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娇夫难养(女尊)》TXT全集下载_22(2 / 2)

加入书签

等村民们稀稀拉拉反应过来,要去拜见她的时候,赵清晏和宁三姐早已走远的看不见人。

如今没了危机,村民们都有事要做,更加之对这庞大队伍的畏惧,让她们没多久就都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啊,明早起来改一改,下次更新在周一晚上。

第71章 叛王想退

赵清晏离开前特意给宁三姐留了些碎银子, 她金锭银锭也是有的, 只是给了宁三姐反而会让她没处花, 还会被人惦记。

哪成想到了三姐家里之后,她过的还是如从前那般清贫,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我给的银子三姐为何不花?”有话直接说, 不必绕弯子。

后者搓搓手叹慰道:“世事无常,你看这从前还稳固的芙蕖, 转眼就变成了禛国, 连大明来支援的队伍都叛了。”

“风光一时, 很少有能风光一世的,这些银两姐帮你存着, 若真有那么一天……嗨,不说啦,我家雁子现在过的挺好的,我提这些做甚。”

道理宁三姐都明白, 她更知道, 谁都愿意听好话, 她在这无事便唱衰一定会让人不开心。

但她依旧要说, 她要提醒赵清晏,需平心静气戒骄戒躁, 无远虑必有近忧, 要把目光放长了看。

她只是一届小村妇,但她却把赵清晏当成了自己亲妹妹看待,尽管她现在飞黄腾达了, 宁三姐也没有攀附的心思,只希望对方好。

若是换了旁人,说不定听见她这样说就会翻脸,可赵清晏并没有,反而笑着安慰道:“三姐,那些银子你尽管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你的想法没错,是想留些钱财作为后路,可你也要知道,如果身临乱世钱是买不来太平的,只有强大自身这唯一一个途径可走。”

她说的十分有道理,后者也深以为然,可她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妇,也就只有一把力气罢了。

看到宁三姐眉目间的为难,赵清晏不禁一笑,觉得她这次回来的目的达到了一半。

上次对方拒绝了她,大概就是基于守旧的思想,不敢踏出试探的脚步,毕竟家里还有夫郎和儿子要养,她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加之赵清晏当时对未来也相当迷茫,自己都没办法稳定下来,更没有资本给宁三姐画饼,便没要求她一定跟着自己走。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原芙蕖国的边界已经十分不安全,她现在也算稳定下来,正好可以把三姐一家都接过去。

“三姐,经历今天的事情后你应该明白的,连一个小小的村长都能支配你,更何况是别人。”

“带着姐夫和孩子跟我走吧,我可以保护你们的安全。”

今天这事的确让宁三姐记忆犹新,甚至还有些后怕,若是赵清晏没来,恐怕只有村民们左一句又一句帮她说话是没用的,到时候家里的夫郎和儿子可就没人照顾了。

“可是,可是我只会干些农活,大字不识一个,去了也是你的负担啊。”

赵清晏眯眼笑起来,“这算什么?三姐你是没发现自己的天赋,所以才会如此忧虑,等你和我回去之后,我便找人教你技术,保管让你有事可做。”

解决了寄人篱下的事,又经一番劝说,宁三姐终于答应下来和她去大明。

赵清晏想着这里不安全,而且下一步还有计划要进行,便让宁三姐今天收拾了家当,她派人护送明日便启程出发。

——

又过两日,赵清禾邀约到了芙蕖国来接收粮食和一应物资。

她心里十分清楚,赵清晏让她过来一定是布下了天罗地网的,但富贵险中求,她如今已经自立为王,再不拼一拼怎么能行?

两军对垒,其中间隔不过遥遥数里,通过特制的望远镜就能看清对面的情况。

“把姓褚的带上来。”赵清禾看着对面的旗语,挥挥手命令身后的人。

对面赵清晏看见她们把一个长的和褚安有五分相似的女人推上前来,心道这个就是芙蕖国女皇了。

褚春华的状态现在一点都不好,整个人披头散发的,活生生像一个囚徒,完全没有人来维护她身为女皇的尊严。

她此时狼狈不堪,仿佛多日没有见阳光似的,眼睛闭上好一会儿才适应周围的环境。

看着两军对垒,在加之这几日在门外听见的闲言碎语,褚春华心里已经非常清楚,这些人要用她来换取大明的物资,而她们笃定大明会换的原因,竟是她的福宁。

她不知道这其中出了什么差错,原本应该嫁给大明摄政王的褚安,怎么会突然嫁给了大明的女皇。

说实话在赵清禾带着一众人来到芙蕖之后,她挺庆幸的,当初把褚安嫁出去只想让他找一个可靠的,可以保护他的妻主,哪成想这还有了附加效益,赵清禾叛出大明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哪知对方根本没带回褚安,甚至还立即把她抓了起来,告诉她褚安嫁给的是大明女皇,且还要用她来威胁大明女皇前来送物资。

褚春华自己就是女皇,她心里非常清楚,在一个皇者的眼中,权力是高于一切的,即使大明国的女皇特别宠爱福宁,那恐怕也不会为了她这个算不上正统的婆婆答应物资的事。

而今看样子她好像猜错了,她此时在高处,能看见对面没有严阵以待的队伍,甚至还能模糊的看到装粮草的车。

如此看来,她的福宁是找到了一个真心待他的妻主,这样她就死也无憾了。

赵清晏这边正拿望远镜观察着对面的情况,就见对面褚安他母皇奋力挣脱开身旁人的钳制,一头向旁边柱子撞过去,但是被人手疾眼快的拦住了。

她心中惊讶的很,没成想对方不仅不贪生怕死,甚至还这么果断的自尽,应该是不想连累褚安的吧。

这样想着,赵清晏刚才还有点儿犹豫要不要救,还是让对方受点苦再救下来,如今倒是让她下了决心。

她转头看向旁边的旗手,“告诉她们一手交人一手交物资,且人不能受伤。”

旗语被翻译之后,赵清禾饶有趣味的看了一眼褚春华,低声跟身旁的旗手交代了一番。

这两个人谈事,忙坏的可就是旗手了。

两人站在高台之上,飞快地打着旗语,来传达对方阵营的话,聊了许久才最终谈妥下来。

那边先派遣一个小队过来,把马车粮草物资等往回赶,同时人质也从那面出发,在中段的时候汇合。

赵清晏想着,那边可以派人来接物资,她自然也有理由派人去接褚春华,免得对方临时反悔,于是乎自己也派了相同人数的小队去对面。

这两个小队战战兢兢的来的对面,心惊胆战的接了人质和物资,往回走的时候才感觉稍微好些。

不是她们心理素质不高,实在是两边大军都不少,都是以万为基本单位来衡量的,三五百人出头的小队过去谁不胆触?

褚春华不知道,是她下定决心自尽的那个动作,挽救了她不受太多的苦。

两个队伍在中间段交汇不久就分开了,还没等她们完全回到自己阵营中,双方就已经很有默契的下令让□□手准备,紧瞄着对方。

弓箭反着太阳的光,一晃一晃的格外明亮,也显得其格外锋利。

现在谁都知道,如果一方有了动静,另一方就能立即回应,这样会导致两边都讨不到好,所以她们格外有默契的选择了沉默。

一时之间,方圆几里地都静悄悄的,连飞鸟都特意绕开这处杀气漫天的地带,怕被误伤到。

赵清晏早已从高处下来,起身去迎接归来的褚春华。

后者转眼间就到近前,还没等她出声说话,就主动一弯膝盖一跪下行礼,赵清晏赶紧手急眼快的把人扶住。

“你可真是折煞朕了,天底下哪有婆婆跪媳妇的,快站起来罢。”

褚春华这几天早已经被饿的没了力气,刚才之所以能挣脱自尽,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想到她会突然发力,没有准备才让她挣开的。

现在她其实没多少力气,赵清晏本身力量就异于常人,如今两只手像钢筋铁铸般稳固,牢牢的把人扶住。

“臣谢过陛下。”诸侯国对大明俯首称臣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从前便是以君臣相处,如今褚春华倒也清楚该怎么称呼。

赵清晏示意身旁的周狐前来把人扶着,“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你先去安全的地方避一避,等这战结束了咱们再详谈。”

这战?

正当对方迷惑的时候,便听对面传来擂鼓的声音,原是叛王要动手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倒也是耐得住性子,竟然褚春华被送过来之后才发号施令。

“报!陛下!敌方不只从前方突围,更在左右两侧埋伏了兵马,如今三方联动,若不撤退很可能会把咱们包了饺子!”

褚春华心中大惊,为了救她,大明女皇这事要把自己搭进去?!

赵清晏挥挥手告诉她们不要慌,她心里有数,虽然她要救褚安的母皇,但并非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是另有准备。

叛王从大明皇城叛逃,快马加鞭不到十天的时间走了原本数倍的路程,而她这次出行却用了十二天。

不是因为运物资所以走的慢,而是另有原因,路上多了些准备的时间。

对方敢自认不会被察觉的在两边埋伏兵马,她就不能做些别的?

“且看着吧。”

周狐把褚春华重新安置,她之前是着急的,不过后来就不急了,因为她知道了陛下的计划。

她目光远眺,两方阵营已然在拉近,不,应该说是对方在主动拉进两边距离。

因为叛王那边想来了瓮中捉鳖,布置三方兵力埋伏,如今真主动前来加速包围进程。

叛王没有时间来将那些物资运走,就算她现在想运走也没那个人力,所以便搁置在了后方,待战事结束后再行处理。

就在这时,那些被安置在的物资车忽然动了,准确的说应该是上面的大件‘物资’动了。

装着粮草的麻袋被从中破开,装着铁器的箱子直接被震碎,还有一包包早已被挖空的被服被打开,从里面不断冒出动作迅速的奇兵来。

原是这些物资布置何时被换掉的,赵清晏竟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藏了人在其中搞奇袭!

叛王听见自己背后喊杀声的时候,一瞬间就明白了前因后果。

为何赵清晏会御驾亲征,为何她执意要阵前交换人质和物资。

是她把她想的太简单了,还把她当场三年前那个骄傲的女皇,以为她要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所以才亲自前来与她对战,以为她阵前交换是想保全褚春华的性命。

她真的是想错了,大错特错!

赵清晏亲自出动目的就是要迷惑她,让她以为她是个性情中人,为了自己宠爱的贵君不惜给敌方送物资。

她自己才是此战最大的□□!

挣钱交换人质和物资,这样就会让她没有检查的时间,好让那些躲在物资中的骑兵成功偷渡到背后去。

现在叛王心里唯一的疑惑就是,她路上一直有密探观察,赵清晏的大军从没有增加过,她这些多出的奇兵是从哪来的呢?

莫不成是从大明一路运过来的?那也不可能,一路上吃喝拉撒不能一点痕迹都没有,难不成这些人是凭空变出来的?

更何况,这些物资整合的时候,她的密探是亲眼看见的,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难道那些探子已经变成了对方的人,那些消息是骗她的?

人有的时候对未知的东西非常畏惧,尤其是这种深陷棋局,完全想不通对手路数的时候。

虽然身后的那些奇兵并不是很多,但叛王如今心乱了,她害怕赵清晏还有后手,她畏惧了,不敢放手一搏。

于是乎她大喊着安排道:“都回来!让两翼前来支援!”

她放弃包抄对方的计划,调转马头,心中已然是萌生了退意。

第72章 安安想我吗

与其压上运气去赌赵清晏没有后手, 去对付她身后的千军万马, 不如叫两边的人回防, 轻松解决身后的奇兵。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叛王觉得自己就是贯彻了这个理念, 才有如今自立为王的场面,不然如果还在大明的话, 恐怕早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撤退, 只是一种战略而已。

如果她今日没胜, 带着残军回去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倒不如先保存实力。

反正赵清晏的人一路舟车劳顿, 跋涉不知多少千里,此刻一定是疲惫的,且越后退就离大本营越近,她若远遁, 对方必然不会长久追击, 这样她就可以赢得喘息的机会。

赵清晏看着对方未战先退, 脸上终于露出一抹笑意, 她压对了。

“继续追击!”

让叛王有时间休养生息不是她的作风,要就要一鼓作气将人拿下, 不然她得何年何月才能见到她的褚安?

自从叛王悄无声息离开大明的那一刻起, 她就预想到了,对方要跟她打一场持久战。

可她并不想,万一那叛王又使那收买人没事就刺杀她的手段呢, 不仅总让她担惊受怕的,还很恶心人。

前头有奇兵拖着叛王的步伐,她们以物资车作为掩体,从车中拿出□□,弓箭等武器向远处抛射,一时之间竟然挡住了。

最主要的是在这古代没有大面积杀伤武器,基本上都是靠人和人来对打,赵清晏是按照现代的记忆来制定的作战方式,所以在人少的时候也能和对方暂时持平。

这就给了她奔袭过去的时间。

诗圣杜甫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想要战胜总人数比已方多的,一定是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擒住对方的总指挥,那这场战基本上就胜了。

赵清晏策马而行,手中挽着一把精良的弓,搭箭瞄准。

叛王似有所感的回头向后看了一眼,箭矢已经悄然抵达她的面前,她全身紧绷,竟是发挥潜能侧身躲了过去。

赵清晏并不气馁,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箭就擒下叛王,所以她准备了很多箭。

嗖嗖嗖,被前后夹击的叛王两边都去不得,只好命人举起盾牌来遮挡她,可惜赵清晏早有准备,瞄准人之后朝天射箭,最后箭矢便可直接从上空落下。

那边人人都在忙活着挡住两边飞来的箭,哪里能把叛王顾及的全面,现在她可全身上下都是弱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