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章 独守盼归(1 / 2)

加入书签

碧珍江边,碧波荡漾,碧水蓝天。

胡虚一行人站在江边,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找。

这一路来,胡虚从老李头和老邓头口中,已经详细知道了凌浪涯大寒那天所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他们弃船而逃时,凌浪涯和那少女是往上游而去。从老李头口中得知,至少有九名的黑衣人在追杀他们。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是否真的会从上游上岸,也不知道他们最后会被剩余的黑衣人抓住。如今河有两岸,又有上下游,这四个方向,该往哪里寻。

一行六人商量之后,想来那些黑衣人也不会出现,决定分头行事。当下,胡虚便和老张一组,老张带来的兵士两人,一人跟着老李头,而另一人跟着老李头。如此一来,便分成了三组,可以从三个方向去寻找。

如此分法,既可以有两个熟悉此地情况的老渔翁带路,又有官府的人守卫着,想来就算遇见那些黑衣人,他们也不敢贸然行事。毕竟,光天化日之下,谋害官员士兵,这必定是死罪一条,没有人敢这样不顾后果地动手。

当下,胡虚和老张便往河流上游走,而老李头和老邓头,则各带着一名兵士往下游的两岸寻找。

三支队伍分头行事,胡虚行走在上游处,一边四处张望寻找,偶尔路过一些路人,也会耐心地询问。

但那日大寒时节,大雪纷飞,出门的人本来就少,出来凌浪涯和老渔翁此等有闲情逸致的人,几乎都躲在了被窝里不愿意出来,所以那天的情况,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此刻大雪消融,天地不再苍茫一片,哪怕想凭借足迹去寻找,也是没有任何线索。

这一寻就是大半天的光景,两人也不觉得累。胡虚是修行者,自然不必说。而老张本是丘家军兵士,对于此等翻山越岭,徒步一天之事,早已觉得平常。只是,老张看着胡虚逐渐变得紧张的神色,倒也替他感到担忧。

这上游一路寻人无果,两人来到了碧珍江和其支流交汇处,本想继续往上但又不知去哪个方向,此时天色已逐渐变晚,两人便找了一座桥梁,渡河而过后,又逆着方向往下游走,寻找另外的方向。

直到他们重新回到了三支队伍相约汇合的地方,众人目光相对,纷纷摇头,皆是一无所获。

那两名兵士身强力壮,所以感觉还好,只是两名老渔翁年老力衰,这一日的寻人早已累得气喘吁吁。

眼见他们的疲惫,胡虚也不好再让他们更累,便言道先行回家。

众人自然无异议,老张和两名士兵便回都城,向丘云报告今日之事,相约明日再来。而胡虚本想会古庙明日再来,或者趁着夜色未深,再去寻找一下。

只是此回古庙,隔着整座都城,过于遥远。老李头便提出建议,倘若胡虚不嫌弃他家破旧,便在他家将就一晚,待得明日早起再来寻找。这样就省下了来回都城和此地的距离,倒也可以多出一些时辰寻找。

胡虚心想,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反正自己当时和凌浪涯也是四处安家,自然不介意这些小事。

众人告辞而去,胡虚便和老李头回了家。

老李头家的媳妇李嫂,也就是那中年妇女,听闻胡虚之事,也知道了他乃是世间的修行者,心中大觉稀奇,不断地追着胡虚问长问短,唠叨家常,甚至把丢失儿子的悲伤也冲淡了许多。

听着自家媳妇和胡虚相谈甚欢,老李头便去给胡虚张罗了一床被铺,至于其卧室隔壁的一个杂物房间中。本来他的家中就不甚富裕,只能把杂物间得茅屋腾出来,让胡虚先行将就一晚。那床铺还是老李家为数不多的的厚棉被,平常都是留给了儿子。

只是如今儿子不在,倒可以给胡虚一用。只是胡虚拒绝了,言道自己乃是修行者,体魄尚可,便不需要了。后来,老李头也不再强求,自顾自去张罗晚饭。晚饭极其简单,粗茶淡饭,加一尾老张前些时日捕来的鱼,三人倒也吃得甚饱。

饭罢之后,三人闲聊片刻,便去歇息。虽然是凛冬时节,胡虚有火之玄气在身,倒也不介意身居破茅屋中。

胡虚躺在茅屋中,一墙之隔外是老李头的卧室,听着隔壁隐约传来的呼噜声,自己心忧凌浪涯,却始终无法入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