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豺狼当道 第64节(1 / 2)

加入书签

周玉蓉这样一想后便有些索然,尽量保持往日的温柔端庄问道:“……嫂子到底有什么事儿,再不说我真的要走了。”

窦氏见状不敢再伤春悲秋,赶忙道:“是端王府新进了一个李侧妃,下了喜帖子过来,正巧那天是户部尚书府太夫人做六十六岁的寿辰,也下了帖子过来。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想过来跟妹妹讨个主意。”

侍郎府的周夫人为了表示对亲家的看重,自窦氏一进门就让她主持府中中馈。

窦氏虽然有些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但仗着身边的丫头婆子得力,又舍得抛洒大把银子,终于在周府勉强站稳了脚跟。但她骨子有些懦弱之气,与人对仗时总有些气不足。遇着拿不稳的事儿时只知道翻旧例,旧例上再没有时就只能抓瞎了。

周玉蓉听闻是这件事,心头气倒是消了不少。

仔细想了一下就笑道:“户部尚书仇大人与我们有通家之好,他家老夫人的大寿我们必定是要去的。端王府虽然尊贵,但毕竟只是纳个侧妃。如果太给这个李侧妃脸面,俞王妃只怕心头会不高兴的。”

窦氏听得似懂非懂。

她贵为四川巡抚的女儿,嫁到侍郎府为长媳也算是高嫁。虽然陪嫁丰厚,但对于京中这些相互交缠又有微妙抵触的世家关系,却是怎么也捋不清楚。所以小姑子几乎把话已经说明白了,她心里还是拿不定最后的主意。

游廊上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尴尬意味儿,窦氏却仍旧茫然地没觉察出什么不对来。

周玉蓉气得咬牙,当着一众仆妇的面却不好十分给她没脸,干脆非常直白地道:“到了那天正日子时,我服侍母亲去仇大人家吃酒,你就带份厚礼到端王府露个面再过来跟我们会合。这样两家都不得罪,又都给足了脸面,任谁也不会多说什么!”

窦氏一想,果然只有这样处理最稳妥。顿时喜笑颜开地福了又福,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关心话,龙卷风一般赶回去准备两家的贺礼了。

周玉蓉看着她急匆匆的背影,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却不知为什么又开始羡慕窦氏的单纯和肤浅。看着天边渐渐沉下的暮色,心中的兴兴头忽然减散不少。

※※※※※※※※※※※※※※※※※※※※

国庆一更!

shg

第一零九章 乞巧

南门的灯市向来是京城人消遣的好去处,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灯展。遇着上元节七夕节中秋节万寿节等大节气, 更是人潮涌动如织。

周玉蓉带着大丫头夏言乘坐家里的马车赶到灯市时, 正逢最大的一座灯山被点燃。霎时方圆十丈之内变得光华璀璨,人高的灯罩由各式绡纱笼着, 不知被什么机械带动缓缓旋转起来,远远望去譬如天上玉宇仙宫一般。

周玉蓉心中的闷气不知不觉消散,半掩着脸面跟在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儿后面,兴致勃勃地看着头顶上颜色各异样式各异的花灯。

离正式的七夕节还有好几天, 灯市里的花灯已经摆的放不下了。有广州的走马灯,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上头打得一团热闹。有湘江的珠囤灯,用万千颗料珠穿成, 极为精美壮观。还有霸县的老鼠攀葡萄灯,蝎子驮牌楼灯也极有意思。

原本南门根儿这块没这么热闹,但此处有一棵上千年的柳树, 因其枝叶茂密年深日久, 便有些神神鬼鬼的传说。不想后来某一天, 这棵老柳被天雷劈成了两半, 住在附近的人都只看可惜。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棵老柳树第二年照常发出遮天蔽日的新绿。

许多人便认为南门根儿这块地界有灵气,自发的在大柳树下点了长明灯。天长日久之后,这长明灯就变成了许愿灯。结果越积越多, 竟成了京中极有名的一景。

周玉蓉扶着大丫头夏言的手一盏接一盏的细看, 见但凡做工繁复的走马灯必定是京城有名的商家敬献, 小巧精致些的就是隐了姓名的闺秀所敬。至于散落在四角用谷皮纸糊的素面金鱼灯、鸳鸯灯、鸭子灯, 应该是寻常百姓人家所有。

转过一道人墙,就可见悬挂着一个半人高的仙鹭宫灯。那灯状如高层露台,每一层都有细巧的花鸟珠宝。蜡烛点然后,尖角上的铃铛被轻微带动,便想起了一阵美妙清脆的乐声,让人见后叹为观止。

绢纱做的灯罩上一面写着半句对联一一云舒云卷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另一面却是一片空白,想来是故意留着让别人来填。

大丫头夏言轻声道:“不是说京里卧龙藏虎人才济济,怎么这么一副对子都没有人对上来?咱们还下了一百两银子的赏格,结果这么久都没有人来领。真是白瞎姑娘费尽心思,做出这么一副千古绝对!”

周玉蓉心中也免不了有些失落。

这副对子是她在及笄不久偶然所得,遣词造句无一不精,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后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连府里的清客们都说,这副对子虽然有点女儿气,却是亘古难有的佳作。

周侍郎对于女儿的才气大为得意,却又不好大肆宣扬,就将这幅对子请巧匠制成宫灯悬挂在南门灯市上,并附上一百两银子的赏格。却不想一挂小半年了,竟没有人敢出面领赏。

周玉蓉看了一会儿无趣,正准备回转就听见旁边有人雀跃问道:“瑛……瑛姑娘,你是不是很喜欢这盏大灯笼?要不我去问一下多少钱,等会儿我买下来送你!”

周玉蓉主仆抬头望去,就见自家那个灯下面站着几个青年男女。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着海棠红襦裙的年轻女孩微微一笑,大大方方地摇头道:“我自个儿有银子,这盏灯要是卖的话,我可以自己买下来!”

先头说话的青衣书生闹了个大红脸,讪讪退在一边不敢再言语。

灯市里负责看护灯具的一个老者看了一眼众人,笑嘻嘻地拱手作揖道:“几位多半是第一次逛到此处,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这块地界的灯都是不卖的,几位仔细看上头的灯面儿,都是写了上联的。只要对上了下联,这灯不但白送,还有主家定下的赏格!”

年轻女孩正是顾瑛。

因为荣昌布庄生意兴隆,她有许久没在街面上逛过了。这回还是因为七夕节要到了,住在顾家的李厚朴邀约顾家兄妹到街面上一游。顾衡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顾瑛这才有机会跟着出来走一趟。

听闻要对上对子才能把这盏华美异常的大灯笼拿走,顾瑛就摇了摇头老实道:“那我就不要了,其实前面那些灯笼也不错,十几个钱就可以买一盏!”

李厚朴摸摸口袋里,只有少少的一点碎银。这半年里他一直寄住在顾家,除了专心读书外没有用钱的地方。顾家的张老太太又心善,连饭钱都没有多要。就让这朴实的小伙子总想买点什么东西,好慎重地谢谢顾家的人。

倒不是说他对顾瑛还存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吃了人家的住了人家的,总觉得心生歉意。

听到老者的话后,李厚朴眼前一亮,喃喃念叨:“云舒云卷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这的确是个好对子,今日恰逢七夕节,那我就对一个应景的好了。……百年百缘百相逢,今生今世今团圆!”

场中诸人正在沉吟,周玉蓉却缓缓摇头轻声道:“只能算对仗工整,算不得绝对。”

那老者想来也有些才气,将李厚朴的对子仔细吟诵了两遍后,满脸歉意道:“因这幅灯面儿的赏格重,这半年来不知有多少才俊过来,可惜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这么小友的下联虽然对仗工整,但比起上联来还差那些味道……”

这几句话不卑不亢,说得李厚朴哑口无言。

顾瑛见状更不好说什么了,忙笑着催大家往外走。一阵风吹来,那盏宫灯发出细碎的清音,衬得上面的花鸟虫鱼几乎要活过来,惹得她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

一直负手站在角落里的顾衡见顾瑛望了又望,就知她必定是极为喜欢这盏仙鹭灯。

就踏前一步微微笑道:“这副对子不过有些意境,怎能算得上是千古绝对,我来对个下联让各位参详如何?云舒云卷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半醉半醒半浮生,一生一世一双人……”

场中静寂了片刻,旋即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声。连那护灯的老者都忍不住上下打量,“我看了百余幅下联,只有这位先生对的尤其精妙。不知可否将高姓大名赐下,容我等将百两赏格奉上。”

李厚朴满心满眼的叹服,就主动介绍道:“这是今科的榜眼,济南府的顾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