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不是天王 分节阅读 25(1 / 2)

加入书签

d时收视率也显示华夏之声的收视率到这里又在不断飙升了,从之前其他歌手们演唱时的136上升到夏时秋上场时的189,再到后来基本稳定在21左右了。

看来这种节目还真是内容为王,有一个好歌手,对于节目的收视率提升还是很关键的,这要是再多几个像夏时秋这样的歌手,华夏之声搞不好也能冲出江南省和谁是歌手去争一争高下了。

王翔心中美滋滋地想着。

当然,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光是一个夏时秋落在他们头上就已经是不知道在哪里拜的神起作用了,想要祈求更多,那还不如指望龙城明天成为江南省会。

节目后台大休息室,众歌手们正聚集在这里

大部分的结果都已经产生,所以聚集在此的选手们情绪相对比较稳定,高兴的抑制着自己的高兴,沮丧的也尽量不表现出来,所有人都尽量在房内的众多镜头前保持冷静和优雅,保持形象,并对现在的表演进行惯常的点评。

“没想到这首歌竟然还可以这么演绎”

“确实厉害,不愧是夏时秋。”

“舞台上的他简直就像是一位国王一般。”

这些评价有的是为了在镜头面前给夏时秋面子,以此去博取夏时秋粉丝的好感,博取路人对他们的好感,有的也确实是半真心地承认夏时秋的专业水平过硬。

只有沈欢一个人一直默默地坐着,闭目养神,看都不看一眼,就跟个乐山大佛一样。

导播室内的某个分管导播看到这一幕,还觉得这是一个造话题的好机会,让室内的一个分场主持人带着摄影师过来拱火呢,却没料到被沈欢一句话就堵了回去。

“好的音乐,只用耳朵才能更好地倾听。”

这话说的四平八稳,想拱火也拱不起来,那分场主持人只能讪讪地撤了。

而在夏时秋一曲完毕之后,投票也随之开启了,到这时大休息内的反应比起之前来可要激烈真实多了。

“嚯”

“哗”

“厉害”

夏时秋的这一曲光,得到了3万2的场内票支持,这已是华夏之声历史上最高的场内票了,外场票更是恐怖,投票通道开启之后就像是吃了春药一样蹭蹭蹭地往上飞涨,等到投票通道关闭时,外场票足足有12万8千多票

其他选手得到华夏之声这礼拜的热度提携,外场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平均个人外场票在1万5左右,表现最出色的陈子维今天这场直接冲到了2万3但是和夏时秋一比,无疑就逊色太多了。

这就是下飞机都会有真正的粉丝团来自发接机的人气歌星和他们这种只出过一两张专辑的所谓歌手的巨大差距了。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王翔都觉得自己明天是不是要找索菲特公司要一下华夏之声的全国收视率报告了,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数字显然不是江南省一地能贡献出来的,而华夏通信随即反馈过来的信息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证实这12万多票将近一半来自于全国各地。

总票数16万出头,这是华夏之声节目史上最高的得票,足以打消任何妄想的念头,所以当沈欢站到舞台上的时候,不管是电视机前的长风路派出所的同志们、那些想要看热闹隐隐希望他能留下来的吃瓜群众们,还是那些原本就对沈欢没什么好感的路人们,都不对他的表现抱有任何期望了。

就算是他上期玩了那么大的一出,最后揽到的票数也只不过是5万多,就算他这次再能够复制上次那样的奇迹,也比不过呀。

这是人气间的巨大差距,是硬实力的差距,不是任何小聪明可以弥补的。

沈欢却是什么都不管,只是安静地站在台上,一身浅色系的衣服让他看起来很是恬淡自然。

只要不是秃子的观众也发现了,舞台上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之前一直都是安静地在舞台一侧的乐队成员们,有几位来到了舞台中央,站在了沈欢身后。

他们分别是两位吉他手,一位贝斯手。

在华国历史上,乐队成员从来都是作为陪衬,乐队成员和歌手同一站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光是这一幕的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噗通噗通噗通”

巨大的心跳声传来,随后是键盘声。

“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吉他声开始加入。

然后是架子鼓,小提琴合奏,贝斯,电吉他整个前奏的气势一下子拉升到了高点,磅礴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却在最高点自然地缓落下来,最后只剩下钢琴声,经过之前的衬托之后显得极为空灵。

沈欢那如同被砂纸磨砺过、充满了颗粒感和磁性的声音,也终于缓缓响起。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第四十四节:时代之声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

“从此无依无靠,”

沈欢为自己的第二场登台最终选择的歌曲是我是一只小小鸟。

这是一首由另一个世界的华语乐坛大哥级人物李某盛所创作的经典歌曲,在90年由赵某演唱,直接将赵某的演唱事业带到了这一生中的巅峰。其后的几十年间,无数的歌手对其进行翻唱,也让这首歌成为了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声乐作品,几乎只要是个人都会唱,不过沈欢在这里用的并不是赵某的原唱版本的编曲。

他用了在夏时秋的“帮助”下,所做出的“新编曲”。但夏时秋并不知道的是,就像周毅一样,他同样被沈欢精湛的演技和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所欺骗了。

夏时秋所认为的由他所贡献出来的那些编曲部分,完全是在沈欢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沈欢隐蔽地运用了幸存者偏差:夏时秋其实在整个编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意见,但是在沈欢的隐蔽引导和比较下,或是由周毅出面,或是夏时秋自己出面,又或者是乐队的成品效果展示,让夏时秋把那些不合沈欢意愿的编曲意见统统都剔除掉了,最后剩下的只有沈欢所需要的那些。

但是那些也确实是由夏时秋所提出来的,所以他自然地就认为了那是他的自助想法。

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却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了。最终结果就是,编曲确实是由夏时秋、周毅和沈欢三人共同完成的,但是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最终成品却是沈欢一早就已经设想好的,也就是他现在所演唱的这一版了。

这一版是另一个世界的华国传奇摇滚女歌手罗某在一档音乐节目上所演唱过的版本,沈欢觉得很不错,大气磅礴,很符合现场演唱的要求,并且和他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所以最终采用了这一版的编曲。

而在这样的编曲下,他那已经不再年轻、带有岁月沉积感的歌声一出来,也立刻把听众拉进了他的音乐世界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