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章(2 / 2)

加入书签

我韩非嘴唇翕动,正当他要答应之时,房门骤然间被扣响,在吕安应声之后房门被推开,一小吏入内禀报道吕郡守,尉将军有急事请见。

吕安和韩非二人齐齐一愣,吕安更是立刻说道请进来!

他话音刚落便见一身着玄甲,一身金戈之气的青年快步踏入,他冷冷一眼扫过,韩非只觉得周身的空气都猛然间一缩,他干咳一声,赶紧放开了吕安的手,并且往后头退了一步,毫无所觉的吕安快步上前,刚想说话先被尉缭握住手,师兄?

嘘,尉缭在他耳边轻声道快快同非公子交接移印,我带你回咸阳。

吕安一愣,虽不解为何如此着急,但他对尉缭全不会有半分怀疑,当下便取出了交接的文书,而那边,尉缭将理由告诉了韩非秦王急病,王后宣景熙即刻入京。

第238章 大国崛起(21)

黄河沿岸的大道上, 两匹快马踏着秋色飞驰而过。

远远就听到铃声避让的商人们惊愕得发现,从他们身边交错闪过的两匹马, 一匹上头坐了两个成年男人, 另一匹则是只驮了货物,而即便如此,坐了两人的那匹马竟然还要跑得更快一些。

好一匹骏马!刚刚闪避开的路人们纷纷惊叹, 然后他们又批评道:双人共骑也太不爱护马匹啦!

那匹驼了两人的马便是多多了,而能坐在它背上的自然是吕安同尉缭。

会双人共骑实乃不得已,吕安骑术不错,可以应付日常出行和紧急状况,但他的骑术远远不能达到长时间奔驰的要求。

在没有马镫的年代, 要控制自己坐在马上全靠腰部力量和双腿力量,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话根本没办法长时间在马背上颠簸, 正因为如此, 即便是秦国这样一个产马的国家,骑兵的训练依然是一个大难点。

考虑到这一点,在吕安整理东西的时候,尉缭直接将甲胄卸下放在了吕安的马上, 而让吕安同他共骑多多。吕安人瘦,双人共骑比之他以往着甲持锐仅差了一点, 多多适应良好。

至于吕安, 吕安只能红着脸选择坐在前面还是后面,前头吃风但是视野更好,后头没风但是需要他抱着人耗力稳住自己。

吕安坐在尉缭身后双手搂着他的腰, 将脸埋在他的后背里头,多多跑得很稳,甚至有一种节奏感,适应了这种韵律的吕安渐渐的放松了下来,吕安开口问道:师兄,怎会是你来接我?

年末述职。尉缭言简意赅,蜀郡至咸阳要走蜀道,而蜀道一到冬日降雪便极其危险,因此蜀郡的官员述职时间会比普通官员更早,秋日即可入京,也可以等到春天雪融再回去,当年吕安亦是如此。

我在咸阳,王后下令后,吕相邦便让我来接景熙。

吕安沉默了一下,事态已经严重到这般程度了吗?他嗫嚅了下,小声问道大王,大王怎么样。

这次,尉缭没有给他回答,吕安亦是知晓了答案,他重重吸了口气,怎会突然如此

赵政虽然同他说过父亲的身体不好,但是吕安刚刚听过这一消息,现在秦王就病重了,而且病到需要他赶紧入京的程度,这令他一时之间着实有些难以接受。

怎么就突然到了这个地步?

吕安即将接任治粟内史一职,治粟内史就是后世的大农令,职权范围差不多是明清时期的工部和户部尚书之和。这个位置并不掌兵权,却握住了秦国的经济命脉,会让他早日入京,无非是因为治粟内史为两千石可以多一份话语权。

也就是说,赵姬觉得异人可能撑不过去,要为王位交割进行准备了。

即便秦王只有一个儿子,赵政亦是被定为了太子,即位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王权交割顺顺利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此时朝中多一个赵政的人当然就多一份好。

不,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征兆,赵政十九岁便被加冠就是征兆,这一刻之前的讯息都被串了起来,吕安轻轻吸了一口气,颤声道大王,大王是不是去年就开始

尉缭眼帘微垂,并不做声。

吕安一咬牙,将额头靠在恋人的后背,眼圈渐渐发红。

他和异人的感情当真能说一句亲厚。作为一个帝王,他对吕安这个臣子一路提拔,作为一个长辈,他亦是经常关心他学业和生活,甚至还受他之托亲自跑去为尉缭说情。

正因为此,到了今天这一步吕安才更觉得难过。

是我不懂事。吕安闷声道我应该,应该多关心大王一些的。

一个人身体状况如何若要细心观察怎么会看不出?若是一般臣子也罢,但他和异人颇为亲近,有好多近身接触的机会,可他一直都没注意到那吐字间的虚软,偶尔的潮红面色,压都压不住的咳意,还有比旁人白上几分的面色。

异人说了那是换季燥热,他怎么就信了呢?

那他去为自己说情时候抱的又是怎样的心情?他那时候身体是不是就已经不好了?却拖着病体跑去父亲面前为他这鸡毛蒜皮的事劳心劳力。

尉缭很快就感觉到后背一阵热意,他皱了皱眉,却什么都没有表示,任由吕安宣泄情绪。

到了傍晚,尉缭在驿站停下,他们只有二人,走夜路多少有些危险,而且吕安情绪不佳,他亦是有些担心。

尉缭翻身下马,然后将腿麻的吕安捞了下来,吕安刚一落地便不免一阵龇牙咧嘴,骑快马一日,他脚步虚浮,简直连怎么走路都要忘记了,在原地蹦了几下后才好一些。

此处驿站为置,秦国的邮驿体系极为发达,这主要是因为秦国讯息和命令的落实全都是文字落实,这就需要发达的信息传输能力。

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置,尉缭选择休息的地方便是每隔三十里一设的置,由于秦国官员调任上任需要自备口粮且不可带上属下仆从一起赴任,这其中就对官员的安全和行路保障增加了挑战。

邮驿体系便是这一保障的重要一环,按照规定,官员必须沿途经过各地驿站打卡,这是为了让中央能够知晓官员新进到了何处,如果迟迟未能赴任,也可以知道是哪一阶段出了问题。而且官员在邮驿体系内食宿均是免费,还能带上口粮,只要一路打卡,即便是家产不丰的小吏赴任,也可以保证其沿途吃穿用度。

得知是两位二千石归京,置啬夫亲自为二人登记沐马,并且留印作证。

这位驿站管理人员在听闻尉缭仅要一间房面色丝毫不动,他看了眼吕安如今的状态,十分了然道:敢问二位上峰是否需要温汤水?本站备有药汤,泡上两炷香,这位上峰的腿会舒服一些。

这就属于驿站的增值服务了,也算是驿站特色。

官员进出所有驿站都是免费,那么对于官员而言,在哪哪歇息就是一个选择项目了。

对于驿站来说,人次越多自然绩效越好,绩效越好,备用金和工资也就越高,各地啬夫能够升职的几率也越高,因此,秦国各个驿站便都有一套拿手本事,譬如有的擅烹,有的马草质量极佳,有的还能接来温汤修了池子,而药汤就是这一家的特色。

据说此地置啬夫的祖上曾是楚国巫,特别擅长调配药材,置啬夫亦是跟着学了一手,等他需要为驿站开创特色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个法子。

这处驿站在来往军士之间非常有名,睡前泡一下舒筋活络,再贴个膏药,第二天起来精神百倍,也是尉缭选择在此处歇息的理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