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2 / 2)

加入书签

第76章 此生不再入黄泉 12

月色如钩, 茂密的丛林中突然惊起一片鸦叫。

人影飞速闪过, 一缕道袍勾在了残枝上, 随风摇晃。

眼看就要追不上了, 斯年掏出一张赤字黄符,朝着前方扔去!

符纸飞射而出, 不知是落在了什么身上, 而后激起了一声惊惶的尖叫。

斯年冷笑一声,执一把桃木剑飞身朝虚空刺去!

剑尖上, 一簇幽蓝的鬼火乍现后又湮灭,被串在剑上的女鬼痛苦地哀求着。

道长, 你就放过我吧!

我本是惨死在盗匪刀下的薄命女子,只因为尸骨不见而投不了胎。

我只不过吸一些阳气, 从未害人性命,你又为何非要置我于死地?

斯年看不见这鬼魂的形态,却也能想象她死相惨烈。

但他从不做无用功, 既然已经抓到这只鬼, 就没有再放了她的道理。

眉目一凌:那又如何?我又不挑。

这是他受测试的第一百只鬼,百只过后他就可以下山了, 他不肯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

衣角随风冽冽作响,斯年的动过极快,不带半点犹豫的。

手腕一转,那女鬼就在他的剑下魂飞魄散了。

终于, 嘴角勾起一抹如释重负的微笑, 斯年收起桃木剑就往回赶。

他不信无为子这次还能有什么借口阻止他下山!

清微派, 符箓三宗的分衍之一。

该派以行雷法为事,主天人合一,以内练为基础,辅以外法。

当年无为子将他带入道观中,随意扔给了他两本书,《清微斋法》和《清微丹法》。

说是一年之内若能融会贯通便将他收为弟子,修道一事还是最看天赋。

不及一年,斯年正式拜入清微门下,成了无为道人的关门弟子。

又五年,斯年获道号凌霄子。

到了第九个年头,身边的师弟师兄们都下山试炼去了。

唯独对他,无为子百般阻挠,还用一百只孤魂野鬼做测试。

斯年直接走进了无为子的房间,也不管他是否在打坐。

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酒味,斯年嘴也馋,随便拿起一瓶未起封的,咕噜咕噜地就灌了下去。

酒是好酒,只不过太烈了,辣得喉咙就跟火剽过的一样。

他忍着没有咳出来,憋得满脸涨红,五官纠结。

无为子睁眼就看到了他这副狼狈的模样,哈哈哈地大笑了出来。

嘲讽道:道行不够,就只能囫囵吞枣,哪里品得出这酒的美味!

斯年是个不肯示弱的,抹了一把嘴角,双唇愈发的红润起来。

他将符纸扔到了无为子的身前:任务我已经完成了。

符纸的一角有烧焦的痕迹,发黑却不成灰,是鬼火灼烧后的印记。

无为子的手指磨蹭着,符纸在他的手中烂掉,他才抬起头直视斯年的眼睛。

斯年的眼中写满了坚定,还有一分不可捉摸的痛苦。

大概是压抑久了,和着酒劲儿就暴露了出来,有些东西他记了整整十年,没有办法释怀。

他说,他要下山。

无为子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气音,面上并无变化,也就不知道他是否起火。

斯年不惧,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小孩子了,再不会因为别人怒火下的一通打而差点丢掉性命。

他已经想过了,就算这次无为子还是不准许,就算门派里的人都拦着,他也一定要下山的。

他恨透了,只要一闭上眼就看到漫天大火的日子。

没想到的是,无为子竟然松口了,他说可以让他下山。

斯年一时没有说话,倒是多了分戒备,他问:然后呢?

换作其他人估计得被气笑,但是无为子还真有后话要说。

去扬州。

斯年皱眉:去扬州做甚? 他想去的是邑郡。

前段时间,派里收到了一封求助信,我思来想去,还是你去最合适,这事颇为棘手,没什么本事的人还担待不起。

斯年只当他是在夸他,什么事?

江南巫月山庄的大小姐中了邪,这半年下来府中也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怪事,请了不少江湖术士,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斯年眼露不屑,语气不耐:这与我何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着无为子待久了,他也变得愈发冷血起来。

无论何事,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俊朗的脸上一派轻浮,特别欠揍。

无为子像是已经见怪不怪了,要是事事都跟这臭小子计较,他怕是早就被气死了。

只是留了个话头:巫月山庄实在没办法了,下了血本悬赏。

多少银子?

不是银子,是聚魂铃。

斯年果然动摇了,他不像无为子一样贪财。

所以若是银子,他定然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可是这聚魂铃不一样。

说是铃,却是由玉石雕刻而成的手链,怪就怪在它能发出铃铛的声响。

叮铃、叮铃的就如在招魂一样,传闻它能聚集凝固逝者的魂魄。

斯年心里清楚,十年过去了不可能还能寻到那人的魂魄。

可是他心中有执念,有时候执念就代表了希望。

于是,斯年答应了下来,回邑郡之前他得去一趟江南。

无为子像是料定了他最后会答应下来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巴掌大小的瓷瓶。

这瓷瓶斯年见过,是无为子的宝贝,平时寸步不离。

有次捉一只大鬼,眼看就要让它给逃了,无为子赶紧将瓷瓶中的红色液体抹了一点在眉心。

即刻像开了天眼一般,逮哪哪准,竟是打了场胜仗。

自那以后,斯年就知道了那瓶子里的东西不是凡物。

他好奇是好奇,可没去探究过,别人的东西他一般不打注意。

可这时无为子竟舍得将那瓶子拿出来,还将少许液体倒进了另一个小瓷瓶里。

瞥过间隙,鲜红的颜色让斯年的眼皮子跳了跳。

无为子将瓶塞盖好,伸出手要斯年接过去。

拿着吧,助你开天眼的,担心你这事儿处理不好给我丢人。

斯年没矫情,接过来后也没道谢,他在怀疑是不是无为子也在打那聚魂铃的注意。

无为子装作没看见他脸上的犹疑,挥了挥手。

走吧,别待在我跟前胀眼睛。

斯年,哦。

泰兴三十五年,民间掀起了一股江南热。

说是有才学有条件的文人们都得去江南各地走上一遭。

体验体验那里婉约的民风民俗,再作上一两首婉约的抒情诗来,才算是一个有风情的文人。

游客一多,原本的渔夫们就做起了画舫的生意。

接待了许多各式各样,方言不同的外地人。

游人来到扬州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的风景是真的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