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3章 抢票风云(1 / 2)

加入书签

说书,初为世人行乞、谋生之手段,其以串乡说唱,但求温饱矣,难登大雅之堂。后因赵宋都城之繁华,说书兴于勾栏瓦舍,盛于凤梧祭典后,至今不曾亡。自凤梧祭典后,赵宋酒肆茶馆,莫不以有说书人为荣。

——胡不说·《浮华演义·说书》

………………………………………………………………

暗流在阳光下,也不会浮现出地面,只会在最后时刻,奔涌喷发于世人眼前。

那些藏在背后的各方势力,是推动暗流方向的主导者,而那些黎民百姓,则是其中不起眼的棋子。

只是在祭典最终关中,这些微不足道的棋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于最终关将于晚上开始,习惯了白日观看祭典的百姓,也并非是显得无所事事,而是忙于跑到祭典广场的一侧,希望可以幸运地抢夺到进入广场的票券。

可谓是历尽波折,终于找回了自家儿女的两个老渔翁,今天也没有闲着更没有带上儿女,天色未明时就起来,往祭典广场的方向小跑去,希望可以幸运地抢到票,给他们的小恩人投上感恩的一票。

当他们以为已经够早了,不料到了广场外才发现,竟然有不少人是通宵达旦地在等候,比他们还要早,以至于他们看着人群,却没有办法挤进去。

两人心中都是诧异兼懊悔,难道这些人都不用睡觉的吗,同时也不免责怪家中的媳妇,早知道就不该听她们的,陪伴儿女多一会,以至于错过了大好时机。

两人只好四处张望,希望可以找到一丝机会或者眷顾。

只见在祭典广场内,正有数百名工匠在上下忙碌着,大概是在检查和维修祭坛,并且给予祭坛装上新的饰物,让祭坛在黑夜里也能绽放出不同的色彩。

两个老渔翁看到,一个脸色黝黑和一个脸色苍白的汉子,正在费力地扛着一根巨大的竹竿往祭坛的底部走去,大概是拿去更换祭坛的一些物件。

老渔翁皆是摇头不已,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弱,比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抬根空心竹子都这么费劲,莫非是昨夜没有吃饱饭。

不过他们也没有心思去打量别人,心中还在为如何拿到票券发愁不已。

等到天色大亮,心急不已的众人遥遥地看到了一列军队闯了进来。

一看到训练优有素的军队整齐而来,老百姓哪里还敢喘声大气,只好忙往两侧闪开,让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那列军队来到广场外的一侧,便纷纷有序地散开,不到片刻便在广场外划出一片巨大的空地,并且外围还有兵士在驻扎着。

老渔翁在人群里遥遥看去,也只看到当先一名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正在有序地指挥和坐镇着。

在军队列阵之后,近千名士兵围成两堵人墙,挡在了百姓和内部兵士之地,其手中更是执着长枪一支对外,露出冰冷的枪尖。

待得列阵完毕,那少年将军朗声大喝,呼吁人群安静下来,而众多兵士齐声响应,更是震耳欲聋,吓得老百姓不敢多说一句。

在场百姓静默,那少年将军才公布最终关取票之规则。

在最外围的兵士中,将会形成二十个进出之门,并且不定时地同时开出五个进出之门,排队的百姓将会从此进入。

每个进出之门,将会一次性放进十人,合计五十人。这五十人进入内部之后,将会得到一张票券,并且需要在票券上签字画押,由兵士检核无误,方可离开,这才算获得进场的资格。

任何票券,将不得转让,不得涂改,不得赠予他人,若发现违规者,处以重罚。

老渔翁一听,这急得可是焦头烂额,且不说距离那兵士所把守得进出之门还隔着重重人海,甚至于连开哪个门都不知道,那得怎么进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