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军嫂养儿记[七零] 第172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人也不生气:“票会一直等着你们,你要哪天想通了告诉我。”

苏向晚目送着韩明走了,轻轻叹了口气,站起来在玻璃窗户里欣赏了一番自己的花容月貌,真是,埋头还是继续洗衣服吧。

红酒大闸蟹,跟着宋青山,这辈子估计是盼望不到了。

不过,宋青山可不这么想。

其实韩明一开始进家门的时候,他就回来了,倒不是他不愿意进屋,而是刚听着韩明和苏向晚俩人商量在说去北戴河的事情,就见陈爱党家的大儿子陈光荣跑过来,溜到他家后院去了。

“哎哎大咕咚,出来出来。”陈光荣扬着手朝窗子上喊了半天,等谷东从二楼一把拉开窗户,这家伙扬着一只手,吐着舌头说:“你妈逼!”

谷东跟颗炮弹似的,撸着自己的脑袋,直接顺着排水管子就从二楼跳下来了,扛起棍子就开始追陈光荣:“你妈的……,啊呸呸呸,我妈不让我骂脏话,你看我不揍死你个王八蛋。”

宋团一直知道俩家的孩子打的不可开交,但是一直以来,也跟所有人似的,以为是谷东在挑事,但这一回明显的是陈光荣挑的事啊。

他不像苏向晚那么护短,要见了这种事非得帮着孩子打架,他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跟上去了。

这一跟还了得,陈光荣家三个是会搞战略的。

谷东不是在跑,人家老三陈光耀个小屁孩儿就在路中央,眼看站谷东来了,直接就坐到了地上,开始哇哇大哭。

谷东忙着追陈光荣,还管不及这个,但是陈爱党家的二闺女陈光彩就开始大叫了:“大咕咚又打我弟啦!“

谷东的性格,你要没说打,我不打小孩子的,但你既然说了,我就得踹他两脚。

所以,谷东折了回来,就狠狠的踹了陈光耀圆圆的小屁股两脚:“你姐姐让我打的哟,谁都别怪。”

孩子们打架嘛,正好傍晚下班的时候,干部们陆续回家,大家一瞧见这个样子,谁不得骂谷东几句。

而且,正好王司令也进来了,这事儿看起来就挺微妙的。

谷东又是个熊的,见了王司令还得裂牙吡嘴一番:“这几个小王八蛋就是想给你看的,老爷爷,我还要打打打,继续打。”

“这叫什么?”王司令一把就胖谷东给拽住了:“不说我不撒手。”

谷东两条胖腿并用的蹬,蹬的还很厉害,但是挣扎不开王司令那两只看起来瘦,但极其苍劲有力的手:“离间计,以为我不懂吗?”

“大智若愚啊小子,不愧是俩革命家的后代。”王司令给谷东蹬了一脚也不以为然,看他蹬蹬蹬的跑了,还笑着呢。

“青山,你今天下班早。”回头,见宋青山在后面,他又说。

宋青山敬了个礼:“报告首长,我刚训练完,晚上吃完饭,还得去一趟504厂。”

王司令站了半天,指着谷东说:“谷东这孩子也是太熊了点,但将来估计会有大出息,特别大的那种。”

接着,王司令又说:“最近北戴河有个会,边疆那边不论军工还是工业,派出去的都是精锐专家,咱们这边,你和爱党一直是搞军工的,他笔杆子厉害,你重在能行动,是个行动派,但是我不喜欢爱党那个家属,小心眼太多,你要能给我出份完整的报告,我让你去!”

“是关于咱们省水电、重工发展方面的吗?”宋青山一听,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没错,正值76年,革命刚刚结束,一切百废待兴。

这时候,不论哪一行,需要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宋团虽然说在部队上也读过点书,但终归不及陈爱党那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

这一次不止韩明要去北戴河,军区也有好几个名额能有幸参会,共商发展大计。

一直以来,王司令在宋青山和陈爱党之间犹豫,想着这俩个在军工方面的元老该谁去才好。

好吧,郭梅怂勇着几个孩子整天挑事儿,自以为自己这样做就能叫陈爱党更进一步,可是,一个大军司的司令员,怎么可能看不穿这种小计谋?

“青山,要说能参会,你得感谢你家属。”王司令挥着一只手,躬着在战场上受过伤的腰,笑着走了。

宋青山两手叉腰,站那儿笑了半天,再回家,就见苏向晚还蹲在门口,洗谷东的小书包呢。

“想去北戴河吗?”他说。

苏向晚头都懒得抬:“不去,我儿子我闺女都不去,我去干啥?”

“那万一咱能一起去,正好还能接上承泽呢,毕竟承泽得先坐火车到北京,才能回秦州。”宋青山接过书包,给拎干晾了起来:“全家一起去,走吧。”

不就是海鲜大餐加红酒吗,宋团这会不论想任何办法,也得替苏向晚办到啊。

她实在是这光荣大院里,最光荣的那个军属。

作者有话要说:

谷东:悄悄跟你们说,真的,我爸爸的江山就是我用棍子打来的。

驴蛋和狗蛋:说的好像我们的棍子没有出过鞘似的。

承泽:急需要被放出场,嗷嗷。

第143章 磨刀声

北戴河会议属于秘密召开的那种。

宋团熬更守夜的读书做计划,只为能带着家庭孩子出门旅游一趟,但怎捺他腹中墨水确实没有陈爱党的多,而重工发展,又需要非常宏观的战略目光。

“又去找书啦?没找着吧,省图里头我看只剩下几本工科类的书了,没什么能看的。”苏向晚说。

宋团摇头了:“发展经济没有前路可寻,只能往后看,往后想,但是我最近跑到秦大那边问了几个老教授,他们因为给整怕了,什么都不敢说,我说让我们这种大老粗,怎么搞经济。“

狗蛋嘴里叨着一颗洋柿子,慢悠悠的从楼上下来了:“爸,我知道有那么一人,对于经济特别在行,要不你去找他?”

“你小子想说的,是不是赵国年?”宋青山说。

狗蛋慢悠悠的穿着鞋子呢:“可不嘛,而且你想要建议,找我外公其实不如找我,我对经济比你们都在行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