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毒妇回头金不焕(重生) 第60节(1 / 2)

加入书签

没想到焕娘刚要答话,却直接被薛氏拉了,往里紧拽了拽,看了夏老先生一眼,轻声对焕娘道:“如今就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了,日后便不会与这些人再有来往,不必理会。”

若是夏老先生曾经得罪过焕娘也就罢了,可一朝发达便趾高气扬不认旧人,这却不是焕娘做人的道理。

且她这辈子最看不起这一种人。

人这一生有起就会有落,没有人敢担保自己上去了不会再下来。

又何必在曾经处于同一地位的人身上寻求踩踏后的快感。

薛氏越要拦,她便越要说,不动声色地将薛氏的手抹了开来,然后上前几步走到人群外的夏老先生身旁,道:“我有些事情一时要出去,我娘前几日才回家来,有些舍不得我。”

夏老先生明知韦氏不会是因为这种事才闹出这动静,可是焕娘不愿意说,他也不会逼问,只笑着对焕娘道:“那就赶快去吧,办完事儿才好来陪你娘。”

说完也不去看焕娘身边这些人是什么脸色,转身就又慢悠悠地往家走去。

虽然焕娘没有当众给薛氏下面子,但薛氏却是清楚得很,她不好表现出对这个继女有什么意见,只得忍下了。

刘氏也不管薛氏怎么想,见焕娘说完话回来,直接就拉了她的手,柔

声道:“祖母回家后还要去见你外祖母,咱们快些走。”

焕娘陪着刘氏坐了一辆马车,薛氏另坐后面一辆,焕娘估摸着刘氏应该有话和她说,是以也没有推辞。

上了马车刘氏也不说话,先是笑着看了焕娘好一会儿,直把焕娘都看得不好意思了。

终于在焕娘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刘氏开了口:“先时不和你说你母亲的事,也是实在不好细说,这才骗了你。”

焕娘发现伯府的人不知怎么的,或许是上行下效,都和刘氏学的一般样子,说话皆喜欢拐弯抹角,听着还颇有几分道理的,能唬人得很。

“那祖母现在可以说了,焕娘洗耳恭听。”

刘氏嗔怪着看了她一眼,纠正道:“记住,是灵薇,怎么才离家这几日,就又忘了。”

说得好像她一直在崇恭伯府长大一样,明明离家了十几年,说得倒像是个还不懂事的孩童离家了几日。

不过就是个名字,焕娘也不想在这上头让刘氏难堪,只能先点头应了,至于她自己心里怎么想,刘氏就管不着了。

“你如今也知道你母亲还在了,”刘氏慢慢地同焕娘讲着,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些忌讳的词句,“当年他们两个不合,你外祖母就做主让他们和离了。”

“我刚出生的时候?”

“这都是你父亲不好,本就成日让她生气。”刘氏皱了眉,竟在孙女儿面前数落起自己的儿子,“那时你母亲刚生下你,虽是个女孩儿,却是崇恭伯府这一辈的第一个孩子,伯府上下都高兴得很。只是当时杨姨娘也有了身孕,若是生下来是个儿子,那便是庶长子了,不能叫她在你母亲前头生下儿子。”

“然后呢?”

刘氏先是有些为难,最后还是道:“这些本不该与你说,只是幸好你也通了人事,祖母也就说了。”

“在那之前,你母亲还没生你时,杨姨娘也怀过一次,那次被我做主落了胎,大概你父亲和杨姨娘便一直耿耿于怀。到了第二回,说什么也不肯了。你母亲出身显贵,何时受过这种委屈,便日日与你父亲吵,还要拿了杨姨娘出气,回回都被你父亲给拦了,两人便吵得愈发厉害。我瞧着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也不管你父亲会不会恨我,正要狠下心处置杨姨娘,谁知你母亲干脆就回了娘家。”

接下来的事即使刘氏不说,焕娘也能猜到了。

“我母亲从此以后就没回来是吗?”

这边焕娘才话音刚落,刘氏的眼眶眼看着就湿润起来,她拿帕子掖了掖,又继续道:“你外祖母一向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看见女儿受了气跑回来,只问了她自己的意思,也不来伯府说和了,立刻便让他们两个和离了。”

万般后宅事无非绕在这个圈子里,像焕娘母亲这样能脱开的,不仅自己要有决断,还要身后的娘家真正心疼她。

焕娘对父母怎么分开的其实也无甚兴趣,只问道:“那我母亲如今在哪儿?”

刘氏怕了怕焕娘的手,道:“你外祖母正是华阳大长公主,而你母亲是她与安国公的嫡女,当今太后。”

第83章

“太后?华阳大长公主?”焕娘又问了一遍。

她的脑子一片空白,以她本来在金家的出身,能去做裴宜乐的妾室甚至通房,就已经是康国公府开恩。

到了后来回崇恭伯府的那几日,薛氏和周氏去和曹氏说亲事,尚且被曹氏折辱,受了一肚子气回来。

若有人和她说她的外祖母是大长公主,母亲是太后,这等天方夜谭怕是要让她在梦里笑醒。

但是绝不可能。

刘氏知道她一时难以接受,也停下不继续说话了,而是让她自己先想一会儿。

华阳大长公主这个名号,焕娘刚刚听裴宜乐提起过,她知道,这是宋大人的外祖母。

那宋大人岂不就是她失散多年的表哥?

若不是她当初机灵,可能已经被宋之镜杀了。

还有太后,裴宜乐前几天也跟她说过的,太后姓任,以前是皇贵妃,抱养了二皇子当亲儿子,因为她无所出。

如果真是她娘,那下回见了裴宜乐,她却要和他去说,皇贵妃还是有所出的。

又过了一会儿,焕娘问刘氏:“你说的是真的?”

“祖母怎么敢拿这种事骗人?”刘氏笑眯眯道,“先前不告诉你,一是看你身世飘零,想等给你说了亲事再告诉大长公主去,二是太后当时在宫中过得也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好了,你找回来了,皇贵妃也成了太后,一切都好。”

一番道理给刘氏说得又是冠冕堂皇,焕娘心里却清楚得很,皇贵妃当时到底不是太后,不像现在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储位又明摆着是太子的,她当年既狠下心和离,伯府多多少少总有些怨言,直接告诉焕娘她母亲死了,这倒是最省事的。

至于告诉大长公主,那也是后话了。两家当年怕也是好一番折腾,想必也离撕破脸差不多了,刘氏挂在嘴上口口声声她是伯府的女儿,既如此,女儿找回来了也是伯府的事,大长公主知不知道又有什么打紧。即便日后慢慢知道了,总也不好为了这么点事来兴师问罪。

这时马车停了下来,外头婆子报了崇恭伯府已到。

刘氏却坐着不动,对焕娘道:“祖母还要去见大长公主,告诉她这个好消息。你母亲和婶娘们都在,让她们陪你。找灵萱灵蕊去玩儿也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