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72(1 / 2)

加入书签

d关津税,有牛埭税、桁渡税,此外陈朝等朝廷还频繁征收税外税。繁重的税收,朝廷的过多介入,使得商业渐渐变得毫无活力,无利可图,渐渐如同一盘死水。

这是南朝对于商税的态度。相对而言,北魏朝廷管理市场时更有远见。

进入北魏治下市场,只需象征性地缴纳一个铜钱。轻松的税额,给予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促进了北魏商业的蓬勃崛起。

高纬参考的,中和了一下南北两朝的征税模式,总体来说也不希望给予商户和平民过多的压力。不过工作却是更加精细了一下,从象征的收一枚铜板,到按照前后货物数目登记,核查账本之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税务。

“要注意好管理方面,商户的户籍、市场的秩序,都要统一”

商人和非商,自然也要区分开来对待。否则不好加以管理。商人有自己的户籍。朝廷给予他们专门的户籍进行管理,他们的户口叫做“市籍”。

凭借“市籍”,朝廷能准确掌握市场内小商人的身份。

市场管理部门建有钟鼓楼,以撞钟击鼓为号,规定统一的开市、闭市时间。

“要统一用朝廷发放的秤作为衡量工具,不得私自使用其他秤,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秤是保证交易公平必不可少的称量工具,但它的出现也实属无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有商业贸易的地方就少不了缺斤短两的事情。因为常有商人短斤缺两、卖家弄虚作假的行为,经常惹来买家与之发生纠纷。严重扰乱的市场秩序。

所以,高欢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维护市场秩序,曾下令:“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有了统一的称量工具,可以让市场交易更加公平。减少贸易纠纷。这也是要注意的。

“另,不准私自贩卖盐铁,违令者,视同谋逆,杀无赦”

对于危及国家政权安危盐铁买卖,高纬自然要紧紧攥在手心里,绝不动摇。

盐铁买卖,能带来庞大丰厚的利润。朝廷对盐铁专卖十分重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严禁百姓私下经营。

然而,盐铁买卖带来的庞大利益,仍旧驱使不少人铤而走险参与私下买卖。

对于这种行为,高纬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房彦谦听完高纬的逐条指令之后,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方向。高纬将范围缩小了很多,意思就是,只要这几条保证了,那么剩下的一些事务,都可以放任他施为。但他还是心存疑惑:

“陛下,这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是小事,有人赚钱,就会有人赔钱,臣下认为,我朝还是不宜和南陈进行贸易,应该与突厥契丹合作,如此,我朝才能确保最大的利益。”

他不是认为互市不好,他只是反对朝廷和南陈互市。

“我们有的,南朝除了战马,一应俱全,贸易方面,我们并不占什么优势不似突厥契丹,蛮夷之地,物资匮乏,我朝可以尽可能的将物资卖出陛下,跟南朝开放这互市,定要小心斟酌才是呀”

高纬淡然一笑,道:“这个你不必担心,现在我们大齐除了战马,的确没有货物可以吸引到南朝商人,但若是我朝出现了新的产业呢只要这互市在流通,我们总可以获取到足够的利益”高纬还有一张牌没有打出来。

“陛下,我们真的要将战马卖出臣觉得不妥”高延宗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说出来,“一来,南陈如此迫切地想要战马,无非就是为了补足兵种不全的短板,臣以为,南陈达到目的之后,未必就会选择与我朝继续结盟,万一他们想要渡江二来,我军也需要优良的战马,请陛下三思”

高纬道:“朕明白你的意思,可这是交易,这世上哪有一点亏都不吃光想着占便宜的呢”

“朕当然不会给他们种马,朕只会给他们去势的劣马”

“可是,陛下不是明言,由民间自主贩卖马匹的吗”房彦谦一愣,问道。

高纬呵地笑了一下,道:“朕是答应过让民间自主贩卖马匹,可朕没有承诺过贩卖之前不能让我们先过目呀,不通过的,通通不能贩卖,要不然,朕设立监管机构干嘛使呀”

“况且,以南陈的条件,有再多的战马又有什么用他们有牧马地吗买来了战马,要如何安置光是囤积起来饲养,就足够耗费无数银钱他们,撑得起吗”

“问除了战马能不能获利,朕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可以”高纬笑道,“打个比方,我朝商人从突厥人哪里买来了上好的狐皮,接下来,他也可以去淮南将这批狐皮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反正突厥人只能在晋阳那边做生意,南朝也只能在淮南一带做生意,他们不能直接贸易,什么都得通过我们,横竖我们都不亏”

房彦谦和高延宗看着皇帝的眼神都变了,除了敬畏之外,还带着一种莫名的情绪。陛下这一手,真是黑呀这才是贪财的最高境界

“一年之后,我们的府库充足,就不是我们看他们的脸色,他们全都要看我们的脸色”

高延宗分析之后,觉得这个方案大有可为

这个时候,刘桃枝无声的进来了,将一份帛书递给了高纬:“陛下,这是战报”

刘桃枝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无声的退下。高纬心底忽然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打开帛书扫了几眼,而后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宇文宪奇袭汾北,莫多娄显敬所部七千余人,全军覆没”灯光下,皇帝白皙俊秀的脸有些深沉,高延宗和房彦谦都是心头巨震,高纬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心情平复下来,“去,传朕旨意,召副枢密使斛律羡、唐邕觐见”

第112章一百一十二章修

星夜如雨,龙帐内人影错落,声音嘈杂,狭窄的地方围着一圈人,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争论十分激烈。

“哼,当初老夫如何说的就不该放任斛律明月长驱直入,如今同州局势胶着,后路有被宇文宪宰了一刀,这下好了,老夫到要看他如何全身而退”

“就事论事,你何必将过错全都强加在左相身上就算我军不去进攻同州,难不成韦孝宽就不会抄后路了”

“这事一码归一码当初若是按老夫的意见,暂且退下,等着段都督从晋州道发兵驰援,我军如今岂会陷入到如此危险的境地说到底,斛律明月那老小子,太自以为是了真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够啦,事已至此,说这些还能起什么作用还是赶紧想办法,尽快把局势稳定下来”一个老人以手锤地,让他们不要再纠结于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说得是,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左相尽快从同州抽身”皇帝思考了一会儿,问道。

众人都面现难色,道:“此事怕是不容易了,同州宇文护势大,我军一时半会儿奈何不得他,而宇文宪从龙口强渡黄河,奇袭莫多娄显敬这,这谁也不曾想到呀”

“斛律明月太急功近利了这般莽撞他,他怎么就能放心把自己的大后方交给王康德和莫多娄显敬呢”

说起这个,唐邕的脸色难看至极,咬牙道:“新蔡王王康德,玩忽职守,连宇文宪悄悄渡河他都不知道,后来竟然不战而退,让宇文宪如此轻易地就袭击了莫多娄显敬,定要斩了他,以固军心”

有人不同意,道:“唐尚书,宇文宪势大难当,三万步骑渡河而过,而我军在汾北的部署,尚且不足一万,新蔡王手里也不过四千人马,他拿什么来抵挡宇文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