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章(1 / 2)

加入书签

从冬至日开始,官吏放长假,军队在营地之中待命,商旅停业,边塞闭关,百姓走亲访友,互赠食物。

这年头还没有冬至要吃饺子或者元宵等美食的习俗,连元宵这种食物都没有出现。饺子和馄饨倒是已经问世,通常都叫扁食。

冬至当天,为了驱除寒气,有条件的人家一般会煮羊肉吃。据说是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感到寒冷,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羊汤,觉得又暖和又鲜美,对羊汤赞不绝口。于是民间纷纷效仿,每逢冬至,就炖羊肉。

郭嘉带着厨子来,是打算怀旧一回,请众人品尝饺子和元宵,庆祝冬至。郭府的仆人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准备,他们在地窖里堆积木头,定期喷水养蘑菇,还泡了一批豆芽。

申时,一群半大小子在偏厅聚会,每个人面前的食案上都摆着一碟煎饺,一碟凉拌豆芽,一碟蘸饺子的酱醋,一盘蘑菇辣椒炒鱼丸,一碗羊汤,一小碗醪糟元宵,是芝麻陷的小元宵,点缀着红枸杞,香甜美观,风味独特。

正厅中,诸君的食案上也是这些小吃。

元宵这东西,虽然是头一回见,但多吃上几口也就没那么稀罕了,毕竟自家的厨子也能仿着做出来。倒是出现在大冬天的新鲜蔬菜和蘑菇,让众人惊奇赞叹。

在这个素菜只有菜干和蘑菇干的季节,他们居然吃到了豆子芽和银盘菇!要知道,应该至少再过一个多月,田地中才会长出豆子芽。

还有银盘菇,这可不是那种大老远从南边运来的蔫不拉几的烂蘑菇,而是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下雨之后,运气好才能在野外采到几斤的野蘑菇,鲜美可口,俗称小银盘,市价和纯银盘子也差不多,是一种贡品。

窗外还在飘着雪花,怎么会有豆子芽和银盘菇呢?

这一刻,很多人甚至想起茶楼酒肆中的谣言:郭奉孝学过法术,能掐会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曾经催开非时花。

这个传言,他们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险些笑掉大牙。

曹操的心腹谋臣,哪个不是见微知著,仿佛能未卜先知一样?哪个大户人家没几个莳弄花草的匝人?栽种在室内的花草,冬天也不凋零,花开得不合时节,是常有的事。还有一些奇花异草,原本就能耐严寒,是那些说故事的俳优少见多怪而已。

然而现在,他们也怀疑郭嘉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万潜:最近颦翠楼新出的段子,郭奉孝历山遇仙,左仙翁升坛祈雨莫不是真的?

程昱:听说乌角先生为村民祈雨的时候,奉孝也在场。

郭嘉:一不小心就和妖道左慈搅在一块,他太难了。难道要写上一卷《温室蔬菜栽培指南》来自证,和江湖神棍划清界限?。

荀彧、戏璕已经不是头一回在冬天吃到这些东西,也大约知道怎么催芽,笑而不语。

曹操却是直直地望着郭嘉发怔,这人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能捣鼓出各种新鲜玩意儿。

宴席将要散场之前,在偏厅里用餐的半大小子陆陆续续地来拜见自家长辈。

司马懿向众人行礼过后,又找郭嘉玩起射覆游戏。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这两个都是此道高手,一只倒空的水盂(装水的容器),硬是拿来倒扣住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物件,玩出百般花样。

再次轮到郭嘉占卜,铜钱翻转着落在几案上,郭嘉盯着卦象,脸上的笑容陡然凝住,在一瞬之间完全隐去,淡淡地看了司马懿一眼,拂袖而去。

众人一头雾水,想不通一向随和、几乎百无禁忌的郭嘉为什么忽然一言不发地离开。

戏璕看了一眼卦象,是一个蛊卦,《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蛊可以引申为药,暗指父母留下烂摊子。

这真是碰巧触到郭嘉的痛处了,郭父确实留下一个烂摊子。郭嘉心中一直有些遗憾,暗恨没有再早一点阻止郭母服食丹药的恶习,郭母去世的时候还很年轻。而且郭嘉本人,最讨厌服药。

司马懿扣住什么东西不好,偏要扣药。戏璕收起铜钱,轻轻叹了一口气。

荀彧揭开水盂,发现覆在下面的是一枚赤色丹药,眉头微蹙。

胡昭一看,自家徒弟和友人似乎闹了一点不愉快,连忙去追郭嘉,不料郭嘉走得极快,远远地将他甩开,一时间竟然追不上。

第68章

戏璕请胡昭师徒在小厅里喝茶,对有些不安的司马懿说:不关你的事,奉孝不是恼你,别放在心上。这涉及到郭嘉的私事,他不便细细分说。

也没必要说,毕竟很多时候,一个人觉得十分难过的事,如果说给不相干的人听,对那些不相干的路人来说,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故事,无关痛痒,没准还会拿来说笑。

考虑到郭嘉很欣赏胡昭师徒,曾夸赞胡昭治学严谨,是一个真正的爱书之人。估计郭嘉的小情绪一过,就会觉得怠慢了人家,行着射覆酒令突然离席,委实有些失礼。所以戏璕替他安抚一下胡昭师徒,免得生出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戏璕这么说,胡昭稍稍安心,知道事情能够揭过去,一笑释然。毕竟在书院时,戏璕和郭嘉就比较投契,可以称得上相知。这件事听他的,一准没错。

不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惹得郭嘉不开心,还是觉得过意不去,过几天就让小懿儿带上礼物,去拜访郭嘉。

荀彧试着推一下内室的门,雕花木门应手而开,原来郭嘉只是将房门虚掩,并没有插上门闩。

正值薄暮时分,细细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堆叠在窗棂上,累积出不厚不薄的一层,洁白无瑕。

内室的光线有几分昏暗,郭嘉不曾点灯,背朝房门骑坐在一只箱笼上,面朝卧榻,身子微微向前倾,似乎在专注地看什么东西。

也亏得他清瘦,要是换一个胖一点的人这样骑在箱笼上,估计箱笼已经被压塌掉了。

荀彧放轻脚步,走到郭嘉身侧,只见卧榻上平铺着一套崭新的深衣曲裾,不过看花纹和样式,是好几年前流行的款式,早已过时。显然不是新裁的衣裳,而是保存的非常好。

这套深衣的绣工委实很一般,但胜在针脚细密。郭嘉看着看着,忽然伸手轻轻抚过衣裳的衿口,脸上冷凝的神色蓦然一松,渐渐变得哀戚,眼眶也开始发红,像是沉浸在什么回忆中。

这套衣裳显然和郭母有关,东西还保存得那么完好,斯人已去,物是人非,生死两茫茫,郭嘉是在触景伤情?

荀彧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对方,一种非常疼惜的念头促使他做出了一个不太像他的举动:他抱住郭嘉,有些强势的、一把将郭嘉的头按进自个儿怀中。

郭嘉猝不及防地被按头,眼前一片黑,挣扎了一下。

荀彧压得更紧,柔声说:别动。

可能是视线遇到阻碍,看不到的原因,郭嘉的嗅觉变得异常灵敏,他闻到荀彧身上掩盖在熏香之中的淡淡体香,嗅着对方胸口熟悉的味道,前额触着对方强有力的心跳,慢慢放松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只蜷缩在这个让他安心的怀抱里。

除夕前的两三天,府上全员扫尘除秽,清洁庭户。这和后世年前大扫除的习俗是一样的。

要是搁在太平年月,这时节还要回家乡,扫墓祭祖。

然而,上一任颍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的部将俘虏,让董卓扔进大铜鼎之中,直接活活烹煮了。这些年,颍川郡都乱哄哄的,乱兵流寇盘踞,想要回家乡祭祖,除非带一支军队随行,才能保证安全,这样劳师动众,显然不太合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