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1 / 2)

加入书签

郭嘉:这也能看出来?我有一句你大爷的,不知当不当讲?

他狠狠地剜了左慈一眼:老不休,那鹦鹉念情诗,是你教的?

左慈察颜观色,估摸着那鹦鹉惹出什么幺蛾子,讪笑着撇清关系:贫道哪会念诗?就算会也没那闲工夫,是这鹦鹉天赋异禀,陪着贫道寻花问柳,听什么会什么。

郭嘉翻白眼:还是个自学成才的,呵呵。

郭嘉把鹦鹉安置在书房中,交代由大管事辰良亲自来喂养这只鸟,不得假手于旁人。

昔日的小书童辰良,如今已是郭府的大管事。

郭嘉没有娶妻,生性也比较随和,属于很好伺候的家主。所以辰良主管一切内宅事物,在府上说一不二,过着很多别人家的管事羡慕不来的幸福生活。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郭府的大管事可没那么好当,什么事可以随意处理,什么事会犯忌讳,心中得有数。

有些事,比如左俭炼丹,左慈召倡伎等,郭嘉不会在意,甚至就是郭嘉在纵容宾客。但有些事,比如所有在第二道门之内发生的对话,一句也不能传出去。比如有两间书房,郭嘉私用的那一间,只有他能进去清扫,带字的东西一律不得流出。

先前有一位大管事就是误以为郭嘉年少可欺好拿捏,中饱私囊,还让内宅传出闲话,被郭嘉当众治罪,依照汉律判了一百杖刑,还没打完,人就当场断气。

这年头,奴仆的生死完全由主人说了算,心情不好就打死奴仆的纨绔子弟也不在少数,遇上郭嘉这种讲道理的家主,已经是十分难得的福气。

所以,郭嘉看似随口一说,辰良也不敢大意。他立刻跑到厨下讨来一些谷物,又切碎一颗葡萄,去书房喂鹦鹉。

喂着喂着,辰良不慎被鹦鹉的弯勾嘴啄了一下手心,吃痛缩回手。

鹦鹉发出猥琐的男子笑声:小娘子,别躲呀,嘻嘻。

辰良:轻薄浪子我见多了,没想到还有浪鸟。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曹操举办了誓师典礼之后,领着一众幕僚在城头上阅兵。

除了需要巡视濮阳防务的夏侯惇,和驻扎在东郡保护屯田的赵昂,濮阳城下,诸将齐聚,列兵演武。

托黑山贼搬运工于毒的福,曹操上回带兵出征,缴获的物资足够养活十万大军。很多武将都以为曹操会扩充军队,然而没有。

不仅没有招募壮丁,还一直在精简士卒。之前投降的三十万青州兵,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只留下五万人,落选的人都被派去东郡,编入平民户籍,充分发挥农民兵的特长之一,种地开荒。

留下的五万人,其中有三万人,早在几个月前就经过郭嘉、夏侯渊和曹纯的严酷训练,成为兖州最精锐的步兵野战部队,更名为青州营。其余两万人转为城防部队,根据郭嘉骚扰了六七个武将才编写而成的《驻防攻略》,接受专业的守城培训。

被他骚扰的武将不但没有怨言,还引以为荣,没被咨询到的武将都憋着一股子劲,计划着痛击袁术,让郭先生刮目相看。

紧跟着,所有士兵的装备和武器都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军饷翻倍,不过待遇提高的同时,军法军纪也更为严明,每个士兵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再敢闻鼓不前,是会人头落地的。

所以兖州的大小官吏,跟随曹操登上城头的时候,一眼望下去,都是威武的军队,整齐的军阵,城下数万士兵,衣甲鲜明,刀戟生光,震慑心神。

那些原本已经打定主意,等袁术的十七大军逼近,就望风投降的官吏都有点胆怯。

尤其是曹操一抬手,下方数万士兵齐声高喝:必胜!必胜!振聋发聩的齐呼声,直冲云霄,那些心中有猫腻的人,腿都吓得发软。

曹操意气风发地说:孤有心发兖州之兵,将袁公路(袁术)赶出陈留,拓取豫州之地,诸君意下如何?

这就是奸雄的心计,不管诸君意下如何,曹操都要迎战袁术,但他偏要故意问出来,逼迫兖州的大小官吏当场表态:我和袁术,你们准备站在哪边?

荀彧和戏璕都没出声,曹使君这个问题,显然是在考验兖州本地的士族。

万潜:有如此精兵,何患袁术?

毛玠、程昱:愿效犬马之劳。

其余众人:我等愿听曹使君的吩咐。城下都是曹操的兵,谁敢明着说不同意?

咳咳,还真有人敢,陈宫直言道:陈留自然要守,将袁术逐出兖州即可。主公身为汉臣,怎可大动干戈,进犯豫州之地?

曹操用不善的目光盯着陈宫:瞧瞧你这番话,袁术打我可以,我打袁术就不行?我又不是专门给兖州看门的狗!

陈宫被盯得有点不自在,但他一向正直,毫不理会曹操的态度,继续说:况且兖州刚刚安定下来,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也不宜对外用兵。请主公三思。

场面蓦地冷下来,城下的士兵依然轮番喊着口号,城上却诡异地一片沉默,官吏大多装聋作哑,屁都不敢放一个。

曹操板着脸,目光森然,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就要发怒的时候,他却突然大笑出声,公台(陈宫)说得不错,豫州非一朝一夕可得,当务之急,还是先治理好兖州。来人呐,公台直言不讳,赐丝绸六匹。

陈宫拱手致谢,后背上都是冷汗。他还以为来人呐的后边就是推出去砍头。

曹操环顾众人,忽然问:奉孝怎么没来?

荀彧默默地立着,就像没听见一样。点卯记考勤这种事,不归他管,奉孝是请假又不是旷工,也不会有什么事。

戏璕:奉孝一缺席就被揪住的体质,果然还是一如既往。

掌管考勤的小吏出列说:郭从事身体不适,请假一日。

曹操:又病了?

那小吏隐晦地偷看万潜一眼,犹犹豫豫地说:昨日颦翠楼的十几个女郎全被郭府的马车接走,一夜未归,郭从事可能不是生病,是流连花丛荒废公务。

曹操的面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

荀彧:一夜未归是指昨夜,昨夜人在我这!他正要开口,却被戏璕暗暗拽了一下,于是荀彧肃然看着那名小吏,心想:轻轻碰一下都会颤栗的人,你们非要说成浪子,真是眼拙!还想拿这个搞事情?

第58章

搞事情这个词,还是郭嘉教荀彧的。

以前在书院的时候,郭嘉一旷课,就被陈群打小报告,一准儿被韩夫子罚抄书。每逢被罚,郭嘉总要一边耍赖让友人帮他抄写,一边嫌弃陈群搞事情。

结果通常是:荀彧带头帮浪子抄书,戏璕、郭图和辛评纷纷提笔,浪子本人一个字也不写,蒙混过关。

可惜步入仕途以后,搞事情的目的再也不会那样单纯了。

昨夜的事,是两个人的事,在获得郭嘉的首肯之前,荀彧不打算私自把事情公之于众,何况郭嘉来时轻车简从,应该是不想被人察觉。

虽然荀彧很想穿上玄端礼服,与郭嘉举行士昏礼(婚礼),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从此荣辱与共,不分彼此。但他尊重郭嘉的意愿,他可以等,等浪子愿意和他定白首之约,一同去宗祠祭祖、宴请宾客的那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