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之寡妇养娃 分节阅读 79(1 / 2)

加入书签

d

其实农村的五月还是挺凉快的,一早一晚坐在院子里,小风呼呼呼的吹着,特别舒爽。

县里来招工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隔壁公社已经下了通知,都贴了出来,打渔张虽然还没有通知,但是据说也要开始了。

冯坤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了赵永红,赵永红也在苦恼,她到底要不要报名。

这次的招工只是招到县里去,赵永红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去县里。

去县里到工厂上班,其实是挺好的。起码不用每天下地,面朝黄土了。而且工厂来招的是技术工种,以后不怕没有饭吃。

但是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去家里了。

冯坤听了,气的吱吱吱的转,对着赵永红苦口婆心的劝告:“你听我一句吧,有机会就出去,出去了以后再说以后的,不要多想,走一步说一步。”

赵永红想了想,冯坤说的也不无道理。

可想到要和张抗抗分别,赵永红又不舍得了。

张抗抗就打趣她:“走吧,有什么不舍得的,离这么近,你去了县里,我以后就可以经常去县里找你了,去剪头发的时候,也能去看看你,对了,你到了之后别忘了给我宣传。”

赵永红就说:“看你说的,可是我还是不舍得你,不舍得这些孩子们,还有大姐。”

张抗抗就和赵永红讲:“走吧,外面的生活总比这里要好的多。”

张抗抗说完看向冯坤,“你也一起去吗”

冯坤点点头,“要的。”

第61章

“那你们一起去报名如果能分到一个厂子,岂不是更好”张抗抗问。

冯坤看一眼赵永红便说:“我就是这么想的。”

“那可以啊,永红,你一定要去报名,这样多好,你们之间还能有个照顾。”张抗抗说

“我就是这么想的。”冯坤立刻道,“我们俩个一起去,多好啊。”

周励在一旁听了,也忍不住劝赵永红一句:“去吧,我觉得也挺好。”

赵永红只能点点头:“目前看只能这样了。就是报了名不知道能不能去的上。”

“差不多可以”冯坤说:“听说这次要求两年以上的知青,高中毕业,你看咱俩正好到。听说马上又要来一批知青,不过他们来了,也招不上,时间不够。所以,这次咱们肯定能上去。”

赵永红听了很欣慰:“那就好了。”

赵永红下定了决心,又说:“其实我一开始还是对能回家抱着很大的希望呢,现在想想,回家也不一定好,工作没有着落,不如留在县里,踏踏实实为国家奉献的好。”

“是的。”冯坤说,“现在不是我们挑条件,而是条件挑我们。所以,我们也没什么后路,先踏实走一步是一步吧。”

冯坤说要就看向周励:“你呢你要不要报名”

周励连忙摆手:“不不,我不要。”

赵永红便笑了:“刚刚劝我的时候还满有理呢,自己倒是不想去。”

“他啊,心大着呢。”冯坤说:“再说了,他身体素质那么好,去工厂当工人说实话也是浪费。不如去参军。这就叫物尽其用。”

周励等着冯坤往下说,可冯坤停在那里就不往下说了,周励就问:“你说完了”

冯坤一摊手:“完了啊。”

“你这人怎么这么坏啊。谁是物啊还是后面那句你不知道”

冯坤翻翻眼皮,笑道:“后面还有一句那我真的不知道了。”

周励白他一眼:“就你这文化水平,去当工人绝对不够格。”

赵永红在一旁看着他俩逗嘴,心里一阵唏嘘,不知道这样的情景还能持续到什么时候,两年的相处,他们已经成了一家人,原本天天挂在嘴上的回城回城,一旦真的要回去的话,赵永红却又舍不得了。

赵永红看向张抗抗,见她也是微笑着看向两个人,好像这样的画面能多看一些便多看一些一样,一旦眨一下眼睛,错过了一帧,再想弥补,就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说正经的,周励,你一定要去参军。”冯坤说着,先看一眼周励,然后又满含深意的向张抗抗看去。

张抗抗察觉到冯坤在看她,微微抬起头迎向了冯坤的目光。

冯坤微微一笑,连忙别过脸去。

张抗抗怎么能不明白冯坤的意思,他是在给张抗抗暗示,不要拖周励的后腿。

张抗抗并没有因此讨厌冯坤,反而有些敬佩他,毕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能处处为周励着想,可见他和周励是真正的朋友。

而且冯坤的想法和张抗抗不谋而合,她也想让周励走。

在这里周励能做什么他什么也做不了。

打渔张每天都是重复的农活,用的都是力气。这里比起城市,的确是广阔天地,但有所为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张抗抗知道,这一段历史很快就要过去,国家即将要面临巨大都进步和发展,而这些发展和进步都是需要人材的,周励刚刚二十一岁,等这一段岁月过去后,他正是好时候,也正是为祖国添砖加瓦的中坚力量。

他一定要出去。她也是。

那天晚上,张抗抗在院子里坐了一夜,想了很多。

她知道关于她的传言,很多很多。之前的张抗抗选择不去听,不去想,自然就堵住了自己的耳朵,关上了自己的思考。她以为,只要是她不在乎,一些无谓的传言就会满满消失,她只需要关上门过好自己的生活,那就足够了。

可张抗抗发现她错了。

流言蜚语并没有因为她选择不去听就会烟消云散,张抗抗突然发现,在这苦难的日子里,每个家庭似乎都要从谈论别人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理由,或者成为自己生活下去的比较。只要有人比自己过的还不好,还好好的活着,那么自己就更没有放弃生活的理由。

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比较,而且通过比较来满足自己活着的意义,因此,这个比照的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抗抗无疑就成了这个比照对象的最好人选。

她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一个自身就充满对比性的“可怜”女人。

首先,她漂亮。

她完全遗传了母亲赵曼冬的容貌。她个子也比普通人高,皮肤细白。可红颜薄命,她出生八字就硬,克死爹娘。为了救自己,被迫嫁给带着四个孩子的张正平,可婚后不久男人也死了,她却怀孕了。

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命运,本就容易成为全村人比较的对象,可偏偏她又一力养下那四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并开始给人理发,竟又过上了比别人都好的日子。

这样一个原本被所有人拿来比照的对象,就这么消失了。

于是人们开始不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苦的,活不下去了。

于是,在人们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流言甚嚣至上,关于张抗抗这个小寡妇的说道便由八字和命转到了不守妇道上面。

于是大家又都释怀了,纷纷踩一脚道:“你看我说了吧。没那么简单”

那个深夜,张抗抗和大福由衷说了谢谢之后,她开始沉默了。

她想超于这个圈子生活,不管闲杂,只想潜心过好自己的生活。可是,这个圈子并不会放过她。

张抗抗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过下去了,她是一个成年人,是一个可以不受外界打扰也能过的很好的成年人,她有屏蔽流言的能力。可这些孩子没有。

大福和同学大打出手。二福,三福还有马上要上学的四福,他们将承受怎样的外界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