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嫡女重生驭夫手札》TXT全集下载_35(1 / 2)

加入书签

他刚才看似凌厉的飞刀其实欠了火候,准度有余,力道却不足,又在飞行的途中被那枚钢针卸了力,几乎全靠的怒气与杀意飞向了刀疤眼的眉心。

若不是因为途中遇那枚萃毒的钢针相遇染上了鸩毒,倒真不见得致命。

又是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

齐钺冷笑,拾起佩剑撑着自己起身,斜眼瞟见了对方眼神里的难以置信。

“怎么?”他对着那具再也无法行杀人灭口之事的尸体轻蔑道:“以为天底下只有你一个人会用暗器?”

“搜身。”他抬眸吩咐卫达,利落干脆,却突然想起了身后的林诗懿,急忙补了一句,“弄出去搜,碍眼。”

卫达领命,很快带着尸体出了房间,方才的打斗声剧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有许多相府的下人和护院赶了过来,卫达正好关上房门,拦住了众人。

外面喧嚷不断,齐钺愣愣地站在房中,直到现在额边才滴落了第一滴冷汗。

他没有回身。

在危险面前保护林诗懿几乎已经是刻入骨血的本能,但是在危险之后,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直到林诗懿发出一声尖叫。

“爹!”林诗懿的呼喊中带着哭声,“您怎么了!”

齐钺连忙回身,看见圈椅中的林怀济已经陷入昏迷。

“懿儿!”他走到林诗懿身边,那只本能地伸出想揽住林诗懿安慰的手生生地僵住了,他看着林诗懿颤抖的双肩,“冷静,你是大夫,你可以的。”

林诗懿看着齐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对方的眼神中攫取理智和戾气,她强忍拄尚未夺眶的泪水,颤抖着搭上林怀济的脉象。

其实即便不用搭脉,她也基本上可以确诊眼前的病情了。

在雪信那件事之后她就留意到,林怀济时常头疼头晕,肢体麻木,至今更是异常嗜睡,昏沉难醒。

她搭过脉,五志过极,心火暴甚,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这分明就是脑卒中的前兆。

而现在林怀济的脉象中的这些症状较之前更为明显,甚至已经出现了“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的症状……

“能帮我……”林诗懿睁眼,却没有再看齐钺,“帮我把他抱到榻上去吗?”

齐钺照做,待林诗懿安顿好林怀济后,他踟蹰良久才终于开口,“严重吗?”

“脑卒中,不轻。”林诗懿还是没有看齐钺,声音也很轻,“性命无碍,但不知醒来后还能不能站得起来。”

房中一时陷入沉默。

林诗懿开好方子递了出去后又重新步回里间,坐在林怀济的床前。

“你有事……就去忙吧……”她轻轻道。

“懿儿……”齐钺喉间喃喃。

隔着屏风,齐钺伸手攥紧了胸口。

两颗心,都是一样的痛。

“侯爷!”卫达突然闯进房来,手上握着一块腰牌,“除了一些暗器毒药,我还搜出了这个。”

齐钺接过腰牌细细打量——

五府中郎将,皇帝身边最贴身的近卫统领。

他深深地吸气,攥着腰牌的手觳觫而栗。

“齐钺。”屏风后飘来林诗懿的声音,“是我父亲对不起你们齐氏满门,所有罪责,我林府甘愿领受。”

“你去罢,齐钺。”

她的声音苍凉却坚毅。

“你所有的决定,我也都会理解。”

作者有话要说:打斗场面不是阿鱼的强项,这一章我磨了很久,双更失败..

是he鸭,大家别紧张!正义和爱情会战胜一切!善良的人们都该得到幸福!

不过正文真的快完结了,大家对番外的事情如果没想法,那我就信马由缰啦~

文中提到的"脑卒中"就是中风,中医叫法.

第102章 自古天家无父子

齐钺吩咐完卫达照料好相国府后转身要离开, 卫达怔怔地望着齐钺的背影,没有应声。

虽然他与齐钺的感情不比荆望, 但是他要比荆望细心得多,他看得出, 齐钺还有话没有说完。

果不其然, 齐钺拉着枣雪的缰绳却很久都没有上马,他终于还是转过身来, 不放心道:“派人去通知荆望和府上的人,收拾着, 还有夫人……如果真的……”

如果真的有什么不测的话。

“带他们去北境罢, 隗都虽繁华,却不一定容得下这么多人;北境虽苦寒,却未尝不能是一方自在天地。”

“侯爷。”卫达也认得那枚腰牌, 即便是不说, 他也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您要去做什么?”

齐钺说完了想说的话,已经翻身上吗, 扬起马鞭前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我要去为枉死者,讨一个说法。”

晨雾弥漫, 东方欲晓。

齐钺进宫的时间还不到早朝, 隗文帝不比当年,能天天在早朝前两个时辰就起来批阅奏折,齐钺到时,他还在太监的侍候下洗漱更衣。

齐钺侯在殿外, 脸沉得教平时溜须拍马惯了的老太监都不敢多话。

“齐卿今日这么早。”隗文帝被人扶着出了寝殿来到中堂,见齐钺要跪先抬手免了对方的礼数,“可是有要事?”

“对齐钺是要事。”齐钺抬眸看着隗文帝,“却不知,对圣上来说是不是。”

隗文帝闻言坐直了身体,他微眯起眼睛打量着齐钺,没有言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齐钺撩起袍摆单膝跪地,掏出那枚腰牌双手奉过头顶,“圣上若要取臣的性命,奇毒可以,黄曲毒米也可以;可偏偏来者没有带着圣谕,臣无知之下奋起自卫,不想却是忤逆了皇命。”

能在御前侍候了大半辈子是何等聪明的人,惯会的就是察言观色,老太监觉察出气氛诡异,并没有立刻上前接过齐钺递上的东西,而是试探着偷瞄着隗文帝。

隗文帝挥了挥手,老太监便识趣地带着殿前一众下人退了下去。

接着,隗文帝歪倒在椅子里,他右手撑着前额,没有再看齐钺手上的东西。

齐钺的话说得明白,他哪里还需要看那是什么。

“齐钺可以死,齐锏、齐铠、齐重北都可以死,因为我们都是圣上的臣子。”齐钺还是举着那枚腰牌,语气出离的平静,“可是北境的将士们不该死,裴城万人坑的五万白骨何辜?满目疮痍的北境何辜?”

“朕险些以为你忘了。”隗文帝冷哼一声,“你居然还知道你是朕的臣子?”

他抬眸,目光阴鸷,“可是齐重北他不知道!”

说话间他拍案而起,“如果他还知道他是朕的臣子,他就不该让北境十二城差点改了姓齐!”

“那是朕的天下!”

“可是没了齐重北——”齐钺放下手中的腰牌,抬眸冷冷地盯着隗文帝,像是看着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北境十二城便成了巧那的天下,成了人间炼狱!”

“圣上心里只有您的天下,可想过生活在这天下的,您的子民?”

“齐钺是不是过分苛刻了?当年您夺嫡登位,连骨肉至亲也没有放过,何会在意旁人卑贱的性命。”

“齐钺……”隗文帝突然颓然地坐回宽椅上,收起了之前的狠戾后,老态毕现,“若是朕同你说,朕是在意过的,你可会信?”

“朕曾经有过太多次机会可以取你的性命,可是朕没有。”

“朕老了,总想起你小时候的样子,会哭、会闹又很皮,跟朕的皇子们都不一样。他们看见朕都只会毕恭毕敬,害怕得要死……”

“还有你和齐锏,朕年少的时候也总是想着,为什么自己没有一个亲密的兄长,或是乖巧的弟弟?”

“齐钺你看看,朕的兄弟们都做了什么?朕的兄弟要同朕争这天下,他们不死,朕就要死!后来朕终于赢了……可是巧那又来了,朕在这个皇位上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那时朕就会想起当年朕登基前和齐重北在一起的日子,朕同他,比同宫里的那些兄弟们还要亲……”

“巧那来来去去,齐重北就一升再升,当初,明明是他亲手把玄武符交还与朕,朕明明那么信任他!他却差点让北境十二城改了姓‘齐’。”

“于是朕看着身边的儿子们,就慢慢明白了——”

“自古天家无父子,又何来的兄弟?”

齐钺盯着隗文帝长篇感怀,情绪却再难有半分波动,“若齐重北真的有谋逆之实,圣上大可以拿他下大理寺狱,着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查个明白。”

“他拥兵自重,几次三番以战事为借口对朕的旨意置若罔闻,好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隗文帝冷笑,“整个北境都对他感恩戴德,眼里可还有朕这个皇帝!”

“所以您就要让整个北境给齐重北陪葬?”齐钺也笑了,笑得苍凉戏谑,“要他们在黄土下记得您的恩情?要他们化作白骨去记得您才是隗明的帝王!”

“不、不……不是这样的……”隗文帝伸手抱住自己的脑袋,刚才梳理好的发髻也被带乱了,他突然放下手重重地砸向座椅的扶手,“兵败一事是他自己没有用!怪不得朕!朕怎可能将自己的河山拱手让人!”

“那您真的,就什么都没做过吗?”齐钺眸色深沉。

方才他走时,终于还是没有带走林怀济留下的小册子。那小册子一旦呈到御前,那无论事情的结果如何,林怀济和整个相国府就再也不可能跟这件事撇清干系。

他心里不是没有恨,但恨意最终还是遮不住他知道相国府还有无辜的人。

“您疑心甚重,忌惮功臣,却又不愿背负枉杀忠臣良将的千古骂名,所以黄曲毒米的伎俩,您用在齐重北身上,也用在我身上。”

“甚至,为了撇清干系,您两次先后选了两把好刀,前任宰相和秦韫谦到底是不是有您的授意我不知道,但都少不了您的暗中相助吧?”

“您说您心软过,可当初假扮的苍鹰弯刀客和奇毒没能要了我的性命,到底是因为您老来见不得杀业,还是因为您担心没人帮您料理丹城的烂摊子?”

“不管是我还是齐重北,前宰相或是秦韫谦,都不过是您手中的刀。前者替您驱除蛮夷,护你河山无恙;后者替您排除异己,助您皇权永固。”

“帝王之术,当真是,高明得令人齿冷。”

“哈哈哈——”终于听见齐钺说出了心里话,隗文帝不怒反笑,“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齐钺,朕真的有点后悔了,当初为什么没有了结你,看来妇人之仁真的是要不得。不过——”

他说话间突然眸间一凛,“只要朕还是皇帝,现在也还来得及!”

隗文帝抬手像是正要下什么命令,门外却突然传来太监的一声通传——

“太子殿下到——”

“你来做什么?”隗文帝大怒,抓起一旁的茶盏砸向太子的脚边,“朕不是说过了,任何人不准进来!滚出去!”

“父皇!”李瑊恭恭敬敬地行礼,奉上了今天的第二块牌子,“您醒醒罢!”

隗文帝看见李瑊手上的令牌,似乎比看到刚才齐钺呈上的腰牌还是惊惧,他脚下不稳,直接跌到在了宽椅上。

“父皇。”李瑊还是捧着牌子,“既然您忌惮北境十二城姓‘齐’,那若是当年的事情传到北境军的耳朵里,乱的只怕就不是区区北境十二城了罢!”

李瑊抬头,竟有种说不出的威势。

“若是有人执玄武符重返北境,这天下,还会姓‘李’吗?”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阿鱼又迟了,是想着直接奉上双更,完结正文。

第103章 山河无恙岁月安

文帝五十年, 隗文帝亲下罪己诏,还齐重北以青白, 于裴城建万人冢,于皇陵设排位, 令李家子孙后继帝位者, 必年年香火供奉,以告慰北境无辜亡魂。

隗文帝退位, 不称太上皇,不足一月便离世, 没能熬过文帝五十年的冬天。

次年一月, 太子李瑊登基,改年号为祭北,史称祭北元年。

新帝登基除了大赦天下之外的第二道圣旨, 便是准了林怀济告老还乡。

*****

新帝高坐殿前, 堂上只留两人。

“你也要辞官?”李瑊面露难色, “相国大人年事已高,卧床不便, 朕实在是不忍再以国事扰之晚年,可定北候可是正值盛年, 现在隗明看似繁荣, 实则内里空虚,北境十二城更是百废待兴。朕新帝继位便顿失左膀,怎可再失右臂?”

“圣上抬举了。”齐钺抱了抱拳,“齐钺是个粗人, 带兵打仗还可以,朝堂政事却是一窍不通,已经不能再为圣上做些什么了。”

“况且——”齐钺眼神飘向一旁的垂首默立的人,“圣上已得贤臣,定可助圣上再现隗明昔日盛景。”

“康柏?”李瑊的眼神看向一旁的康柏,“此次北境毒米案得以告破,卿实在是功不可没,可要向朕求些什么?”

康柏一届文人,多年寒窗,此前一直心心念念的便是要入翰林院,作大学问;可真的当李瑊问到他的时候,他却突然弄不清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了。

“圣上……”他的样子看上去拘谨又局促,“臣……”

“既然你没有想好,朕帮你挑了个去处。”李瑊浅笑,“户部尚书一职悬空至今,不知道卿可愿屈就?”

若是放在以前,康柏是一万个不愿意。

读书人,尤其是像康柏这样清高的,都瞧不上那些个铜臭气。

可这大半年来经历了这许多事,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手握整个隗明王朝的钱袋子,意味着什么。

他突然想起年少时在北境拜在自己启蒙恩师门下后,老师教他们读的第一首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个位子不好做,也有太多的诱惑,他突然真的不放心交给任何一个旁人。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他要做好这个位子,比起北境浴血的将士,比起翰林院鸿才的大儒,他也不矮半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