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TXT全集下载_133(2 / 2)

加入书签

刘备瞥了简雍一眼,幽幽地说道:“也许这就是孙将军的用意所在。”

简雍咂了咂嘴。说实话,他就是这么觉得的。见简雍犯难,刘备没有再说什么。简雍没有抛弃他,已经让他感激不尽了。孙策狡猾,让简雍去猜测孙策的心思,的确有点为难他。

没有谋士,斗不过这狡诈的江东貉儿啊。刘备忽然做出了决定。我要去见见许子将,大不了就像简雍说的学曹操嘛,反正我现在也一无所有,没什么害怕失去的。

等了半天,关羽和张飞回来了。张飞一脸兴奋,关羽却有些不以为然,两人一边走一边争论。刘备不解,便问了一句,这才知道张飞想打造一杆丈八蛇矛,形状诡异也就罢了,这长度实在太过离谱。通常骑矛都在一丈二三左右,再长也不过一丈五四。矛越长,不仅对使用者的要求越高,材质的要求也会难足。为了保持硬度,往往需要加粗矛身,而且要用铁制矛杆,这样一来,矛的重量就会成倍增加,超出正常使用的范畴。张飞一直想打造一杆长矛,却没工匠肯接这个活,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黄月英可以提供更好的材料,也愿意为他打造一杆丈八矛,可是关羽还是觉得不靠谱,对张飞的兴奋不以为然。

刘备没说什么,他能猜到关羽是什么心理。张飞对关羽一直很崇拜,把他当兄长看待,别看关羽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他很受用这种感觉,平日里对张飞也多有照顾。现在张飞对孙策更加敬畏,自然减少了对关羽的崇拜。况且丈八矛已经不是矛,而是叫矟,就是指威力强大,稍稍便杀。马上对决,一寸长一寸强,更何况是长出四五尺。等张飞拿到这杆新矛,关羽都未必是张飞的对手,有些失落感也是很正常的。

哪个武者不想要一件神兵利器。孙策这一招太狠了,直指要害,根本没法拒绝啊。

“别争了,等新矛造出来不就知道真伪了。云长,你也别急,等你下次立功,请黄大匠也为你打造一件兵器就是了。孙将军不肯,我去求他,大不了我来出钱。益德这件矛就算是试试这个黄大匠的本事吧。”

关羽心里舒服了些,难得地露出笑容。

……

孙策请来了张纮。

张纮的家人也到了葛陂,这两天家人团聚,正是惬意之时。听到孙策召唤,他便带着儿子张靖赶来拜见。张靖正当少年,眉清目秀,相貌与张纮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加少年意气些。对孙策行完礼,特地打量了孙策两眼,这才退在一旁,神色虽然恭敬,却是出于礼仪。

孙策看在眼里,也不多说什么。年轻人嘛,哪个没几分骄傲,汉人本来就自负,张纮又才学过人,张靖恐怕也不弱,有骄傲的资本。

孙策将杜袭送来的清单给张纮看,张纮看完,吃了一惊。“这么多?”

“是啊,我也没想到曹家会这么有钱。一个谯郡豪强而已,家产居然有数亿之多。相比之下,蔡衍还真算得上为官清廉呢。蔡家的家产总数虽然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过亿,能有个七八千万就不错了。”

张纮叹了一口气。“七八千万也不少啦,五口之家有十万家资就能衣食无忧,二十万就算小康。普通百姓家产不过两三万还要交各种赋税,这些人坐拥亿万却不拔一毛,贫富相差如此,社稷岂能不坏。这些人都是蛀虫啊,大汉就是被他们一口口的啃空了根基。”

“官做得越大,对社稷危害越大,这简直就是对儒门理想的讽刺。”

张纮摇头。“将军这么说,未免以偏概全了。曹家是浊流,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并非所有官宦都是如此。”

孙策笑而不语。他不想与张纮争辩这个问题,到时候豫州整顿结果出来,自然会证明对错。

“先生,有了这些钱粮,我们随时可以开始对江夏、南郡的战事,你可以做准备了,另外写封信,派人送到平舆,告诉奉孝,让他有所准备。”

张纮连声答应。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他又说道:“将军,犬子从广陵来,言说故乡事,有两个年轻人我想推荐给将军,请将军斟酌使用,或有可用之处,我可写信回去,请他们来见将军。”

孙策很高兴。“先生,我相信你的眼光不会看错人,不用商量了,请他们来吧。”

张纮致谢,却还是让张靖将两个人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一个叫秦松,一个叫陈端,都是最近广陵涌现的青年才俊。他们看不上陶谦,听说张纮在孙策麾下受到重用,派人回去接家属,便托张靖转告张纮,请张纮引荐,愿意为孙策效力。

孙策心中欢喜,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啊。别人不清楚他孙策,却清楚张纮,相信张纮的眼光。他知道这两个人,他们都是江东谋士团的成员,比不上张纮、张昭,却也算得上人才,只是可惜寿命不永,死得太早,功业未著。

“请他们来吧。有他们相助,先生和奉孝也能轻松些,可以腾出精力做大事。令郎虽然年轻,却进退有理,言辞清晰,不如让他留在我身边,帮我斟酌公文吧。”

张纮欣然从命。

第579章 背诗止痛

安顿完了各项事务,孙策将准备分给诸位美人的首饰、布匹摊了开来,先挑了一些收起来,准备留给袁权姊妹。袁权太顾全大局,袁衡年幼,估计不好意思拿好的,但不管怎么说,她们姊妹的身份与众不同,还是要有所分别。

不出孙策所料,当他请袁权来挑东西的时候,袁权委婉地拒绝了,只让袁衡跟着孙策过去。孙策劝了两句,见袁权脸色不太好,连忙问道:“姊姊这是怎么了?”

袁权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吱吱唔唔地不说话,看向孙策的眼神还有些说不出的歉意。袁衡倒是想说,却被袁权制止了,在一旁着急。孙策也急了。“究竟怎么回事?姊姊就算是后悔了,也大可直说,难不成我还能逼你不成?这闷在心里,不是让人着急么。”

“真没什么事,只是……我可能要爽约了。”袁权低着头,期期艾艾的说道:“我……不太方便。”

孙策盯着袁权看了片刻,看到旁边的案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又见她一只手悄悄的按着小腹,仿佛明白了什么。“姊姊……来亲戚了?”

“什么……亲戚?”

“唉,就是月事呗。”

“可不是么,真是不凑巧。”袁权吸了口冷气,又道:“来亲戚……是你们吴人的俗语吗?”

孙策也有些窘,吴语中可没这样的说法,他掩饰了几句。“可曾请医匠来。”

“营里哪有什么好医匠。”袁权摆摆手。“不妨事的,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过了这几天就好了。只是……唉,昨天就有些不舒服,我还以为是赶路累了,没往这方面想,没想到半夜就……孙郎,你看……”

孙策摇摇头。“我以为多大的事。姊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不在这一两天。你……是不是很痛?”

“嗯,一直这样,每次都会痛得死去活来的,时间还不定,有时提前,有时拖后,这次足足提前了五六天。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是朝朝暮暮,好句,好句,这是谁写的?”

孙策眨眨眼睛。“忘了,一个书生,记不清名字了。”

“如此文才,你却记不得名字,真是可惜。若能读读他的文章,说不定还能分点心,不会那么痛。”

“读文章还能镇痛?”

“好文章可以。之前在洛阳的时候,我常读《楚辞》《离骚》,偶尔也读读世人的文章。”

孙策突然灵机一动。“蔡伯喈的文章可以吗?”

“蔡先生是当世大儒,他的文章当然是好的,我那时候也经常读。”

“你等着。”孙策转身出了帐,回到自己的大帐,从一个箱子里找出一些蔡邕的文稿来。这是从曹操家里抄出来的,应该是曹操经常把玩的。曹操和蔡邕关系很亲近,他的诗写得好有蔡邕的一部分功劳。孙策也不管是什么文稿,反正有字的,全部抱起来,回到袁权的帐篷。

袁权翻看了一下,有些遗憾,从中抽出一卷简牍。“除了这几篇之外,都是些读过的旧作。”

孙策探头一看,笑了。“这恐怕也不是蔡伯喈的作品,是曹孟德的作品。”他虽然对诗了解不多,但他关注过曹操,袁权手里这篇《关山渡》是曹操集的第一首诗,既然是写在一起,其他几首应该也是曹操自己的作品。袁权有些意外,翻看了一下。“没想到曹孟德居然如此忧国忧民,倒是看走了眼。”

孙策笑道:“嗯,这世上了解他的真不多。算了,他这首诗虽然好,恐怕也不适合你现在读。要不,我背首诗给你听听?”

“你还会背诗?”袁权脱口而出。

孙策嘿嘿笑道:“听起来姊姊有点看不起我啊。不会做,多少还能背几首。这样吧,我背一首,只要你没听过,你就亲我一下,怎么样?”

袁权瞋了孙策一眼,忍着笑。“堂堂的将军,没个正形,也不怕人笑话。”

“这么说,你是答应了?可不准耍赖啊。先把刚才那首背给你啊。”孙策盘腿坐在席上,将袁权揽了过来,搂在怀中。袁衡在侧,袁权有些抹不开面子,却拗不过孙策,只得靠在他身上。袁衡见了,以手托腮,笑眯眯地伏在案上,眨着一双大眼睛,等着孙策背诗,不时的看袁权一眼。

“这首诗是讲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严格来说,不是诗,应该叫长短句,或者叫曲子词。你听啊,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孙策慢慢地背完,袁权已经痴了,喃喃说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果然是好句呢。什么样的才子,才能写出这样的好句。”

“听过没?”

“我孤陋寡闻,没有听过。”

“那还等什么?”孙策侧过脸,指指自己的脸颊,笑眯眯地说道。袁权红了脸,推了孙策一下。袁衡见了,用小手捂着眼睛,咯咯笑道:“姊姊,我不看你就是了,你别赶我出去,我还想听将军背诗呢,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快点,快点。”孙策催促道。

袁权哭笑不得,只得探身而起,在孙策脸上啄了一下,脸上飞起一片红霞,又轻轻咄了一口。孙策笑盈盈地说道:“姊姊不要这样,我这也是赶鸭子上架,紧张得一身冷汗呢,要不你摸摸。”

“你……”袁权忍不住在孙策手臂上掐了一下。孙策也不疼,清了清嗓子,又背了一首李清照的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袁权不笑了,神情凝重。“这首不好,孙郎,这首对你尤其不好。言语如谶,你当慎言才是,这样的诗不适合你听。项羽本来就不是一个好的效仿对象,更像殷鉴,须时时提醒自己谨慎,不要逞匹夫之勇。”

孙策虽然不以为,却还是点点头。“那再换一首。”

“诗虽不好,难得你肯听。”袁权主动揽过孙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孙策抱着袁权,轻轻的摇晃着,忽然叹了一口气。“姊姊,其实项羽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至少他还是个专情的人,心中只有虞姬。和他相比,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袁权诧异地打量着孙策,见他不像说话,点了点头。“你的确有些贪心,但项羽也不是什么专情的人。他要真是疼爱虞姬,没有其他女人,虞姬又怎么会到死只是一个姬,却没成为他的王后,甚至连妾都不是?”

孙策一时无语,好像……是这么回事?

第580章 惊弓之鸟

刘备赶到平舆城,先去拜见了孙坚,随后又来到城里太守府,拜见太守张昭。

张昭很忙,也没把刘备当回事,问完公事,也没留他们说话的意思。刘备问许劭,许劭也不在。关羽心中不悦,也没了请教的念头,匆匆出府。站在太守府外,刘备一时竟有种无处可去的感觉,心情压抑无比,鼻子莫名的有些酸。

“去传舍吧。”简雍提醒道。

刘备闷闷地应了一声。他现在也只有去传舍了,平舆城里根本没有认识的人啊。可是一想到传舍,他不禁想起与荀彧的擦肩而过。这是他一直以来最后悔的事。当时如果接受荀彧的邀请,和他一起去长安,大概不会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吧?先生卢植离开了邺城,他又与袁谭为敌,邺城暂时是回不去了。抄了曹家,长安也不敢去,留在孙策麾下也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刘备一边想着心思,一边牵着马,沿着大街缓缓向前,问了几个行人后,顺利地找到了传舍。正准备进门,里面有一行人往外走,其中一人被众星捧月的围在中间,缓步而行,神态从容。其他人都拱着手,颜色恭敬,看起来颇有几分敬畏。

刘备连忙让在一旁。他耳朵大,听力好,听了几句,忽然眼前一亮,这人竟然就是他要去拜访的许劭。

刘备不敢怠慢,连忙将马缰塞给关羽,自已赶到不远处等着。许劭出了传舍的门,正准备上车,刘备从一旁赶了出来,拱手施礼。“敢问足下可是月旦评主许君子将?”

许劭一惊。月旦评停办数月,已经很少有人称为他月旦评主了。这一身甲胄的武夫从哪儿来的,听他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官话说得很生硬。

“足下是……”

“涿郡刘备,字玄德。”

刘备故意只报上郡望和姓名,然后看着许劭,看许劭对他有多少了解,还是一无所知。他没报什么希望,幽州是边鄙之地,向来不在中原人的眼中,即使党人清议弄得那么凶,幽州都没有参与其中。许劭是中原人中的翘楚,不知道他刘备的名字太正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