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126(1 / 2)

加入书签

d话告诉你们,朕并不怕有人叛变,任谁敢作乱,朕都必将其千刀万剐朕也不是不相信你们,只是你们大多没有统帅才能,若有一日,家臣闹起事来,裹挟你们,你们该如何自处呀”

彭城王高宝德最怂,听到这里,以为要大祸临头,连连叩首,含着眼泪道:“我们都是目光短浅的粗人,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多亏陛下提醒,还请陛下指点一条出路”

诸王虽然也有胆子肥不信邪的,但是无奈软蛋是大多数,让高纬一吓唬就连趴地上任凭处置了,主要是去年宫宴之上,邺城皇宫里那血腥的一幕给大家的印象太深了,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并不是从前那个软趴趴好糊弄的角色,这是一个真正的狠人,不出手的时候和你称兄道弟,出手就要人性命

敢跟他顶牛,除非是活腻歪了谁知道这殿外面有没有埋伏个千八百个刀斧手什么的,万一那一句话不小心说错了,被拖出去乱刀砍死,那得多冤那

诸王都在心中痛哭流涕,从今往后就是装病也绝对不来喝皇帝的酒了

他亲政以来一共就宴请过两次宗室,回回都搞事情,还让不让人好好过年了

太欺负人了

不过事已至此,就算再怎么舍不得也没有办法了,他们纷纷跪倒在地,齐齐说道:“请陛下指一条明路”

高纬见目的已经达到,收起他那副红脸,和颜悦色道:

“朕为你们着想,这样,朕也不夺回你们的封地,你们封地的钱粮赋税也照旧交给你们,只不过你们要把各自的军权和治权交给朝廷,朕会遴选出优秀的官员,帮助你们治理地方,如何”

诸王见荣华富贵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不了主了而已,心里算盘敲了几下,觉得也不算是太吃亏,反正又对那张龙椅没有念想,权力交出去就交出去呗。于是皆称善。

高纬面露喜色,当即命人再上歌舞,送给诸王丰厚的赏赐,太极殿内的气氛一时达到了顶端,当然,这只是高纬自己心灵的真实写照,诸王们欲哭无泪,但面对一脸“慈祥”的皇帝,就算是恨不得捶地大哭也得装出一副“陛下您开心我们就开心了”的样子,强颜欢笑。

很好,很和谐

高纬很是满意,他还真就在殿外埋伏了三百刀斧手,就等那个不开眼的抬杠,就拖出去砍了,不仅如此,他还做了第三手准备,他提前暗示了高长恭、高延宗、高润、高湝等一干站在他这边的宗王,联名写好了一份自请交出封地治权的折子,结果到底没有用上。

北齐的特权阶级太多,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什么的不计其数,各有各的势力,各有各的地盘。

虽说每个朝代都有所谓特权,但是一下子整出那么多来也实在太过分了

不仅有人有地盘,还他娘的个个是兵头,这谁受得了呀

今天这事不是一个结尾,仅仅只是弄了一个开头,先是高家的王爷们,然后就轮到那些开府仪同三司还有异姓王们了。

不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

那些姓高的是朕的亲戚,不照样交权,你凭什么特殊呀

朕对自己人下手都那么狠了,你们觉得自己头足够铁就尽管反抗试试。

高纬来到晋阳,就已经做好了杀得人头滚滚的准备,谁也别想阻挠他执行中央集权的道路

这场变革主要是争对不服中央管教的地方,而不是争对军队,高纬现在已经在往晋阳掺沙子,他用不着靠吓唬将领们来达到集权的目的。

高纬不是要收缴兵权,他只是希望通过今天打开一道口子,开始集权中央。

在高纬的解读看来,几百年后赵大的“杯酒释兵权”,乍一看,好似很潇洒,很从容,令人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既视感,让人拍板大呼大丈夫当如是,原本一场非常棘手的操作就这么被心眼多多的赵大给搞定了,但实际上,整个大宋王朝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整个杯酒释兵权,实际上是以赵大以纵容腐败做为交易换来的,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来看,赵大的这一做法绝对是一大政治败笔,聪明反被聪明误。

“杯酒释兵权”轻轻松松便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退出权力场,从一方面看,的确避免了武将乱政,文治令社会达到空前繁荣,但是对于大宋来说,这无疑是作茧自缚,宋朝后来饱受外族蹂躏欺凌完全与此有关,“杯酒释兵权”开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从此之后,武官地位底下,临到作战之时,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怎么能守住大宋王朝满是筛子的防线

赵大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表现的很慷慨,慷国家之慨、慷民族之慨。

在西北不稳,契丹虎视眈眈,燕云十六州尽在敌手的时候,赵大弄出这个开局,便注定了这个帝国终将为此流尽鲜血。

所以高纬今天摆出这个阵势,不是什么“杯酒释兵权”。

高家王爷们也没有什么的兵权可以让他盘剥,他也看不上。

开什么玩笑小孩子才做选择题,虽然兵权治权他都想要。

但把他们的兵权给剥了,谁来为他打宇文家

要掌住兵权,只要注意用人,防止有人在一个要职上坐太久、一家独大便是。哪有为了怕火点着房子便从此以后就吃生米的道理想要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