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93节(1 / 2)

加入书签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小夫妻二人一起回了如意坊。

过了两天,赵世简正常去衙门当差。朝廷的封赏很快下来了,赵世简封了正六品兵部职方主事,掌舆、征讨之事。

赵家欢欣鼓舞,赵世简这个六品,是正经六部衙门的职位,属于中央直属机关,比赵书良那个六品价值还高。

但赵世简想着岳父之前的交代,不预备大办,如同赵书良升官一样,只请了赵家另外三房人、吴家及李家,其余一人未请。

家里的庆功宴办过后,他就要到新职位报道。姚书令等人要他请吃酒,盛情难却,赵世简请油火房一干兄弟们到酒楼里痛快吃了顿酒。

施书令羡慕地看着赵世简,“赵老弟真有魄力,小小年纪就敢上战场。唉,当日要是我主动请缨,是不是如今我也要高升了。”

姚书令撇撇嘴,“你还是算了,你去了战场,看到敌军来袭,别说退敌了,怕是要吓得尿裤子了。”

众人哈哈大笑,施书令是大长公主的孙子,娇养着长大,他敢说上战场,家里人就先把他腿打断。

大伙儿高高兴兴吃了顿酒,然后赵世简去了职方司报道。

职方司有郎中一位,姓古,四十多岁;员外郎一位,姓李,五十多岁了,另外一名主事姓张,只有三十来岁。似赵世简这样十九岁的大小伙子,在他们眼里,跟自己儿子孙子差不多。

赵世简去了,大伙儿知道他是贤妃的妹夫,小伙子又能干又勤快,并不曾为难他。才半个月功夫,他就把职方司摸熟了。

除了这几个上司和平级,还有一堆下属。赵世简专管舆图和征讨之事,手下有四个书令史,八个衙役。这一群人年纪都比他大,好在赵世简上过战场,见过血杀过人,身上气势重。他又有举人功名,不论文武,都能压过这一干人,也无人赶冒刺儿。你不服,来,一起过两招,文的还是武的,你挑一样。

赵世简很快在职方司站稳了脚跟,他给吴氏和李姝请的诰命也下来了。

赵书良挑了个休沐日,亲自带了一家人,去吴氏坟上报喜。

赵书良给吴氏带来了两轴诰命,父子二人一人给吴氏请封了一轴诰命。朝廷发的自然不能带来,他让赵世简手抄了两份,烧化给了吴氏。儿子媳妇并女儿们,又给吴氏磕了头。

先不说赵家的琐碎,宫里面,平贵妃越发得意,如今局势大好,她也有儿子,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一连两回,平贵妃都以身子不适为由,并未去向皇后请安。景平帝见平贵妃不敬皇后,一连半个月没去她的宫里,只往敏贤妃和周德妃那里去。

庞家人坐不住了,开始游说庞太后,让景平帝立太子。

太后如今像个佛爷一样,整日只知道念经,给先帝和先太子祈福,庞家人的游说,她根本不理。

庞家人说不动太后,就指使一干依附而来的官员奏请立太子。

景平帝皆留中不发,过了几日,他忽然在大朝会上宣布,追封先太子为孝敬皇帝,重修帝陵。

庞太后听说后,继续念了三天的经,然后把庞家人叫进宫,狠狠痛骂了一顿,说他们有不臣之心。

庞家人灰溜溜地回去了。

平贵妃听说后,笑的直不起了腰。哎哟,圣上可真有手段,不立太子,却追封先太子。在庞家人心里,自然是庞皇后的两个儿子更贵重。但在太后心里,她早死的儿子才是她的命根子。圣上追封先太子,对庞家人来说,丁点用没有。但太后娘娘在乎啊,她的儿子,活着没做皇帝,死了能做皇帝,她也满意了。

太后投桃报李,自然会打压庞家人。

朝廷里要立太子的风声忽然就没了,仿佛根本没发生这个事情一样。景平帝却一连几日往皇后宫里去,还亲自过问大皇子的功课。皇后才提起的心,又放下了一半。

日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过,到了八月,李姝被诊出有了身孕。赵世简大喜,立刻四处报喜。

肖氏听说后喜得直搓手,跟严氏说道,“总算是有了啊,你三妹妹过门都一年多了,一直没个动静,我心里急的不行,又不好催她,这下子我终于放心了。”

严氏抱着一岁多的儿子官哥儿,笑着回答肖氏,“阿娘,咱们要不要去看看三妹妹?”

肖氏点了点头,“近来天气好,咱们后儿就去吧。她一个人住在如意坊,身边也没个长辈,咱们去叮嘱叮嘱她,可不能不当回事。明儿咱们给她备些东西,你把官哥儿穿过的衣服给她带几件,我厚着脸再问你要几尺你娘家人送来的细棉布,给你三妹妹以后用。”

严氏笑了,“看阿娘说的,咱们都是一家人,阿娘不说,我也会给妹妹带一些的。”

这边婆媳两个商议着要去看李姝,那边赵书良等人先一步得到了消息。

当天夜里,赵书良终于松口气,老二媳妇一直没动静,他一个公爹也不好过问,如今总算有好消息了,娘子彻底能放心了。

孙氏问赵书良,“阿爹,明儿我去看看弟妹,阿爹有什么要吩咐的?”

赵书良嗯了一声,吩咐道,“让她好生歇息,缺什么了,只管回来说。”说罢,给了孙氏二十两银子。

“当日你有煦哥儿的时候,你阿娘给你置办了各色东西,后来我也给你买了个丫头。你把这二十两银子给老二家的,让她需要什么自己去买,里面也有买丫头的钱,让她自己看着办。”

孙氏暗自算了算,这二十两银子,足够弟妹买个丫头再加一堆的东西了。

孙氏接了银子,第二日汇同余氏和吕氏,三人一起去了如意坊。

李姝有了身子后,赵世简听说前几个月不大稳当,每天走前吩咐玉娘,“家里有事情,你多盯着些,只管吩咐他们去做,你只需看好你们奶奶就可以了。若让我听说还让你们奶奶自己动手做杂活儿,看我回来了饶了哪一个!”

二爷极少说重话,玉娘吓得抖了抖,文崖和砚台在一边听了,也低头称是。

赵世简又给每个人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钱,“好生伺候你们奶奶,石妈妈你老道些,帮我多看着。”

石妈妈见二爷对二奶奶这样细心,想到了自己那个烂赌鬼丈夫,内心又羡慕又伤心。没想到二爷是这样细心的男子,二奶奶真是好命。从此,石妈妈拿出百分百精力,仔细照看李姝的胎。

孙氏等人来了后,各自带了些自己做得针线和小娃儿穿过的衣服,嘱咐了李姝一箩筐话,方各自回去了。

孙氏等人才走了,第二日,李姝正坐在廊下晒太阳,肖氏婆媳又来了。

李姝高兴地迎了过去,拉住肖氏的手,“阿娘来了。”

问完,李姝又和严氏相互见礼,严氏忙扶住她,“妹妹身子不方面,不要多礼,我又不是外人。”

寒暄完毕,三人都坐下了。

肖氏问道,“怎地起来了?”

李姝笑了,“阿娘,我稳着呢,已经两个多月了。总躺着,我骨头都生锈了,起来走一走浑身都舒坦。阿娘放心,我如今不干活的,我连洗脸都是让玉娘拧帕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