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将士们也要能够吃饱穿暖才行。”文垣又补充说道。

允熥在他提到‘德政’这两个字的时候已经抬起头来看向他,待他说完了话,问道:“这可是你自己想的?”

“父亲,这是栾先生教导的,儿子觉得有道理,所以与父亲说。”文垣道。

‘回头一定要让栾伟回家自己吃自己的!’允熥心想:‘你一个启蒙教《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的先生,教导孩子这样的话做什么!’

心下将此事定下来,允熥却并未马上发表意见,而是让文垣继续说自己的想法。文垣继续说道:“儿子听侍卫们说在父亲与钢铁工坊时与工人谈论,许多工人家里都是因为欠了许多钱来到工坊做工,普通百姓真的是生活的太艰难了,家里的积蓄一次动荡就会花光,朝廷应当对他们更好些。当百姓家中有了困难时,要让官府减免赋税。”

他并不知道更主要的原因是利钱很高,一年干农活剩下的收成还不够还利钱,所以他们不得不进工厂打工,但即使仅仅知道这些人因为欠钱而来工厂打工也心里觉得农民们生活的太苦了,心生怜悯。

待文垣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完后,允熥对他说道:“文垣,栾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若是修德政就能打胜仗,那为何宋会先被金国所败,后被蒙元所灭?他们难道对待中原的百姓比宋国还要更好不成?”有能够辩驳的道理,但什么道理都不如直接举出一个例子来。

“父亲,儿子还没有学到这里。栾先生只是在教导《三字经》与《百家姓》的时候略说了说。”文垣忽然皱着小脸说道。

“父亲忘了,听到你说了这许多话,还以为你现在的课程已经教到这里了。你明日拿朕的这些话问栾伟,问问他可有什么见解。”允熥道。

“是,父亲。”文垣恭敬的答应。

“此外,对工匠的看法也有失偏颇。”允熥接着说道:“士农工商虽然四民分业,但都是为朝廷效劳,只是士人对朝廷效劳较多,商人对朝廷效力较劳而已。”

“农为国之本,若是农民一年不种地,百姓就要饿一年肚子;可工也十分重要,人们所用的针头线脑,是铁匠磨出来的,你们身上所穿的丝衣,是丝匠编织的,冬天取暖用的煤炭,是矿工从山中辛辛苦苦采出来的,若是没有这些,普通百姓的生计也会十分艰难,所以工与农一般都是国家所必须,不可偏废。”

“是,父亲。”文垣又道。

“怜悯百姓当然是好事,但更要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症下药,才能让百姓真正受益。”允熥随即举了一个例子:“宋时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看上去很好,但最后却使得民怨沸腾。所以不能单单以免税来处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