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第20节(2 / 2)

加入书签

凡是涉及利益,总免不了纷争。

这不,大家听说余下的龙虾不好卖之后,一个个的脸都绷得紧紧的,很后悔没有第一个捕捞自己家的,不然这会儿钱就到手了,也不用担心养了几个月的龙虾砸在手里。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他们的心情林老实能理解。只是今天这事给他提了个醒,花团锦簇,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自然大家都开心,但如果出现了波折跟纷争呢?这样松散的联合,随时都可能瓦解不说,搞不好还会闹翻,搞成仇人。

毕竟是涉及钱的事,别说他,就是村长来揽了这个事,如果办不好,中间出了点什么问题,回头也会招来埋怨。很多人不会去思量,别人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只会把这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办好了是理所当然,办不好就是没本事没尽心。

正好,今年带着他们跑一次,明年他就不大包大揽了,回头跟村长好好合计合计,让他们大家商量着来。

一一扫过大家的脸色,村长高声说:“咱们村离市里比较远,一百多里地,比较耗油耗时间。我的意思就跑一趟,这一趟就尽可能地把咱们的龙虾给卖了,然后回头专心收割水稻。大家要是愿意把龙虾运到市里面去的,就举个手,不愿意的,就继续留在县城里卖!”

说罢,村长先自己举起了手。当初为了响应这个事,他带头在家里的两亩水田里养了虾。

接着林建义也举起了手,他养得比谁都多,为了支持自己的兄弟,他的五亩田全养了小龙虾。当初还有人在背后说他傻,现在看龙虾丰收,全傻了眼。

跟着是林老实,他那一亩田自然也养了小龙虾,还有池塘里的小龙虾没捕捞,全村就他的龙虾最多,不过这次他也只打算将那一亩田的龙虾带到市里面卖。池塘里的也不急着处理,可以等这阵子忙完了,慢慢弄到县城去卖。

见他们三都举起了手,渐渐的,举手的人多了,最后只有四户人家的五亩田不愿意。这点田估计也就三四百斤龙虾,回头拿到县城卖就行。

市里面比较远,拖拉机的速度不快,得走两三个小时,为了赶上第二天的早市,他们决定当天夜里就捕捞小龙虾。村长将几十个人分成了两组,林老实他们明天要赶去市里卖虾的这一小组今晚就早点休息,他带着余下的一组人,打着手电筒跟火把,站在岸边,连夜捕虾,记账。

等到凌晨三点多,林老实几人过来时,一筐筐的小龙虾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拖拉机的车斗里。

眼眶里布满了血丝的村长走过来,拍了拍林老实的肩膀:“阿实,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阿叔回去歇着吧,等你睡醒,我们就回来了。”林老实几个跳上了拖拉机,披星戴月,赶往市里。

到了市里,天才蒙蒙亮。林老实没有先去找彭越栋的那个朋友,而是先让大勇把车子开到了市里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这个点,正是各大饭店出来采购食物的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后面就很难有大主顾了。

到了批发市场,林老实故技重施,把今早两点起来炒的一盆十三香小龙虾摆在桶上,扯着嗓子吆喝:“麻辣十三香小龙虾,又麻又辣又香又嫩又酥,大家尝一尝,不好吃不要钱!”

麻辣十三香小龙虾的味道本来就霸道,从旁边走过就能闻到一股馋人的香味,引得不少人回头驻足。

林老实用筷子夹了一只鲜红色油光滑亮的小龙虾,招呼旁边那个用挑剔目光盯着小龙虾的中年人:“大哥,能吃辣吗?能吃尝一尝,不要钱。”

中年男人挑了挑眉,将信将疑地接过林老实递过来的那只小龙虾,翻过来覆过去,仔细地看了一遍,小龙虾处理得很干净,小的爪子都被剪掉了,只留下两只肉比较多的大钳子。小龙虾腮边的壳被剪开了,虾腮剪得很干净,虾线被拉了出来,从腮边开的那道口子里,能看到里面的虾黄,黄黄的,让人垂涎三尺。

看起来不错,中年男人顺着那条口子揭开了壳,轻轻一吸,先吃虾黄,然后里面白白的虾肉,混着躲在壳里的汤汁,又香又辣又嫩,让人回味无穷。

中年男人挑剔的嘴也没法说这小龙虾做得不好吃。他没买虾,先问林老实:“怎么做的?”

林老实从牛皮信纸里拿出一张纸,递给了中年男人:“凡是购买我们的小龙虾,都附赠小龙虾的八种做法!”

中年男人接过纸条,上面是一行工整遒劲的汉字,一条一条,先写了清理小龙虾的办法,后面讲了小龙虾香辣、麻辣、十三香、蒜蓉、油焖、红烧、清蒸、水煮这八种做法,用料、步骤都一清二楚,写得非常详细,会做菜的人看了练两次差不多就会了。

“你这准备功夫做得倒是不错。”中年男人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死,“就冲你这份认真劲儿,给我来二十斤吧!”

“好嘞,大哥,我给你挑大个又鲜活的。”林老实熟练地抓住虾背,挑了好几十只大个的龙虾,放在一个竹篾圈的竹篓里,挂在称上一称,还差点,他又抓了几只,凑足了二十斤,递给男人,“六毛一斤,总共十二块钱。”

男人很爽快地付了钱,拎着虾走了。

林老实不认识这个男人,但经常在批发市场上混的人却认识。这个中年男人是附近一带出了名的老饕,为了一口吃的,经常四五点就起床,特意赶到批发市场买新鲜的食材或者从外地运来的稀有食物。但凡听说哪家店有了新鲜的菜式,他都要跑去尝一尝,为了一口好吃的,折腾一天都不在话下。

他都说好吃,那应该错不了。

有一就有二,开了头,尝试的人逐渐增多,夜宵界的扛把子一出马,还不引得无数吃货尽折腰。

不过到底是一种新鲜的吃法,还是有很多人怕买回去不会做,围着林老实询问做小龙虾的每一个细节。

林老实把嘴都说干了,半天下来,嗓子也哑了,不过成果也是喜人的。他们的小龙虾全卖光了,前面个头大、饱满的那一批都卖六毛一斤,卖到后面,剩下的几百斤五毛、四毛处理了。

这么算下来,就是扣除了来往的油费,还是比在县城卖五毛划算。

等卖完一切,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林老实请他们五个去饭馆里好好吃了一顿,然后再开着车子回去。

等回到家,都快傍晚了。

担忧的村民们一直守候在村口,瞧见他们回来,马上蜂拥上去,往车斗里望去:“没有了,一只虾都没了,是卖完了吗?”

林老实从车斗里跳了下来,将钱和账本给了村长:“都卖完了,一共卖了1453块,加油用了15块,还剩1438块。”

村长笑得嘴都合不拢:“通知大家,来领钱了。”

他先把林老实的算给了他。加上先前在县城里卖出去的四百多块,林老实分一半,一下子就拿了九百多块,余下的三四十户人家按照各自的产量分配。最后每家都分了好几十块,虽然比不得林老实多,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这可是往年没有的好事。

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喜气洋洋的笑容,还没走就先跟林老实打了招呼:“阿实,明年的虾苗给我留一点啊!”

尝到了甜头,他们明年当然不肯再跟林老实按照今年这种方式分成了。买虾苗才多少钱,一亩田也花不了十块,但今年平均每亩地可是分给了林老实二十多块。这笔账谁都会算。

对于村民们的决定,林老实早料到了。他也乐得放手,轻松一些。今年为了销售这些小龙虾,他都好几天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了,余下的时间不是在思考怎么销售就是跑上跑下帮着忙活,毕竟那一半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等明年只卖虾苗,他就不用管这些了。不过明年养虾的人肯定会愈来愈多,市场会趋近饱和,到时候如果太多小龙虾卖不出去,大家恶性竞争会闹得不愉快不说,还会损失不少。这个事,也得提前打好预防针,别搞得像后世那样,什么赚钱,大家就一窝蜂地扑过去,搞得农产品的价格忽高忽低,最后还是农民吃亏。

于是分完钱后,林老实留下,把自己的顾虑说给了村长听:“阿叔,咱们村今年小赚了一笔,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我想到了明年,不止咱们村今年没养虾的,就是附近其他村的恐怕也会跟进养殖。今年销售这批小龙虾,咱们就费了不少力气,如果明年的小龙虾产量翻一倍,两倍甚至更多,怎么办?”

小龙虾不是粮食,卖不完可以收进仓库里,留着自己吃。它是活生生的生物,卖不完,要么自己吃,要么放在水里继续养。自家哪吃得了这么多,农村人穷,舍不得放油和调料,做出来的小龙虾未必有那么美味,天天吃会腻。继续养,不会再长多少个了,还得消耗麦麸、米糠之类的,不划算。

本来还准备带领村民们大干一场的村长听了这话眉头挤出深深的褶子,想了想,他问林老实:“阿实,你主意多,有没有办法?”

不知不觉,村长已经把林老实当成了主心骨,可能是他一贯以来做事沉稳可靠。

其实林老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阿叔,要么不做,要么做大做强。如果村子里大家都要大量养殖小龙虾,那就把大家集合起来,统一养殖,统一销售。这样可以把小龙虾运送到更远的城市去卖,如果隔壁村的也有养殖的意向,咱们以后跟他们联合起来,一起销售,将小龙虾做成咱们长丰乡的招牌,以后提起小龙虾,大家就会想起长丰乡,小龙虾会成为咱们村,咱们乡的一张名片!”

什么招牌,名片,村长不懂。不过林老实的意思他还是明白的,单个的农民拿着一点农产品、渔产品到市场上去卖,只能零售,毫无议价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