙策正式控制了江东六郡,孙策和孙权才是受益人。现在倒好,孙权把责任全部推给李术,把孙策摘得干干净净。

郭嘉:如果甩锅的技术满分是十分,得给孙权打九分,少一分是怕这孩子骄傲。

这一年,孙权攻打李术,屠其城,派人将李术的人头送到许都。(屠其城出自《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的注。)

官渡的战况并不乐观,袁曹相持了半年多,曹营外围的一些地方,被袁军依次攻破。

就连许都运来的军粮,也一次比一次少。曹操治下大面积屯田,并不缺粮,但很多官员认为曹操一定会败给袁绍,已经开始摇摆不定,找借口扣下本应该上交的粮食,暗中和袁营的友人通信,等着投降。

郭嘉不在,每回议事,对曹操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他必须从荀攸、戏璕、贾诩、董昭、刘晔这些谋臣五花八门的计谋中,选择出真正可行的方案。事实证明,没有郭嘉的提醒,曹操经常会犯小糊涂,这段时间,两军交战,曹营的胜率明显降低。

不是谋略水平下降,也不是将士的战斗力下降,就是曹操没有作出最明智的决断。幸好,袁绍的失误更多更大更离谱。

就在昨夜,曹操的一个从事官徐他被袁绍收买,趁着许褚不当值的时候,怀中藏着利刃,以献策为由,接近曹操。徐他正要动手行刺曹操,许褚忽然有不太好的预感,心跳加快,跑来一看,恰好撞见徐他拔刀,就把徐他给杀了。

曹操险些遇刺,心中越来越焦虑,甚至萌生出退意。

他写信给荀彧,商量退兵的事。

荀彧回信说: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都不肯先退兵,因为先退的一方势必处于被动的局面。明公以敌军十分之一的兵力,画地而守之,扼住敌军的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见势竭,局势必将出现变化,这正是采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也。

紧接着,曹操收到郭嘉已至许都的消息,心中有了底气,振作精神,坚守官渡。

官渡和许都,相距大约两百里,如果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到。不过郭嘉选择坐车,怎么也得走上两三天,主要是因为昨夜的折腾,骑马有点为难。坐车还可以借车帘的遮挡,抱一抱荀彧。

郭嘉把脸贴在荀彧的颈窝处,近似贪婪地嗅着他身上的缱绻雅香。

荀彧低头,亲了亲他的发顶。聚少离多,哪怕任性一些,在马车上紧紧相拥,也短暂得像一个梦境。

晨光熹微,伴随着报时的钟鼓声,许都的城门缓缓开启。郭嘉替荀彧理了理衣冠,确保荀令君下车的时候还是许都城中最优雅、最整洁的美男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格子 3瓶;

第124章

荀彧伸手去掀竹帘,准备下车。郭嘉身体前倾,胸膛几乎贴到他的后背,微凉的呼吸拂在后颈上,似某种引诱,痒得他一颤。

郭嘉的声音轻如梦呓:我让人在清漪池放生了一百条红鲤鱼,你记得喂鱼啊,就当散步。久坐伤身,文若在尚书台一坐就是一天,真心疼他的腿。清漪池离尚书台很近,红鲤鱼好养,闲了一天喂两次,忙了三五天喂一次也可以。

竹帘在光尘中摇摆,荀彧回首,黑曜石一般的眸子里幽光深浓,轻轻捏一捏郭嘉的脸:愿君珍重。比起喂鱼,彧更想喂奉孝。

郭嘉挑眉:文若,你学坏了。他说着,故意模仿陈群无比严肃认真的神色:颍川诗书礼法教化之乡,这成什么体统?

荀彧莞尔:还好意思学长文(陈群),奉孝昨天面圣时,礼仪那般敷衍,长文又该廷诉了。

那就让他廷诉啊。

马车缓缓出城,郭嘉有恃无恐的疏狂笑声,和晨光一同洒落。

确认距离已经足够远,荀彧不会听见,郭嘉低咳了两声,开始闭目养神。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他展现在荀彧面前的那么好,之所以能看起来一切正常,是因为进入许都之前,他服用了少量的五石散。

夏日的午后,泥土都晒得有些滚烫,马蹄踏过,烟尘弥漫。

甘宁正寻思着,士兵又渴又热,用不用提醒郭嘉歇息片刻再走。马车突然停下,典韦提下来两大桶凉茶。齐物阁的花草凉茶甘甜清香,非常解暑。甘宁一口气喝了两瓢。众人都跑到树荫下乘凉喝茶,唯独不见郭嘉。

奉孝?甘宁隔着车窗唤了一声,没有回应。

典韦压低声音说:先生睡着呢,他早上说,如果俺觉得渴了,就把凉茶分给大家喝。

甘宁挑起车帘,只见郭嘉眉目轻阖,呼吸清浅,睡得正香。丝丝缕缕比兰花还好闻的香气在狭小的车厢中无声逸散。

判断出这香味的源头,甘宁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虽然仅仅见过一面,但君子如玉、温润缜密的荀令君,留给甘宁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那优雅沉静的香气,时刻提醒着甘宁,他从前对世家公子的臆测,

想象力是多么匮乏。

属于荀令君的衣香,居然染在郭祭酒的身上。这两位昨夜究竟是怎样议事的?

吃过晚饭,宿在驿站里,郭嘉总算来了精神。他搬出两张胡凳,坐在溶溶月光下,给甘宁介绍曹营的大致情况,谈到官渡之战,郭嘉的眼中汇聚了熠熠星光,亮得摄人心魄。

兴霸,官渡之战会成为以弱胜强的传奇,千百年后,世人讨论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是会提起官渡。

从荆州到扬州,又从江东到官渡,同行几千里。甘宁亲眼见证了郭嘉这一路的艰辛。风雨兼程,舟车劳顿,每一个在异乡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都让郭嘉原本就虚弱的身子骨,雪上加霜。

譬如小小风寒,别人三五天就能活蹦乱跳,郭嘉能断断续续咳上一个月,临近许都才养好。甘宁万万想不到,病秧子军师还有如此神采飞扬的一面。

到了曹营,一入中军帐,郭嘉就向曹操引荐了甘宁,经过一番寒暄见礼,甘宁被请入上座。

曹操顺手拍了拍自个儿的坐席,示意郭嘉同席而坐。

郭嘉没有半点虚礼,没大没小,直接坐下,悠然倚着几案:明公,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嘉只负责将兴霸请来,至于能不能留得住将才,就要看明公的本事了。

不是说曹公治下,法令严明吗?郭祭酒这般不分尊卑,疏狂散漫,脸上还写着别指望嘉帮忙,这样真的没关系嘛?

曹操早就习以为常:奉孝且看着,孤从不屈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