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不是天王 分节阅读 27(1 / 2)

加入书签

d观众们一遍遍听下来即使整首歌唱不下来,这高潮部分的两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场响起了数百人的集体大合唱,甚至就连演播厅中的许多工作人员、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都跟着一起、含着一双泪眼合唱起来。

粗略估算,万人大合唱那是起码有的了。

他们跟着台上的那个道标一起,勇敢地唱出他们心中对于命运的不屈和反抗

“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沈欢的这一句“太高”前所未有的放缓下来,预示着这首歌还没有结束。

果然,他接下来又重新把这一句的细微变奏版重复了一遍,配乐也无比舒缓下来,只有钢琴还在缓慢地和着。

“这样的要求算”

按照正常乐理来说,接下来的“太高”会拉出最高的一个音,以此来最为结尾,但是沈欢的身体看来确实是撑不住了,他的音到了“算”的时候已经完全卡住,出不来了,垂下了头,痛苦地用力按着自己的胸口。

刚才在合唱的那些人到做了变段处理的这里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跟,已经停了下来,见到这一幕,心都揪了起来。

他终究还是撑不住了。

这场让他燃烧生命来完成的演出,终究还是无法圆满完成吗

乐队成员也有些慌乱:按照编曲,沈欢应该再继续唱下去,直到“太”字才停下才对,却没想到现场临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但是又没人临时站出来指挥他们,他们也只能继续按照预定好的编曲走下去。

不过终究也是没有差太多。

在舒缓的两三秒钢琴后,随着架子鼓的起势,配乐突然丰富起来,特别还出现了整个演唱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的乐器。

“咚咚咚咚咚咚”

导播们机械地按照预定的程序切换镜头,灯光随之一变,让人看到了那是什么。

那是舞台正后方的两面大鼓,两位赤裸着上身的大汉正在奋力地敲鼓,每一下都像是敲打在听众的心中,令人浑身的鸡皮疙瘩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

因为灯光的巧妙安排,这两面隐藏在黑暗中的大鼓直到此时才终于被发现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同一时间,恢弘美妙宛若唱诗班一般的多人和声伴随着气势无比恢弘的配乐传来,震撼无比。

沈欢就像是一只飞到半途终于再也飞不动的鸟儿,而这配乐、这和声,则是父神终于被他所感动之后,伸出来的一只手,拉了他一把,让他能够飞得更高。

这首歌甚至有了难以言明的虚幻神学色彩。

这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多重攻势下,令人汗毛直竖,像是炙热的三伏天猛地吃下了一整根冰淇淋

所有人再一次看傻了眼。

还有这样的操作

沈欢得到这短暂的休息之后,终于能够再度提起气来,唱完这属于他的最后一句。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第四十七节:田川

沈欢演唱完毕后的演播现场大概是整个华国音乐节目史上最热闹的烟波现场了,经纪人和工作人员冲上了台,姗姗来迟的华夏之声最热选手夏时秋也冲上了台,舞台中央的吉他贝斯手围了过来,后边的乐队成员也想过来,但是看到舞台上现在人太多了实在挤不进来,就只能踮着脚在后面干着急,现场观众们的喧闹声沸反盈天,通过现场收声传了出来

这一切都通过直播画面呈现在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面前。

“学不来啊”

在相隔六百多公里外的湖广省省会城市星城,湖里小区27幢的某个居民住宅的客厅中,一个戴眼镜的男子看着电视屏幕轻叹了一声。

这是一间装修风格为中华传统风格的居民住所,沙发都是漆成了红木样式的古典沙发,这戴眼镜的男子看着四十岁不到,长相斯文,身材瘦小,一身家居便服。

他是湖广卫视谁是歌手的节目组副导演俞汉卿,今晚会特地收看龙城卫视的华夏之声,倒不是因为华夏之声在江南省内的收视率超过了谁是歌手一省收视率,对于谁是歌手这样的全国性节目来说并不足为惧他之今天特地收看,是因为上期节目里沈欢开创性地感谢乐队的方式让他觉得有点意思。

事实上这一招谁是歌手的本期节目已经有歌手用上了。

俞汉卿这次特地收看,是想要看看这一期这家伙还能想出什么新鲜花样来,可以再借鉴借鉴,却没料到沈欢搞出这么一出来。

这怎么学让谁是歌手的选手也上台去吐血这血也不是人人都能吐的啊,首先你要有这样一首高音歌曲,其次你得让那些歌手真这样拼命用真声去顶说实话,这一首歌听下来俞汉卿都替沈欢担心,他甚至都猜不透这是真吐血还是假吐血,因为这样的演唱方式确实吓人。

让谁是歌手上的那些还有大好前途的选手为了一档节目这样去搏命,哪个愿意

不管真假,这实在学不来,也就能看看了。

而且这件事所引起的后续反响也着实不好说呢

俞汉卿正想着呢,身边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

“这是真吐血了还是假吐血”

俞汉卿身旁还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经过之前突如其来的震撼,看到情况暂时已经控制住了之后终于开口问道。

这也正是俞汉卿所思所的“后续反响”。

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电视节目,就算标榜得再真实、看着再真实,也都避免不了被质疑的命运。突如其来的震撼之下观众可能还不会想太多,但是等到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难免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冒出来了,到时候如果被质疑是假的,是利用观众感情,那么起到的效果可能反而会是反面的了,这正是俞汉卿想到要借鉴这桥段之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虽然这样想的人从总人数来说相对会较少,但是影响还是不能忽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