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章(2 / 2)

加入书签

陈玉春往丈夫腰间掐了把。

啊,好的好的,阿父说的好。张志为猛得抬头,吸溜了下口水。

老丈人说了什么,他其实一个字都没听进耳朵里,但不妨碍他应好,左右也没别的话说。

第60章

陈老爹翻了翻黄历,二月二十八是个宜动土的好日子。

这会才二月中旬, 还有几天功夫。

陈老汉领着三儿子和崔元九去了趟村长家, 细细地了解了下建三合院的具体章程, 一直到将将要吃午饭才回家。

整个上午都没有见着阿爹的草哥儿, 在陈玉平进屋的瞬间, 迈着小胳膊小腿摇摇晃晃的朝着阿爹飞扑。

阿爹!小奶音又甜又响亮。

卧糟

陈玉平吓得魂都快没了,双腿发软脸皮子发白,过于惊恐的他,直接给吓傻了,脑子呈空白状,呆呆愣愣地看着,眼睁睁地看着,宝贝儿子朝他飞扑过来, 他知道自己应该跑过去抱紧他,可他, 动不了!

身后的崔元九, 一个大步越过陈玉平,迅速伸出强劲有力的胳膊,将不倒翁似的草哥儿揽进了怀里,转身, 往回走了小步, 把孩子放到了陈玉平胸口,小小的草哥儿还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祸,见到了阿爹怀里, 他可高兴了,笑得眉眼弯弯如新月芽,胖乎乎小胳膊熟练的搂住阿爹的脖子,软糯糯地喊:阿爹。

没事了。崔元九知道平哥儿吓坏了,见他仍没反应过来,也顾不得屋里还有其余人在,连大人带小孩子一道搂进怀里,温温柔柔地安抚着:没事了。

阿爹,阿爹,阿爹,抱抱。

这小崽子,这小崽子我今天,我,我陈玉平哆嗦着双手,紧紧的抱住草哥儿,想骂他两句,想打他两下,又舍不得,真是又急又怕,更多的还是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竟然给吓呆了!

你说你要是摔着了怎么办?还没有学会走路,你就想着跑了?你能耐了啊你,你这么厉害我怎么不知道,还笑,还笑,还笑得出来,心脏都快被给你吓飞了。

草哥儿仰着白嫩嫩地小脸蹭着阿爹的脸,他仿佛有点儿明白,自己好像惹阿爹生气了。

圆溜溜地大眼睛小心翼翼的朝着阿爹瞄啊瞄,见阿爹望过来,他咧着嘴笑,笑得奶萌奶萌:阿爹。软软地声音,又小又轻。

他还小,什么都不懂,也是太念着你。再说,也没出什么事,你别想太多。我瞅着,说不定福祸相兮,刚刚的有惊无险,说不定草哥儿就学会了走嘴,你放他到地上,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崔元九知道平哥儿还没有缓过神来,脸皮子依旧惨白惨白,有些心疼,细细地宽慰着。

陈老爹也是吓坏了:是可以放地上让草哥儿试试走路,平哥儿你别吓他,你会吓着他,要是他知道自己刚刚错了,学走路这事可能会有阴影,就更加学不会。

这么点大的小孩子懂什么。陈老汉说了句。

你啊你啊陈玉平稳了稳心神,在草哥儿眉心亲了口:放地上让他试着走路?

崔元九给了个鼓励的眼神:试一试。

别看孩子小,其实远没有你想像中的娇贵,也就是咱们家的孩子带的娇,放眼望去整个苦竹村,便是村长家的福哥儿,也没少摔摔碰碰,都是这么长大的,你们兄弟几个也一样。陈老爹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儿说不出的感慨。

这日子啊,真的是过得特别快,尤其是成亲生孩子后,仿佛一个眨眼,大半辈子就这么过来了,孩子们长大了,也当了阿父阿爹。

陈老汉也想起了年轻那会儿:原冬和原秋小时候,差不多全是春哥儿在照应,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就得带两个更小的弟弟,哪里顾得过来,一天摔三回都是常有的事,也就是你,瘦瘦弱弱的药灌子,我和你阿爹真怕养不住你,哪怕是下地干活也带着你,搁村里算是娇养,也远不如现在草哥儿他们四个这般娇气。巧妞儿是个姑娘家,娇气些没什么,安哥儿草哥儿大壮,就该养粗些。

哪能跟当年比,咱们现在日子不知道多舒坦,有精力孩子养细致些倒也无妨。陈老爹不太赞同老伴的话:咱们家四个孩子,顶个儿的乖,少有哭闹,长大了一准儿有出息。

反正在他眼里,自家的娃儿怎么看都是好样的。

瞧着这话题越飘越远,陈玉平赶紧道:听阿父阿爹的,把草哥儿放地上让他试着走两步,看看到底有没有学会走路。

说着,就将小奶娃放到了地上。

站到地上的草哥儿,有点怕,小肉手紧紧的攥着阿爹的食指,左看看右看看,最后看向阿爹,伸着手:抱抱。

乖崽,走两步给阿爹看看。陈玉平往前走了两步,蹲下,又看向崔元九:你蹲到草哥儿身后。

行。

乖啊,松手。陈玉平抖了抖自己的食指,略略挣扎着。

草哥儿眨巴眨巴眼睛,小肉手攥得更紧了。

陈玉平也不敢用蛮力,只好再想个法子,拍了拍手,又张开胳膊,冲着草哥儿笑:乖啊,松手,阿爹抱抱你。

这动作草哥儿看明白了,他顿时就乐了,飞快的松了阿爹的食指,然后

小身板整个往前扑去。

好嘛,距离太近,他连脚都没有抬起。

咯咯咯咯咯。像是很好玩,扑在了阿爹怀里的草哥儿笑得可高兴了。

陈玉平无奈:下午再来,先紧着午饭吧,估摸着孩子们也饿了。

成,我带他们耍。崔元九将草哥儿抱起。

陈老爹帮着打下手烧火,陈老汉往屋后看看阿牛。

饭菜很快张罗好了。

先给孩子们喂辅食,陈老爹给安哥儿喂,陈玉平给草哥儿喂,大壮能自己吃。

离月底没剩几天,该张罗的事得张罗起来,吃了饭,我上村里串门说说话,建三合院太费事,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事,眼看就要春耕,村里估摸着出不了多少人手,还得去镇里雇。陈老汉说着话。

苦竹村村风颇正,村邻友善团结都很顾大面儿,像红白喜事建屋等大事,甭管多忙家家户户都会出个人搭把手,有来有往,倒也省了不少事,一般建三两间泥砖茅草屋,都用不着几个钱。

敞亮的青砖黑瓦要稍贵,透着富贵气儿的三合院就是贵中之贵,光靠村里搭把手远远不够,村里没什么正经老手艺,全是马马虎虎凑和着,三合院可不能凑和着建,还得到镇里雇老匠头。

这些琐琐碎碎,今儿上午村长说得分外细致,不用瞎寻摸,算是省了不少精力。

崔元九接话:我下午去趟镇上,把这事定下来。

前来帮衬的村邻,一天的饭菜要怎么整治,人手可不少,光靠你们两个远远不够,你去趟大哥三弟家。

陈老爹点点头:这事儿我知。

饭菜的事,我来捋,一荤一素一汤是吧?陈玉平稍稍有点印象。

对。建屋不是轻省活,得下力气,菜里要透油劲儿。陈老爹提醒着。

我晓得了阿爹。

今儿这午饭吃得有点久,主要是建三合院事情太过繁杂,月底就得开工动土,细枝末节都得商量出来。

下午柳桂香抱着巧妞儿过来,陈老爹和她说起这事。

二月二十八,也快了啊。柳桂香看着玩闹在一块的四个孩子:这一忙起来,怕是不好顾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