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84(2 / 2)

加入书签

而原先持有活期银票的储户们,也渐渐习惯了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一时间,银行中前来兑换银票的人大大减少。

银行借着这股风潮,将支行开到了齐齐哈尔下属的每一个县,就连人口最少的龙江县,都有一个由二十个伙计组成的支行。

刘永强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全家总共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玉米,两亩红薯,还在山坡上种了些土豆,总共收获了六千多斤的粮食,交了田赋又留了一部分自家吃的,剩下的居然还卖了十两银子。

这在他们老家是全家人五年的收入,而在齐齐哈尔,这只是半年的产出。

当朝廷的小吏来收粮食的时候,刘永强一家人激动的就要跪下来了,把那小吏都吓了一跳。

拿到十两银子的银票时,刘永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毕竟这么一张纸片,怎么也没有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

直到他今天进城卖货之后,刘永强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原来城里的人,竟然全是用银票交易的,大街小巷除了铜板和银票,见不到一块银子的身影。

用银子买了几匹棉布,准备让婆娘给家人做一身新衣裳;还买了点羊肉、核桃、胡椒等吃食和调味品,既然手里有了银子生活就要改善一些不是。

他甚至还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个拨浪鼓和长命锁,这种孩子的东西,在他小时候,可是只有地主家的儿子才有的,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有一天用上。

买的东西虽多,但他却步履如飞,因为他还从城里买了辆牛车,那拉车的大黄头膘肥体壮,牙口极好,虽然要价三两银子,但他也咬牙买了下来,有了耕牛,他就能耕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的。

回到家中,把牛牵到牛棚里,绑好了,又精心的撒上草料,这才放心的把买来的东西搬回家去。

这牛棚是刘永强找百事行的木匠和泥瓦匠们造的,只用了三钱银子,造的结结实实,比他自己动手强上了一万倍,虽然他婆娘埋怨他乱花钱,但是看到建好的牛棚再就不抱怨了。

刘永强还在心里盘算着,等下一季的粮食收了,他就再围着自家房子,造一圈围墙,围出个院子来,等过几年,就再起一间瓦房,给弟弟说一房媳妇。

想着以后的生活,刘永强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身上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回到家里,他婆娘早就准备好了午饭,给他递上毛巾,擦擦汗,就坐在了桌子旁边。

第一百六十五章 准格尔菜

今天的午饭都十分新奇,除了有刘永强认识的地瓜粥,以外,别的居然都不怎么认识。

中间一个大碗,放满了巴掌大的饼子,不过和他们平常吃的那种黑了吧唧的不一样,这种饼子黄橙橙的,看着很讨喜。

窝窝头旁放着一碗浆糊,和他吃过那种令人恶心的野菜浆糊不同,这个浆糊是乳白色的,又有点泛黄,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他婆娘这时道:“当家的,今天咱们吃玉米面饽饽和土豆泥,觉得噎得慌就喝碗红薯粥。”

“你咋会做这些东西的”刘永强有差诧异的道。

“还不是朝廷的官爷们教的。”

“官老爷们会教这些东西”

“可不是吗这几天你在地里忙活不知道,朝廷的官老爷都来了好几拨了,有嘘寒问暖的,有教手艺的,还有就是教怎么做这些吃食的。快点吃吧,粥凉了不好吃。”

一家人齐齐的喝了口粥,甜丝丝的,一口气把粥喝完,又用舌头把碗底添了个干干净净,刘永强的弟弟放下碗说:“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去朝廷里,做个为民办事的好官”

刘永强和他婆娘听了都是大笑:“哈哈哈,朝廷的官爷都是天上神仙转世,怎么能是我们这些小百姓们能当的,别想了,快吃吧”说着他婆娘又给自己小叔子盛了一晚红薯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了可不行。

直到八月中旬,粮食的大收购才接近了尾声,这段时间,齐齐哈尔的官吏们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工作到三更之后是经常的事情,有的小吏甚至通宵达旦的赶路,只为了给更远地方的乡亲送上新粮食的吃法。

各地官府的粮仓、府库也早就塞满了,胤祚不得不在齐齐哈尔城外修了几十栋新的筒式粮仓,看起来像是一大排大烟囱。

随着粮仓建成,装满,今年齐齐哈尔粮食产量也统计出来了,总产量接近一百七十万石,官府各地粮仓中的粮食加起来有近百万石,为了收购这些粮食,一百万银子的银票,几乎全部撒了出去。

胤祚此时正站在齐齐哈尔的城墙上,眺望远处那几十个大烟囱,面上浮现微笑。他身后的云婉儿和吴泽则都有些忧色。

“六爷,虽然你发明的土豆泥和玉米面饽饽等吃食不错,但就算全齐齐哈尔的人全吃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么多粮食也吃不完啊。”云婉儿显得忧心忡忡。

“你们猜猜,我明知道玉米产量比土豆和红薯低,还让百姓们多种玉米是什么原因”胤祚问道。

“呃因为玉米秸秆高大,可以烧火”云婉儿猜测道。

吴泽补充:“小麦秸秆还可以用来喂牲畜,料想玉米秸秆应该也差不多吧,另外不少牲畜都吃五谷杂粮,玉米应到也是不错的饲料。”

胤祚点点头道:“不错,玉米可是有着饲料之王的称号的,事实上等以后齐齐哈尔的农业发展起来,百分之六七十的玉米都会被用作饲料的。而玉米秸秆还可以做成青储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极好”

云婉儿和吴泽两人的表情顿时呆住了,半晌,同时开口道:“什么是青储饲料”

胤祚没有说话,指了指粮仓旁的一人多高的大瓮,大瓮旁有人拿着麻袋往里倒绿色的东西,倒完了,就摁实,直到一直堆到瓮口,才裹上红布,封上泥封,像是酒坛一样。这种奇特的“大酒坛”,粮仓旁有上百个,而且还不断的有人把空瓮运来。

“这些民夫在做什么”吴泽问道。

“很简单,就是把玉米秸秆等高含水的植物,切成手指大小的长短,然后放到一个密封的大坛子里发酵。”胤祚得意的道。

云婉儿若有所思:“此等做法,倒与农书中所载类似,江北陆地可种马齿,用之侧切,以泔、漕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莫非这就是六爷所说的青储饲料”

“不错,这种饲料不仅储存时间更长,营养更丰富,而且牲畜吃完,排泄出的粪便也不会有什么气味,可谓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大利器。”

胤祚还以为青储饲料是自己首创的,原来早有前人记载过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借坡下驴。

“哎可惜百事行中没有农事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