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TXT全集下载_463(2 / 2)

加入书签

巫县城筑于高地之上,三面深沟,一面临江,曹操便在下游处立营,派人逐次攻占四周的高地,准备长期围困。潘华派人拒击,双方反复争夺。因地形限制,曹操虽有兵力优势却无法发挥,只能以小股人马与潘华较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双方争夺了半个月,曹操付出近千人的代价,终于对巫县形成合围,并成功的击退了从秭归来的援军。

一天夜里,潘华主动放弃了巫县,数百将士分乘十几艘战船,趁着夜色突出重围,顺水而下。水流湍急,这些将士的操舟水平又非常高超,快如奔马,等曹操接到报告时,他们已经在猿啼声中消失不见。

顺利夺取巫县,曹操且喜且忧。喜的是巫县来得比他想象的容易,忧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巫县不下,他还能以围攻之名停滞不前,天子也不能说他不努力。如今巫县已经得手,他总不能还留在巫县。

可是秭归比巫县远很多。从鱼复到巫县只有二十里,从巫县到秭归却有三百多里,路程增加了十几倍,几乎穿过了整个三峡。虽说巫峡、西陵峡没有夔峡这么险,水流没有那么急,毕竟不是普通水道。围攻秭归,与鱼复的联络更加困难,进军容易,万一不顺利,撤退可就难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觉得潘华撤得太随意,明显有诱敌的意思。

法正同意曹操的分析,但他还是建议继续进军。曹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进攻,他们能做的就是高度警惕,不要被周瑜、荀攸抓住破绽。

第1897章 胡笳十八拍

曹操有些犹豫,不太赞同法正的看法。他觉得法正太激进了。

周瑜放弃巫县,退守秭归,并不是不能战,而是要诱他深入,让他拉长战线。多出三百多里,辎重运输、情报传递都会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戏志才不能随军,只能留在鱼复的情况下。

周瑜的身边有荀攸,荀攸几乎是唯一让戏志才感到忌惮的人。他和周瑜是第一次交手,但戏志才和荀攸之间的较量却持续了好几年,戏志才一直没能占上风,他甚至搞不清荀攸的路数。

法正还年轻,见过的能人有限,不知道荀攸的深浅。

曹操进驻巫县,视察巫县的城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潘华走得很从容,收拾得很干净,连一张有用的纸片都没给他留下。百姓也很平静,只是看向曹操等人的眼神有些冷漠,一副你们反正迟早还得走的模样。

曹操不敢大意,传书给戏志才。

三天后,戏志才赶到巫县。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后,他同意曹操的看法,认定这是荀攸的计划,并非不敌而走。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被阻击的援军可能也没有真的打算增援,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法正全程陪同,保持沉默,既不反对,也不赞成。

戏志才看得心烦,本不想理他,又担心他年轻,中了荀攸之计,坏了他自己的性命事小,毁了曹操事大,只得耐着性子,问道:“孝直可知秭归地理?”

“还请先生指点。”

戏志才拉开地图,讲起了秭归城的地理。所谓三峡,指的是由巴郡鱼复至南郡津关这一段长江水路,总共七百余里,因为穿过大山,江面大多狭窄,地势陡峭,水流湍急,还有很多暗礁浅滩,行船比较难。城池大多沿江而建,易守难攻,巫县便是其中的典型。

秭归并不比巫县险要,相反,秭归的地理非常适合兵力展开。秭归所在的地点是一片盆地,江面宽阔,水流也相对平缓,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战场。

当然,适合做战场不代表秭归就容易攻打。秭归背山临江,城池也不大,周长不过三里,却很坚固。巫县有十二里,潘华只用了几百人就能守得稳稳当当,如今他退守秭归,秭归的兵力超过千人,可以说固若金汤。强攻秭归,至少要付出五千人的代价,绝非曹操承受得起,围困秭归则耗时久,消耗大,很可能无功而返。

秭归到夷陵的距离不到鱼复距离的一半,周瑜增援秭归要比增援巫县方便得多。

退一步说,就算是拿下了秭归又能如何?周瑜在夷陵以逸待劳,除非你击败周瑜,直达江陵,才有可能看到真正的胜利。

要击败周瑜需要多少兵力?周瑜是吴国九都督之首,他掌握着荆州除南阳以外的六郡,能调集的兵力至少有三万,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调屯田兵参战,以曹操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取胜。况且孙策本人就在长沙,他能坐视周瑜战败吗?

对曹操来说,真到了那一步,这一战就不是应付一下天子诏书的事,而是赌上整个益州的命运。一旦战败,益州元气大伤,很难挡住孙策的反击。就算止足于秭归也不可取。万一孙策在汉中方向发动攻击呢?曹操的主力陷在秭归,要想退回益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不是说谨慎一些,不中荀彧的计就没事,而是去了秭归就有事。这是阳谋,不是阴谋,你看到的阴谋是他想让你看的,而且故意让你看破的。你以为看破了他的阴谋,却不知道中了他的阳谋。

法正恍然大悟,面红耳赤。

说完这一通话,戏志才已经气喘吁吁,汗如雨下,面色苍白。他猛烈的咳嗽了一阵,好容易缓和了些,又语重心长的对法正说道:“孝直,你与使君长子同年,使君对你期望甚厚,你不必急在一时。关中多骑兵,却不擅水战,有很多战法不同,周瑜、荀攸皆是一时之杰,吴王更是百年难得的奇才,你与他们交手一定要三思而行。”

法正又感激又惭愧,躬身受教。

……

曹操留下严颜守巫县,自己率领主力退回鱼复。

半个月后,孟达从荆州返回。他进入荆州时遇到了盘查,虽然没有露出破绽,却耽误了行程,没能赶上端午赛舟会,也没听说孙策的战船采用什么新的技术,似乎只是一次与民同欢的活动而已。

但他带回来另一个消息:曹操进攻巫县的消息已经传得纷纷扬扬,到处都是。不少百姓都在骂曹操,什么难听的话都有,有的甚至带上了朝廷,说朝廷安排曹操做益州牧是用人不明,活该气数已尽。

孟达说得很简略,但他带回来几份报纸——这是荆州的新鲜事物,很受欢迎——上面记载了曹操攻击巫县的消息。

报纸一尺长,五尺宽,既可以展开来看,也可以卷着读。正反面都印满了文字和图画,正面是各种消息,反面则大多是广告,哪家书社新印了什么书,哪家作坊最近要搞什么促销之类的。有官方消息,更多的是民间事务,按重要性不同依次排列。

曹操手里拿的这一份报纸上有两个重要消息:一是吴王孙策莅临长沙,举办赛舟会,祭祀屈原;一是曹操兴兵围攻荆州,用心不良。文章都不长,也就一两百字,言辞却截然相反,写孙策那一篇欢欣鼓舞,大赞孙策的仁政;写曹操那一篇则咬牙切齿,说他是阉竖之后,附逆之臣,不知悔改,自寻死路,必步袁绍后尘云云。

曹操看得哭笑不得,戏志才看了,脸色却非常难看。他将几份报纸并排摆在案上,点了点上面的时间。曹操凑过去一看,几份报纸的间隔时间一致,都是五天。从时间来看,他刚刚包围巫县没两天,消息就印在了报纸上了。如果孟达再迟几天回来,完全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到战事的结果,比他们的情报系统还要快。

“我们还是上当了。”戏志才说道:“孙策弹劾使君的奏疏现在可能已经送到了长安。荀公达、郭奉孝凑在一起,果然没什么好事。”

曹操的脸颊抽了抽,明白了戏志才的用意,不由得一声长叹。

……

君山,孙策与周瑜沿着曲折的湖边小道缓缓而行。

湖面上波光粼粼,清澈的湖水拍打着岸边,两只画舫静静在停在湖中,几个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悠扬的胡笳声隐约传来,伴着清脆的歌声,自有一番夏日风情。

“公瑾,蔡大家这样的才女,只有你配得上。”孙策笑道。

周瑜笑着谦虚了几句,眼神却极是热烈。他忙于征战,短时间内不可能回襄阳省亲,蔡琰便从襄阳赶了过来。他来洞庭湖向孙策汇报近期战况,蔡琰与他同行,拜见新成亲的袁衡,此刻正与袁衡等人游湖,共奏她新谱的胡笳曲。

胡笳似笛,有汉制、羌制不同款式,牧童常吹之,甚至有卷芦叶而为之的,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可是到了蔡琰的手中,这种玩具式的乐器也能变出与众不同的新声,蔡琰怀孕闲居时写了十八首诗,以胡笳配之,取名“胡笳十八拍”,有一些是思念亲人的,比如出征在外的周瑜,有一些则是畅想未来,比如当时尚未出生的孩子。思念也好,畅想也罢,都与孙策记忆中的“胡笳十八拍”不同,不仅没有一点悲伤,反而甜得有点齁,最得少女少妇们喜欢,一经传唱便风靡八方。仅仅几天时间,孙策就听得有些腻了。

一天听不同的人唱几遍,再好的曲子也会烦,而且这甜腻腻的调调的确也不合他的胃口。

“别装了,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孙策调侃道:“有她陪在你身边,再苦的征途都会甜如蜜。”

周瑜摇头婉拒。曹操虽然没有进攻秭归,但他“攻占”巫县,入侵已成事实,在张纮、郭嘉的安排下,这个消息已经传遍荆州,百姓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屯田的百姓,这些人来自中原或者关中,厌恶了战争,好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曹操又来挑事,他们非常愤怒。现在到秋收还有三个月,到时候是不管是征发徭役还是加赋,阻力应该都不会太大。

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可以出征了。这一次征途漫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即使是攻占益州南部诸郡也要好几年吧。他可舍不得蔡琰跟着他钻山沟。

军中之苦,我一个人尝就够了。周瑜看着远处的画舫,眉梢轻扬,眼神温柔。

孙策假咳了两声,将周瑜从春梦中叫回来。周瑜有些尴尬,连忙拱手谢罪。孙策摆摆手。“行啦,我也不耽误你们俩口子团聚。既然曹操没有进逼秭归,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你就将夷陵的事交给娄圭,抓紧时间调整一下,将士们以前欠的休假全部休掉,该办的事都办了,将家里安顿好,心无旁骛的出征。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尽快提出来。再过几日,我就要去襄阳,那边准备得差不多了。”

“喏。”周瑜躬身领命。

第1898章 所谋者大

安排周瑜率部从江南进入益州南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曹操占据益州,以戏志才、法正等人为辅,比刘备占据益州更麻烦。荀攸设计,放弃巫县,诱曹操东进,曹操却没有中计,吞下了巫县,坚决不肯再进一步。就战略而言,荀攸并没有输,还有充足的后招,就战术而言,曹操却占了些便宜。

希望曹操像刘备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率数万大军东进,是不太现实的事。至少目前不太可能。曹操不是没有飘的时候,但他在大局上要比刘备高出一个层次,夷陵之战那样的事不太可能在他身上出现。

更何况他不仅有戏志才,有辛评,还有法正。法正现在还年轻,但这个人成长起来会很快。

不能智取,只能强攻,偏偏强攻也不太现实。黄月英改造的楼船主要用于航海,并不适合在长江中航行,尤其是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三峡。增加了水轮后,推进速度、操作灵活性有明显提升,却无法解决在长江中航行的问题。逆水而上,他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智取机会不大,强攻优势有限,他只得另辟蹊径,在武陵开辟战场,迂回前进。

江南多山多丘陵,其实并不是行军作战的上选。如果仅为益州而言,孙策不会这么干。他可以等到天下大定,益州孤立时再进攻。可是考虑到将来的南亚拓边,丛林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课题,他愿意让周瑜去尝试,去实践,哪怕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人才大多不安份,与其让他们内耗,不如让他们去拓边,去试探利益与代价的边界,达到新的平衡。寒门出身,需要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将领们如此,人才济济的汝颍系也是如此。吴国初建,只有郭嘉进入权力核心,这是既有形势的正常发展,也是他有意抑制汝颍系的措施。但是他很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汝颍系有着其他地域难以企及的深厚底蕴,是不可能一直排除在核心之外的。

孙策对周瑜期望很高。他希望周瑜不仅能完成原本历史上没有完成的益州攻略,立下与赫赫战功,证明他九都督之首实至名归,还能更进一步,占领南亚。秦汉时中原政权已经深入南亚,一直到大海之滨,但是这个趋势不仅没能继续,反而严重受挫,被安史之乱、藩镇之祸拖得筋疲力竭的唐朝对南亚的控制越来越弱,华夏文明从开放走向保守,安南独立也是一个标志。孙策想扭转这个趋势,自然不会放松对南亚的关注。

孙坚、孙权都承担不起这样的使命,周瑜也许可以。

只是眼前的周瑜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征程需要多久,对孙策的建议置若罔闻,不肯让蔡琰跟着他吃苦。对这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中二行为,孙策表示无语,也不想说破,坐等这对文青夫妻被现实打脸。他能做的就是添一把柴,让周瑜在出征之前与蔡琰多相聚一段时间。

现在有多甜,将来就有多酸。不如此,岂能表现我伟大穿越者的高瞻远瞩、先见之明。

该谈的计划都谈得差不多了,细节会由郭嘉与荀攸沟通。即使是那样的智者,也未必清楚事情会发展到哪一部,他们身陷局中,被教化蛮夷的伟大理想所鼓舞,被汝颍系的利益诉求推着向前走,身不由己,全力以赴。孙策和周瑜相对轻松,聊起了家长里短,风花雪月。

他们是最好的战友,但他们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会越来越少。

……

两天后,孙策留下周瑜夫妇在君山,起程赶往襄阳。

半路上,孙策收到了朝廷的回复。不出孙策所料,朝廷对曹操的敷衍非常不满,矢口否认是幕后主使,声称已经下诏切责,希望曹操能够撤出巫县。如果曹操不识时务,将授权孙策发起对益州的攻击。

对朝廷的伎俩,孙策心知肚明,却不点破。他请张纮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奏疏,历数曹操过往的劣迹,从追随袁绍到入主益州以来觊觎荆州的恶劣行为,义正辞严地要求朝廷罢免曹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他愿意以大将军的身份跨马掠阵,身先士卒,讨伐曹操。

诏书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怎么决定,他并不关注,那些嘴仗自有杨修、蒋干负责,他关注的只是如何发起汉中攻势,并保证汉中攻势能在可控范围以内,不会成为溃疡。

等他到达襄阳时,不仅徐晃出城迎接,南阳督黄忠也赶到了,一直驻守湖阳的邓展更是早早赶到襄阳,已经在襄阳书院读了几天书。邓展的武艺极好,却不是匹夫之勇,他的学问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对《汉书》颇有研究,公务之余为《汉书》作注,深得蔡邕欣赏,年初去秣陵看风水的时候还专门向孙策提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