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章 红尘俗事(1 / 2)

加入书签

说书人说的不是书,是人生万千的故事。

胡虚站在台上,台下是万千观众,正在凝神倾听他的一言一行。

那一刻观望台下,胡虚有一瞬间的失神。

在很多年前,那个偏僻小城里,曾经有个中年书生,会经常来此陪伴少年胡虚。

文采冠古绝今的中年书生,总是会在门前小院子里,教他学琴棋书画,与他谈诗酒花茶,陪他嬉笑玩闹。

可是,少年胡虚最喜欢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故事,是那一言道尽天下事的气概,是那一语道古论今的情怀。

很多年以后,当胡虚流落街头,不得不以说书谋生,混迹于酒楼瓦肆。无意中才得知,那个中年书生,未曾成名之时,也是靠走街过巷,穿城越府,以说书谋生。

原来,他和当年的他,曾如此相似。

这种关系,也许就是血脉相承吧。

只是,如今的胡虚,并不想承认这种关系,哪怕他的一身所学,皆是源自于他。

他蓦然想起少年时的梦想,那时总在中年书生耳边唠叨的空话。

总有一天,我要一扇一木走天下,让千万人能够听到我说书,听到我讲的人间故事,听他们为我喝彩欢呼。

那个中年书生,总是微笑不语,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笑道,好好好。

如今,他站在这万人瞩目的舞台,那个人却再也不会出现。

在登台之前,胡虚早已把这凤炎都城的千万人打量了一遍,也在宫墙城楼上寻觅过多次。

他终于确认,他确实没有出现。

哪怕他的儿子,已经登台说书;哪怕他的私生子,此刻登台说书;哪怕两兄弟,陌路相争。

那个中年书生,终究没有来看一眼。

算了吧,自从他离开之后,就是如此绝情无义,自己又何必多在意。

没有人听到胡虚心里的那声轻叹,只听到他讲出来的动听故事。

方才的口技惊艳四座,一言传万千声音,让台下万千观众早已按捺不住,只等着他秀出更多的记忆。

不过,出现在人前的胡虚,并没有继续用口技来取巧,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不是修行者大战凶猛异兽的天人之举,也不是将士百战死守国门的沙场烽火,而是一个红尘俗世间,普普通通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县城,发生在一户普通人家身上。

那户人家,夫妻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中有幼儿欢乐绕膝,虽然清贫但也颇为自乐。可是,有一天,他们的孩子被贼人拐走了,只留下一串小铃铛。

夫妻二人伤心欲绝,丈夫日夜穿山越岭,逢人便打探消息,只是一无所获;妻子天天痴守家中,茶饭不思,以至于彻夜难免。

幸好,天不负有心人。某天有三个少年义士来到小县城,得知了夫妻丢失孩童之事,便行侠仗义助其寻找。他们四处打探,终于得知孩子是被山上的贼人偷走了。

三名少年义不容辞,深入山林中,与盗贼大战三天三夜,终于救出了孩童。

只是那孩童,已经被山贼折磨得不成人样,早已失去了童真的色彩,变得痴呆傻愣。

后来,那个孩子有没有好起来,说书人并没有说。

说书人最后说,他也许永远不会好起来,他也许明天好起来。

只要我们不曾放弃希望,那么所有的绝望悲伤,终究会成为过往。

故事讲完,第二柱香,恰好燃尽。

说书人一拍醒木,一收纸扇,一个鞠躬。

一壶浊酒入喉,飘然潇洒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