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78(2 / 2)

加入书签

但是鲁盼儿还是应了一声,仿佛受了重伤不能自理一般由着他帮忙,打理好了倒在床上,胡乱扯过被子蒙在头上不动了。

没一会儿,被子被揭了下来,她重新嗅到熟悉的气息,感受到坚强的手臂环在她的肩膀,转身抱住,“我现在很烦,很烦……”

“我以前做衣服都很容易,可那都是看书上的样式、借鉴别人。

现在做旗袍却不一样了,传统的旗袍还好些,但要独立创新出新款却特别特别的难,思路时常被卡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件真正让我满意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什么才华,也没有什么能力……”

杨瑾将她抱在怀里,默默地听着。

“史密斯夫人听说我没学过服装,没学过设计就帮人做衣服很是吃惊,当时我还不以为然,但现在我明白了,我的知识体系有很多缺欠,我的见识还不很够,我不行的……”

杨瑾并没有劝她,但神奇的是,鲁盼儿烦躁的心境慢慢好转了,重新找回了条理,声音也平缓了,“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做的事情多,想的事情少,一鼓作气,就有了霓裳羽衣;第二家店更是顺风顺水,没费太多心思。

到了现在,反而忐忑起来。”

“其实简单地把国外的新服装款式拿过来仿制,一定能挣到钱,也容易得多。

而自己创建品牌,投入的太多,又没有把握收回,很可能不挣钱,甚至会赔钱。”

她搬着手指头算着这些时日的开销,“按新设计出的款式做出的旗袍成本很高;店铺先前的装修重新改了;聘请几位擅长旗袍的老师傅是一大笔钱;还有模特费,搭建展台的费用……”

“今天我去取钱,看到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少,突然犹豫起来,我这样为的是什么呢?”

“因为你是鲁盼儿呀!”

杨瑾抬起手将妻子揽到怀里,“若是与先前一样,仿照你从国外看到的服装款式做衣服,自然容易。

可是你不甘心简单的重复模仿,甚至你也不只是为了挣钱,你是有更高目标的人。”

“可是?”

“可是什么?”

杨瑾又笑,“你担心家里,担心孩子们?”

“不要怕,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有我呢,我总能养得起你们。”

“要是生意做不下去了,你就回家里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看看书,过过悠闲的生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还有好多年前,每每自己遇到无助的时候,都有他的支持,“你还是这么宠我,”鲁盼儿一下子又觉得,“好像生意失败了也没什么。”

“想通了?”

杨瑾捏捏她的鼻子,“钱不够了,把家里的先拿着用;再不够用可以卖一处房子——不想做了就放下生意回家。”

“不,我还是想做出自己的品牌,”鲁盼儿说出了心底的憧憬,“让霓裳羽衣的服装出现在国际的展览会上……”

“那就只管做去实现你的梦想吧,”杨瑾又正色说:

“你有极强的领悟力和高明的经营能力,纵然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但你的聪明和努力都能够弥补——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我也觉得自己能行,”鲁盼儿将头靠在杨瑾的肩膀上,“有你陪着我真好。”

“我陪你,你也陪着我,我们要一生相伴呢。”

杨瑾笑着哄她,“早些睡吧,记得《Gone with the wind》里思嘉最常说的一句话吗?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鲁盼儿安心地睡了。

第二天正是周末,一早鲁盼儿才吃了饭,梓恒和梓嫣就笑着拉着妈妈,“今天我们去后海玩吧。”

“你们作业写完了吗?”

“我们昨晚就写好了!”

梓嫣得意地说:

“爸爸也早把工作做完了。”

正说着,杨瑾背了挎包,拿着相机出来,“今天我们出去放松放松。”

怪不得晩父子三人躲着自己说话,原来是悄悄准备出游!

鲁盼儿原本有许多事,才要推脱,转念间却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便向女儿笑着招手道:

“既然要出去,我帮你重新梳梳头发。”

梓嫣的童花头有点儿长了,鲁盼儿原本要给她剪短些,可要出门玩嘛,就不急着剪了。

从头顶正中分开,贴着发根编起了辫子,每隔一段用彩色的头绳系好,一直梳到两侧耳后,将所有碎头发都梳了进去,又凉快又好看,再找了一件白蕾丝边粉裙子,“这条裙子最适合照相。”

又叫过儿子,白衬衫、蓝制服短裤可以了,便只替他梳梳头发,“还是男孩子省事儿。”

梓恒心急地问:

“我们可以走了吧?”

杨瑾笑着告诉儿子,“身为男生,要学会耐心地等待女生换衣服、打扮,养成良好的风度。”

“好的。”

梓恒答应着,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坐到爸爸身边,“妈妈也是女生,出门前也要换衣服打扮,我一边看书一边等妈妈。”

鲁盼儿笑了,儿子长得本就像父亲,现在言谈举止也越发相像,将来一定能长成杨瑾一样又温柔又有担当的好男人。

虽然男生们很有耐心,但鲁盼儿却不会让他们多等,回房换上一条浅蓝色真丝长裙,拿同色的丝带将长发拢起来扎上,抹了豆沙色的口红,重新回来,才想起来问:

“我们去哪里呢?”

梓恒就说:

“这时节去后海最好,景色好,还很凉快。”

“那我们就去后海。”

垂柳拂岸,荷花盛开,清风徐来,临水观山,景色如画。

杨瑾买了四只雪糕分给大家。

梓恒和梓嫣吃着雪糕,看着水面上的船,“我们可以划船吗?”

鲁盼儿从没坐过船呢,也心生向往,“好呀。”

“我去买船票,”杨瑾带着大家到了渡口,挑了一条带着橙色遮阳蓬的小船,上去后先将两个孩子接了上去,最后是鲁盼儿,“坐好了,我们开船了。”

划动木桨,小船悠悠地离开岸边。

好久没有这样轻闲的时候了,鲁盼儿轻轻地唱了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

梓恒和梓嫣也都会唱这首歌,便跟着妈妈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杨瑾划着船,听着娘仨儿甜美的歌声,双手不由得和上节拍摇起木桨,水流哗哗,为他们伴奏。

夏末的阳光依旧炙热,照在后海的水面上,闪出金色的波光,滟滟动人,鲁盼儿在遮阳篷下极目眺望,“我突然有一个灵感——旗袍的下摆不用改成裙子,那样太平常了,而是把开衩提高,下面加一层轻纱,站立不动时不显眼,走路时露出一抹霞影,就像这湖光一样……”

“我们是出来散心的。”

杨瑾笑着提醒她。

“正是心情好,才会有新思路呢。”

鲁盼儿说着包里拿出纸笔,画了两张简图收起来,“你们都是我的福星,跟你们出门,收获可真大!”

一家四口划了船,看看时间正好去吃老北京冯家的爆肚,下午又去玩旋转木马、滑梯、溜旱冰……

一趟后海之行,鲁盼儿似乎把身上的重负全部扔进了水中,重新回到秀水街新店时精神百倍,她要打造出最美丽的旗袍,每一个细节都用尽了心思。

这天,宁林带了一个年轻的姑娘过来了,“鲁姐,好久不见了呀。”

过去宁林躲着自己,自己当然也没有必要主动见他,今天他既然来了,鲁盼儿便客气地招呼,“快请坐吧——不过我这里乱得很,连茶水都没有。”

“没关系的,”宁林摆摆手,又道:

“这是我对象,张宁。”

鲁盼儿便笑问:

“张宁,你的名字正是宁老板的姓吗?”

“对呀!”

张宁年纪不大,很爱笑,“所以介绍人说我们特别有缘分呢。”

“果然很有缘分。”

宁林有了对象,鲁盼儿也跟着高兴。

别的先不论,今天如果没有张宁在,只自己和宁林两人,肯定会觉得很尴尬的。

可是现在,有张宁笑嘻嘻地搭话,气氛还很不错。

“鲁姐,前两天我在霓裳羽衣买了好几件衣服,都很喜欢——那时我还不知道你,刚刚宁林才告诉我——你准备开新店,也是卖衣服的吧?”

“是的,还是卖衣服。”

“可这地段不行呢,”张宁皱起了眉头,热忱地建议:

“门外没有多少客流,周围也没形成做生意的圈子,不如再等等。”

开新店是鲁盼儿思考很久的,就是现在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是还是决定把新店开在这里,因为她最终还是想要一家全新的店,依托于秀水街,却要超出秀水街,所以最终选到了秀水街旁。

不过,别人的好心,她还是点点头,“谢谢你提醒我。”

“其实我不大懂,就是乱说,”张宁笑了,“宁林说鲁姐最会做生意了——他就来找鲁姐谈生意的。”

噢?

原来宁林来谈生意?

第236章 合作伙伴

鲁盼儿与张宁说话时, 宁林默默地环视四周, 打量着店里的变化。

先前的橱窗拆掉了, 整个店面全换了透明的大玻璃;新添了许多日光灯,如果打开的话灯光会将店铺里面照得雪亮;木匠们正在打人形木架,应该是为了展示服装的……

他表面上与鲁盼儿不见面不联系, 但其实从没停止关注霓裳羽衣,早猜测到鲁姐又有了新的想法。

当初鲁盼儿在秀水街一旁买店铺时, 宁林也买了两间——那时候的他, 一心想与鲁姐在一起, 然后把江南丝绸和霓裳羽衣合成一家铺子。

当时的设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但他从没后悔过买下这两间店,秀水街一定会扩大的, 新店铺一定会成为繁华热闹之地。

不过, 他以为总要等上几年才能行。

没想到鲁盼儿就要开新店了。

她不知道在这样的地方开店,生意不会好的吗?

刚刚张宁的问话,正是他授意的, 虽然没有问出结果, 但宁林还是听出了鲁盼儿的信心。

这正与宁林思考几天得出的结论一致。

鲁盼儿一定有办法的——要知道,她对服装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 做出的衣服一向特别受欢迎。

宁林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宁林虽然没有完全放下鲁盼儿, 但是他已经接受了堂姐夫的亲戚帮忙介绍的对象张宁, 这个女孩无论个人、家庭条件都很好, 又会做生意, 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她特别喜欢自己。

宁林决定走出过去的困局。

不管怎么样,生意总还是最重要的。

既然张宁已经替自己将该说的都说过了,宁林便笑着问:

“鲁姐最近准备采购丝绸吧?”

虽然是问话,但语气里却带着几分笃定,“如果都在江南丝绸买的话,我会给出最低的价格。”

“你怎么知道?”

鲁盼儿设计的新式旗袍还没有大量生产,一切都在保密中。

“很容易,”宁林一笑,“最近霓裳羽衣的刘实取货的量虽然增加的不多,但却将所有的花样都选了个遍,很显然是在试验新服装;再有,店铺重新装修,说明要有大的变动。”

仅仅两件事,宁林就猜出了自己的打算。

鲁盼儿很佩服,“你的心思还真细致……

不错,我是要多买些丝绸。”

其实鲁盼儿不只是要买丝绸成品,还想订制一批特定图案的丝绸。

就在前几天,她已经画出了图样。

除了江南丝绸,秀水街还有几家店来自南方的丝绸厂,鲁盼儿询问了几家,只是还没有决定。

“我们店的丝绸是最好的。”

宁林仿佛能看穿她的的心思一般,“我也会报出最优惠的价格,鲁姐如果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也只管提出,江南丝绸总能做得比别家好。”

“最好的服装应该用最好的丝绸,最好的丝绸,也应该供给最好的服装厂。”

“我们会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这个提议,鲁盼儿还是愿意接受的。

平心而论,江南丝绸无论质量、还是花色,都是一流的,现在宁林重新给自己的价格,也相当优惠。

于是,鲁盼儿拿出几张图样,“宁老板可以为我们店里生产这样的丝绸吗?”

张宁伸出手按过去,翻了翻,“好漂亮呀!”

又交给宁林,“我们丝绸厂能织出来吗?”

宁林接过来仔细看看,“可以,订制的丝绸价格要提高百分之八,预收百分之三十的订金。”

因为只能用于专门的服装厂,特定的图案都会提高价格,收取一定的订金,各家都是如此,不过,每家的比例又不同。

先前鲁盼儿在秀水街问过,多半是价格提高百分之五,订金百分之五十左右,宁林正好与他们相反。

她就笑了,“宁老板与秀水街上的报价都不一样呢。”

“秀水街通常的报价我也能答应——只看鲁姐怎么选了?”

看来宁林已经算出自己资金不足——实情也是如此,最近的投入很大,鲁盼儿手头很紧,将家里的钱都拿了出来,“既然宁老板不怕霓裳羽衣的新店生意不好,衣服卖不出去,还不出货款,不如这样:

价格提百分之十,但订金也只有百分之十。”

专门定制的丝绸,目的是为了专门的服装,除此之外并不容易卖出去。

订金比例越高,江南丝绸风险越小;反之亦然。

宁林毫不犹豫地点了头,“我一直对鲁姐充满信心。”

他喜欢鲁盼儿是真,也是看中鲁盼儿的才能,“鲁姐以小博大,我也顺便赚些小钱。”

价格提了百分之十,岂止是小钱?

但是自己也得了实惠,只用十分之一的订金解决了燃眉之急,鲁盼儿也是满意的,“宁老板算得很准。”

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专门设计的图案只能专供霓裳羽衣,你要保证不把我订制的丝绸卖到别处。”

“那样,霓裳羽衣就把未来三年丝绸订单都交给我们。”

“好。”

“我们签订正式的合同吧。”

鲁盼儿先前在江南丝绸采购时,只是两人口头约定,并没有形成书面的合同,所以后来宁林单方面提了价她亦无可奈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